張云飛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我國高職高專教學中必須重視的部分,因為其能對學生的全面素質養成,以及學業的順利完成造成直接影響。培養高職高專學生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擁有專業技術水平和素質,而目前很多院校并沒有正確認識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在實際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存在很多問題。所以,本文對目前高職高專學生心理上存在的主要障礙,以及院校心理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其教學措施做出探討。
關鍵詞:高職高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高職高專院校的任務,除了對學生個人專業技能的培養,還應當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加以正確引導,提升學生的個人綜合素養,并成長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近年來,高職高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愈加突出,這要求院校必須重新審視教育方案所出現的問題,并對實際教育手段加以優化,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1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一)缺乏自信
很多學生當初的學習目標是上高等大學,而最終由于個人學習原因或其他外在因素導致成為高職高專的學生,使很多學生心理產生了不自信,覺得自己和其他高校同學之間具有差距。同時,很多學生在進入高職高專院校以后,發現其和自己曾經幻想的大學有差距,甚至可能所選專業并不是個人的興趣所向,導致最后變得厭學、自卑,并對學習和生活都失去信心,這會對學生的學習期間,以及今后的就業、生活都造成很大影響。
(二)學習壓力大
目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在招生方面條件較寬,即使學習能力較弱和缺乏學習積極性的學生也能就讀。而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個人的創新意識和自覺性是決定自己學習掌握度的主要因素,加上高職高專院校的宗旨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專業化課程教學,教學中需要涉及很多實踐操作的機會,這要求學生必須提前對基礎理論知識加以了解。這種教學模式導致一些本身學習基礎較差,且缺乏學習積極性的學生難以跟隨教學進度,甚至可能自暴自棄,嚴重影響個人的學習效率。
2 高職高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未能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目前,我國很多高職高專院校的心理教育者,都沒有正確認識到該教育中的重點,在進行教育時導入一些錯誤的觀點,重視測量學生心理情況和治療等方面,但未能在整個教學系統中融入心理教育課程,沒能讓心理教育和人才培訓計劃有效同步。同時,很多教育者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總是企圖使用“說服”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這對于本身心理有矛盾的學生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學生不能及時發現個人存在的問題,得不到正確的開導。
(二)形式化的教學模式
“心理咨詢室”是很多高職高專院校用于進行心理教育的主要場所,而教育者將個人的角色定位成了醫生,將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設計的十分系統和形式。然而大多數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并不愿意向別人,特別是老師坦露心聲,即使心理出現疑惑時,也不會主動到咨詢師請求老師幫助。所以,大多數院校的心理咨詢室都是形式化的存在,真正發揮的教育作用少之又少。其實,學習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只依靠心理咨詢室是肯定不足的,這需要院校轉變心理教學的模式,對教育系統進行精心設計,通過以心理預防為主,開導和治療為輔的方式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
目前,心理健康教學工作者的嚴重缺乏是很多高職高專院校存在的共同問題,其不僅是教師數量的欠缺,教師在實際教育質量中也有明顯的問題。根據國際相關教育標準,普通院校的學生和心理教育工作者的人數比例應當是一比五百,但這一標準在我國還并未實際落實。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內真正專業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人數極少,很多院校內甚至只有一名心理教師。同時,心理教育團隊的專業能力也是阻礙高職高專院校心理教育的關鍵,心理咨詢師的老師很多都是兼職工作,其本屬于校內的其他任課老師,心理教育能力和對心理教學的認知都嚴重缺乏。
3 高職高專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重視心理教育的作用
高職高專院校心理教育者首先應當對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區分,不同將兩種教育混為一談,或是采用同一種方式進行教育指導。同時,在教學工作中,需要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日常教學系統中,以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強度。另外,不斷對教育標準加以完善,通過有效的管理方式創建專業的心理教育團隊,其不僅需要具備專業心理教育能力,還應當具備高品德素養,如果嚴重師資條件欠缺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其他教師進行輔助。高職高專院校需要轉變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不僅需要改變心理教育的模式和方向,還需要對其內容加以優化。必須注意的是,高職高專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僅針對已經產生心理疑惑的學生,而是需要面向所有學生,以全面教育替代以往的治療教育方式,將預防心理問題排在首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應當全程貫穿,為學生的學業期間,乃至于今后的就業發展打下基礎。
(二)完善心理健康教學模式
要有效進行心理健康教學,高職高專院校應當在教學系統中將其整合,將其作為學生的必修課來達到實際教育目的,并明確規定教學的內容、目的和范圍等。同時,心理健康教育者應當根據學生的心理情況對教學內容加以適時調整,以起到實際教育目的。另外,結合實踐課程來完善教育模式,其應當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課堂內的實踐,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采取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來加以指導,讓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自然滲入學生。第二是通過校外的實踐,比如鼓勵學生根據個人專業,以及興趣等加入到社會的崗位鍛煉中,以利于學生的個人技能累積,并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心理能力。第三是通過網絡來進行學生的心理輔導,以有效提高高職高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
在實踐教學工作中,想要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有效教育,其基礎條件就是高職高專院校必須一支具備專業,且高素質教師隊伍。所以,根據當前的教學情況,高職高專院校可以采取內外結合、師生結合的方式,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比如,院校的心理健康導師必須具有專業職業證書,為了有效檢驗心理教育老師的專業能力,院校可以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來進行。同時,高職高專院校可以定期培訓所有心理教育老師,并開展相應的活動來加強學術交流,比如座談會、專家交流會等,以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的專業能力。
4 結束語
總之,在我國教育改革不斷創新的大環境下,作為高職高專院校的教育人員,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障礙并進行開導,特別是學生的情感問題和學習壓力等,讓學生對學習和生活都充滿陽光和信心。同時,高職高專院校應當正確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將其和其他專業課程放置同一高度加以重視,并不斷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以全面預防和治療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參考文獻
[1]焦迎娜,張帆,王璀等.高職高專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其心理干預[J].價值工程,2016,(1):201-203.
[2]楊蕾.淺析高職高專醫學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東方教育,2014,(2):62-62.
[3]佘少華.高職高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其教育舉措[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34(7):28-29.
[4]宋瑛琦,孫立波,陳丹等.高職高專醫學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認知水平調查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1):1556-1558.
[5]李峰,王淑娟.高職高專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149-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