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仁
摘 要:新課程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強調“改善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主動學習”,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征的教學方式。但在實際的高三歷史試卷講評課中,仍然普遍存在教師“獨角戲”,學生沒有主動參與的現象。本文就高三歷史試卷講評課中如何讓學生參與教學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提高高三歷史試卷講評課的效率。
關鍵詞:試卷講評;學生參與;效率
高三歷史試卷講評課中,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從信息提取到角度切入,從基礎知識到能力立意,從注意事項到規律性認識,有理有據,透徹清楚,而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梢娺@種試卷講評課并不受學生歡迎,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是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讓學生“動”起來所導致的。高三歷史試卷講評中如何讓學生“動起來”,筆者認為可進行以下嘗試。
一、讓學生參與評分閱卷
高三階段,許多學校推行周測月考制,考試頻率高,閱卷量大,教師可將全班學生按學科強弱搭配分組,每組以10人為宜??荚嚱Y束后,教師要及時召集閱卷小組成員,將任務分配下去,一般2人閱選擇題,8人閱非選擇題(非選擇題每人1問)。先讓學生研究試題、答案及踩分點,后組織統一閱卷,閱卷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好記錄、拍好照片。哪些試卷語言簡潔,答題規范,值得觀摩;哪些試卷思維靈活,角度全面,值得學習;哪些問題比較典型,失分嚴重,需要引起警覺、汲取教訓……教師指導學生閱卷,并認真尋找學生答卷中的閃光點和存在的典型問題,做到心中有數。讓學生參與評分閱卷不僅能減輕教師的閱卷量,而且能讓學生深切了解評分標準,懂得如何提高得分率。
二、讓學生自評自糾
批改好的試卷發給學生后不要急著講解。首先,讓學生“趁熱打鐵”,在剛做完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發現存在的問題,自己思考領悟,把做錯的題進行更正,追求“滿分卷”。在這個環節中,應特別要求學生對得分不全和沒有得分的題目進行原因查找和自我糾正;學生實在不知如何糾正的,暫且存疑,留待合作解決。
三、讓學生合作交流
自評自糾后,學生都急于想知道正確答案,學習情緒高漲,此時可采取小組合作交流形式,讓他們相互交流答案,深入探討答案的生成和思維過程。此時的討論是高效的,對于因自己粗心或不理解題意所造成的錯誤,他們的印象會非常深刻。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務必要強調:學生的合作商討應將重點放在知識的互補、思維的碰撞、路徑的選擇、方法的運用、表述的規范性等方面;務必要求學生本著真誠友善、共同進步的原則查找丟分原因,并給出恰當的建設性修訂建議。
四、讓學生合力糾錯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典型問題的答案讓學生進行評判,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修改,最后將修訂的答案與參考答案進行對照,看看自己的答案有何長處與不足。對于爭論不下的問題或者不理解的答案,學生自然會產生一種期待心理,這為下一步的講評工作奠定了基礎。
五、讓學生講疑評難
試卷講評過程中,教師要盡力搭建讓學生表現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在表現中獲得體驗和成功的快感。對于需要講評的典型試題,可先讓學生講,講不到位的教師再進行補充。對于選擇題,可先讓學生講這道題的考點是什么?選項是哪個?為什么選擇這個答案?做這道題時應注意什么?對于主觀題,可讓學生講這道題的中心語、限定語、求答項、答題方式等分別是什么?如何從材料中獲取信息?這道題的難點在哪里?答題時應注意什么?在整個講評過程中,通過讓學生來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講評可能存在講不清、講不透、講不全等情況 ,但能喚起學生的熱情,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拉近學生與試卷講評的距離。所以課堂上可安排學生主講,教師再就學生的講解進行補充,并就題目中具體知識點的學習情況 、解題方法、解題能力和答題規范等共性問題予以指正,從而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六、讓學生總結反思
每次考試過后,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滿足和遺憾。因此在試卷講評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答題情況進行總結,可以是經驗、教訓,亦可總結解題方法,但教師必須及時檢查督促,強化落實。這樣的任務驅使,既能使講評效果得以延續,又能減少學生游離課堂的現象,減少考試的失誤。
總之,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要想讓學生在試卷講評中有所得、有所獲,就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只要教師多觀察、勤思考、多嘗試,就一定能讓學生在試卷講評課中真正“動”起來,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提高講評課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全夫.淺談新課標下的試卷講評[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8(3).
[2]周靜.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試卷講評課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3]張潔.基于學生自主建構的高中數學試卷講評課的教學設計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