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惠任
摘 要:哲學是一門偉大的學科,很多的哲學家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去研究和實踐。而在哲學中形而上學是存在的。形而上學在西方文化中也是非常的重要,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近現代的發展中,對哲學的重新建構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在古希臘時期就有哲學家對形而上學的中心思想進行了解釋和分析,并且確定了它的基本特征。隨著時代的發展,近現代的哲學中,形而上學也被很多哲學家很好的運用在了認識論的問題之中,并且通過形而上學也更好的對認識論進行了發展。
關鍵詞:形而上學;哲學;研究;運用
1 形而上學與哲學之緣
形而上學在西方的哲學中非常重要,是亞里士多德的一部書名,但是從誕生之日起,形而上學就和哲學有著緊密的不可分割的聯系。西方哲學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這個歷史進程之中哲學在不斷的演變,很多的哲學家對形而上學都進行了自己的解說。
“康德說,形而上學是人的本性”[2]。他認為形而上學是人類的一種精神寄托,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一種理性的東西,人生如果沒有形而上學,就沒有了任何意義。這里的形而上學我認為康德的理解就是人類的精神方面的東西。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每個不同的階段都有著不同的精神支柱,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民族信仰,這樣人們根據這自己心中的信仰而在不斷的向前一代一代的發展和壯大。如中國的五千年的信仰就是儒家文化,也成為了很多人們在生活的時期的一種精神上的寄托,如在中國的古代,很多知識分子沒有豐厚的家業,沒有當官的背景,因此如果想當官,就要進行科舉考試,因此,科舉考試成為了他們的目標。而科舉考試的儒家倫理道德,也成為了每一個當時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信仰。因此,我舉例想要說明的就是,康德人為了形而上學是存在的,他認為的形而上學的哲學就是人類的精神支柱。只有這個支柱存在,人類才在不斷的發展中不斷向前。
2 康德對形而上學認識突破
在康德之前的很多哲學家,他們也認同形而上學的存在,但是在他們認為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單憑自己的理性就可以認識對象。其實這種理論是不正確的,是片面的。在西方近代哲學中開始著重研究認識論的問題時,就暴露出來了很多唯理論的存在弊端。在這個時刻形而上學的存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但是,康德挽救了形而上學在哲學的地位。康德認為形而上學是有認識論部分和道德的部分,康德認為形而上學的對象是一種現象,他認為道德論的部分才是形而上學的核心部分。康德認為形而上學討論的一些問題,如情感、理智、理性等等都屬于形而上學的范疇,并且這些也都是屬于人類特有的情感和意志。所以應該以人為對象對其進行研究。[3]
因此,從康德的理論研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哲學中,形而上學應該是合理存在的,是人類哲學中不可缺少的。因為形而上學是以人類為研究對象的。人類所擁有的一些情感和一些意志,都是人類的一些終極的追求。是伴隨著人類在不斷的發展。并且康德認為形而上學中的“道”是“存在”的。這種存在其實就是指人的“存在”。因為,只有人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3 結論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康德認為的“形而上學”是在哲學中實實在在存在的。因為人是世界上實在存在的,人存在的感情,所謂的七情六欲都是人的情感,因此,人的這種情感康德就認為是道德的一部分,而道德的部分我們已經介紹過了就是屬于形而上學的部分。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論述得知,形而上學在哲學中是占有著自己的位置,是存在的。從形而上學的角度上還可以更好的讓普通的人們了解哲學,這樣也更容易的對哲學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和認知,從而也可以更好的得心應手的去悟哲學。
所以我認為形而上學是哲學的一部分,其存在也是有著自己的合理性。因此對于我們這些初學者,哲學是非常深刻和難懂的,但是作為哲學的一部分形而上學,就可以具體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情感,從而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哲學。
參考文獻
1.秦龍,“形而上學”及其在文化重建過程中的意義考察[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陸杰榮,西方哲學研究重心的演進邏輯與形而上學的命運(概要)[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3.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M],moonye出版社;2014年3月20日出版 (韓)
4.Akademiya Nauk SSSR,《哲學史》1-5卷[P],中原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15日出版 (韓)
5.哲學事典編撰委員會,《哲學事典》[P],中原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15日出版(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