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瑞忠
最近,一位懷孕38周的準媽媽,因為陰道出血,同時出現胎心率急劇下降、胎心監護異常,急診做了剖宮產術,最終亦無法挽回胎兒的生命,甚是惋惜。導致這樣結果的“兇手”是帆狀胎盤。
什么是帆狀胎盤 帆狀胎盤與正常胎盤的差別在于:臍帶并不附著在胎盤上,而是附著在胎盤之外的胎膜上。這種情況臍帶的血管分散成數條分支,呈扇形分布走行。這些分支最終連于胎盤邊緣部分,這些呈扇形分布的血管分支分布在羊膜和絨毛膜之間,形成一膜狀結構,如帆船的帆布,故稱帆狀胎盤。
危險大 由于帆狀胎盤周圍的血管分支失去了正常的臍帶結構,缺乏華通膠(胚胎結締組織)的支持,極易發生血管破裂。特別是當這些血管分支位于胎先露下方,跨越或接近宮頸內口時,醫學上稱之為血管前置。當血管受壓或胎膜破裂時血管撕裂,可造成胎兒缺氧或急性失血。由于足月胎兒體內血容量約250毫升,如失血量超過20%~25%(即50~60毫升),即可發生胎兒失血性休克,因此胎兒死亡率極高。
診斷方法 目前,臨床上最常用且簡便可靠的發現診斷帆狀胎盤的方法,就是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以及超聲醫師對帆狀胎盤認識的提高,產前帆狀胎盤的檢出率逐年提高。研究發現,產前超聲有目的地觀察胎盤臍帶附著部位,可提高帆狀胎盤的顯示率,診斷準確率可達91%。但是超聲作為一種有效的檢查方式,亦存在許多的影響因素,如孕周過大或過小、羊水過少、胎盤位于后壁以及胎兒位置的干擾等,從而降低了檢查的正確率。綜合文獻報道,宜在16~28孕周間進行系統胎兒超聲篩查,而且單胎在孕28周前、雙胎在孕20周前是診斷帆狀胎盤的最佳時期,診斷符合率達97.7%。
確診后加強監控 帆狀胎盤一經確診,應加強對胎兒的監測,若未發現明顯胎兒缺氧征象或母體并發癥,可待孕到37周后擇期進行剖宮產術。孕婦若有早產風險,應在孕30~32周住院觀察,如出現胎心監護異常或胎兒窘迫,應及時剖宮產終止妊娠。如產前未確診,妊娠晚期或分娩過程中出現陰道出血,同時伴胎心改變,在排除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見紅等后,需高度懷疑帆狀胎盤并前置血管破裂,及時確定出血來源,同時迅速采取措施結束分娩。
其實,帆狀胎盤并不可怕,只要醫生、準媽媽們及時有效地溝通,及時發現帆狀胎盤的“蛛絲馬跡”,防患于未然,就可將風險減少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