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偉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顯得至關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應該提倡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追求趣味性是人的一種本性,對人的學習和生活會產生積極作用。興趣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礎上,在生活實踐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健康向上地發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愿學樂學,就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人的本性得以彰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一、立足學生,采用情境教學
數學教學不單單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更是學生情感和思維的活動過程。良好的學習情感的培養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教師要針對小學生思想簡單、玩性十足的特點,利用學具開展多種活動,讓學生熟悉學具,學會利用學具解決問題,使學生有自主探究、用心體驗的時間和空間,在玩中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增長學生的智慧。
其次,由于低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因此在數學教學中,直觀教學可以快速達成教學目標。例如,教學“數的分解與組合”一課時,讓學生玩游戲,通過擺小棒等方式讓學生明白數有多種組合方式。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時,讓學生玩轉魔方,知道大魔方中有多少個小魔方。在動手操作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觀察、思考,親身體驗數學知識,將數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簡單化,讓學生從感性認識逐步過渡到理性認識。
再次,教學中要重視創設激疑情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讓學生體會到探索的愉快,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合作學習,激活思維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幸福、愉悅地接受知識。而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感受不到為人師的幸福感、成就感,學生享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失去了學習的自信。課堂缺乏富有情趣的教學氛圍,課堂氣氛顯得呆板、僵硬、沉悶,教師講得沒勁,學生聽得無味,達不到教學共贏的目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
教師的主陣地是課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獲取過程中。教師問問題,學生開始回答。教師做出評價要有時間等待,不要急于讓另一個學生回答,也不要急于給出答案,給學生留出適當的思考時間,這樣能夠促使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問題討論過程中,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觀察、猜測、交流、質疑,之后教師再做出評價,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會更加深刻,也會增加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課堂評價,及時點贊
首先,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人都有被欣賞的愿望,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肯定。對于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就顯得特別重要,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感。因此,課堂評價應以鼓勵、表揚為主,要學會賞識學生,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贊揚學生新穎獨特的想法,讓學生不會因為回答錯誤而產生畏懼心理。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對于學生的每一個優點、每一次進步,教師都應給予贊揚,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其次,注意評價的多樣化,如“老師相信你,你是最棒的!”“你的勇敢,值得我們學習。”“你考慮問題的角度很獨特,我怎么沒想到呢?”教師贊許的目光,肯定地點頭,會意的微笑,都給學生莫大的鼓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洋溢著自信的笑容,感受著被欣賞的幸福,體驗著學習的快樂。而出現在作業本上的笑臉、小紅花、五角星、大拇指,同樣激勵著學生。
師生的情感交流是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是開發智力的教學藝術。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感染學生,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環境中獲得成功體驗,從而產生愉悅的成功情感,鞏固了學習興趣。
四、名人故事,激發興趣
在學習之余,教師可以引入一些有關數學方面的名人故事。數學王子高斯巧算“1+2+……+100”,先后有155種數學專著出版。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用“割圓術”來計算圓周率的創見,他曾求得了π=3.1416。我國南北朝時期偉大的科學家祖沖之,他計算出π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得出了精確的圓周率,比歐洲人早一千多年。每當這時,學生就會聽得津津有味。教師講完后,在一片驚訝和贊嘆聲中,學生熱烈地討論起來,有的說:“他們是怎么想出來的?”有的說:“真厲害,太棒了!”甚至還有學生萌發了想當數學家的愿望。教師因勢利導,提出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這就是“名人效應”,起到了很好的榜樣作用,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非常重要。只有將學生帶進學習的樂園,才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領域是一片思想熏陶、情感陶冶、審美享受的獨特天地,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才能有可靠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