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克平++杜晉湦
摘 要:古街區、古建筑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如何加強我國江南地區古街、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防火工作,確保安全,是當前保護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一項重要且棘手的任務。該文通過闡述浙江桐鄉烏鎮古建筑群存在的火災危險性和目前消防安全現狀,根據烏鎮古街、古建筑群的特點,提出了今后防火工作中需要改進和加強的問題。
關鍵詞:烏鎮 古街區 古建筑 消防 保護
中圖分類號:K8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b)-0104-02
烏鎮,隸屬浙江省嘉興市桐鄉,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我國5A級景區,有“中國最后的枕水人家”之美譽,擁有7 000多年的歷史。烏鎮是典型的中國江南水鄉古鎮,1991年被評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家級的人文風景名勝區,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目錄。并且在2014年烏鎮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因此,加強對烏鎮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保護好烏鎮古建筑免受火災的危害,是當前各級政府和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1 烏鎮古鎮的基本情況
烏鎮位于東經120°54′,北緯30°64′。地處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的北端,西側與湖州市南潯區接壤,北側為江蘇蘇州市吳江區,為二省(浙江、江蘇)三市(嘉興、湖州、蘇州)交界之處。鎮域面積67.22 km2,千百年來,古鎮民居依舊臨河而建、傍橋而市,是典范江南水鄉人家,同時烏鎮又有自有獨特的臨水木質建筑——水閣,烏鎮因此又被稱為中國最后的枕水人家。
從烏鎮整個街道的格局上,主要可以劃分為東、西、南、北4條老街,它們呈十字交叉,將烏鎮分為東柵、南柵、北柵、西柵和中市5塊。主要的古街道沿河而建,構成雙棋盤式河街平行、水陸相鄰的古鎮格局。一大批獨具特色的明清時代江南水鄉民居建筑還在烏鎮區域內較為完整地保存著,包括一代文豪茅盾的故居等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街道內。烏鎮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中國十大魅力名鎮、國家5A級景區,素有“中國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譽。
2 烏鎮存在的主要火災隱患
2.1 組群布局,耐火等級低
烏鎮景區內大部分建筑都是明清時期的磚木結構建筑,在消防的定義上屬于三、四耐火等級建筑,基本上都是沿河的磚木結構建筑群,這些建筑都是彼此相依建造,外觀封閉,墻高院深,臺階重疊,前后或左右密度極大,存在防火間距嚴重不足等消防安全隱患,一旦發生火災,極易形成火燒連營的態勢。
2.2 道路狹窄,消防車道不暢通
烏鎮老街房屋沿街連片布置,老的街道最寬處不超過5.5 m,最窄處不足1 m,且數百米之隔都建有臺階拱橋,根本不能保證小型消防車輛通行,部分地區連消防摩托車也無法正常通行。主要原因在于原有的布局更多的是考慮人行通道,缺乏車行通道的規劃。目前,消防車只能達到烏鎮老街邊緣,不能進入老街內,一旦發生火災,將給撲救帶來很大困難。如果有車輛在老街外圍違章停放,消防車通行更為不便。
2.3 誘發火災的外因多
烏鎮是具有1 300多年建鎮歷史的古鎮,尤其是近幾十年,隨著時代的變遷,居民在生活及生產中,不斷亂接亂拉電器線路,致使當前部分老街內居民生活區內電器線路如同蜘蛛網一樣密集,并且大部分已經分不清楚是否通電。其次由于烏鎮是國家5A級景區,近幾年,來烏鎮旅游的人數不斷增加,平均日游客量達1~2萬多人次。其中2013年,烏鎮景區共接待游客569萬人次,尤其在五一、端午、中秋、國慶等重大節日是每年假日旅游高峰期,日最高游客量竟達到8萬余人次,今后還會呈現上升的勢頭。接待游客的增多,增加了用火用電的使用頻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誘發火災的外部因素。
3 烏鎮防火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3.1 消防專職隊具有初步的戰斗力
烏鎮景區管委會在2002年成立了一支由退伍軍人組成的烏鎮水上專職消防隊,加上原有的政府專職消防隊,目前共有兩支專職隊。專職隊采取24 h值班制度,定時開展防火巡邏、消除安全隱患,全面保護了景區的消防安全。綜合考慮景區內部分水域水道狹窄,老街區道路也狹窄,幾年來烏鎮管委會又投入近百萬,又配置了小型消防摩托艇、消防摩托車。此外兩支專職消防隊引進了4臺消防泵和各類消防器材,強化了對器材的日常維護和保養。通過每年的熟悉演練和日常訓練,目前兩支專職隊伍已形成了一定的滅火戰斗力。
3.2 烏鎮西柵景區旅館建筑具備防火監控能力
隨著烏鎮西柵景區的對外開放,景區建造了許多會所、客棧、具有水鄉特色的民宿及沿街手工藝品商店。西柵民宿為沿著整條西柵大街的一排兩層樓老建筑,西柵的會所及客棧都是通過原有古建筑進行改建、擴建形成的。這些住宿建筑在改建過程中,有的是對原有老建筑的承重構件進行了加固和防火處理,有的是原有的建筑拆除后,進行了復原;在修繕過程中,烏鎮旅游公司對其中的全部會所、客棧、民宿以及沿街手工藝店鋪安裝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對住宿的會所、客棧安裝了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并投資上百萬,統一了消防報警系統,集中統一管理消防報警主機,通過古建筑的修繕和改建,烏鎮西柵景區已具備了較為完善的自防自救能力。此外,2016年,西柵景區管委會將所有會所、客棧、具有水鄉特色的民宿及沿街手工藝店面的消防控制主機集中進行了管理,將主控主機放置在景區水上專職隊內,并且和景區監控指揮中心時時相連,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節約成本,也有利于火災監控系統報警時統一集中處置。
3.3 成立公安現役消防大隊,全面提升防滅火水平
除原有的兩支消防專職隊之外,2016年,公安部特批成立了烏鎮公安消防大隊,初步在編人員為50人,目前這支以武警消防部隊為主力的現役隊伍正在籌建中,如果將來正式投入日常防火檢查與執勤,勢必會對烏鎮的消防工作注入一針強心劑,會從根本上大大強化烏鎮的消防力量建設,強化烏鎮整個社會面的火災防控工作。
4 加強烏鎮消防安全防范的幾點意見
(1)明確烏鎮消防工作主體責任。一是強化政府主管責任,縣、鎮兩級政府應加強對烏鎮消防工作的領導,落實消防工作經費,加強現役消防力量建設;二是強化部門監管責任,進一步明確公安、建設、規劃、工商、旅游、國土、文物以及消防等相關部門的職責,按照“管行業就要管安全”的要求,將烏鎮消防安全納入綜合治理、協同管理范疇,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三是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應制訂各部位的消防安全制度和單位的滅火預案,按照一館一檔、一店一檔的要求建立重點社會單位防火檔案;不斷加強公司所有職工的消防安全意識,重點強化烏鎮微型消防站建設水平,要按照普通員工1 min,微型消防站3 min處置初期火災的要求對景區職工和微型消防站進行培訓,并適時進行拉動演練。
(2)加強消防安全宣傳教育。一是在老街及景區人員密集處開設固定消防宣傳櫥窗,張貼圖文并茂的消防宣傳畫報,并根據季節與形勢及時更換畫報,將火災危險性、火災預防、簡單的滅火方法、火場逃生等知識通過宣傳畫報的方式使老街內每一位居民和游客都受到教育,達到預防火災的目的。二是建立消防宣傳培訓的長效機制。聯合烏鎮特色的烏鎮管家及社區工作人員每月深入老街進行一次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每半年開展一次逐戶走訪宣傳教育活動,通過發放資料傳播消防安全知識、簽訂《消防安全責任書》等多種形式,提高居民自我管理和自我防范意識,努力改變居民隨意占用通道、私自亂拉電器線路等問題。三是通過手機短信、微信、電視臺向居民發送和播放通俗易懂、內容豐富好記的消防安全知識提示語和消防安全公益廣告,提醒居民注意防火,安全祭祀,切實形成“人人關心消防安全、人人自覺維護消防安全”的良好氛圍。四是強化對游客的消防安全宣傳教育,要在烏鎮景區醒目的位置張貼消防宣傳標語,景區工作人員日常主動提示,不斷加強對游客消防安全意識的教育。
(3)做好古建筑的修繕和維護。有條件的古建筑,在修繕施工前應經消防機構防火設計審核,沒有條件的古建筑在修繕前也應到消防部門征求消防意見,消防部門要秉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從歷史實際和現狀出發,為老建筑的修改工作提出合理的整改要求,切不可根據現有規范生搬硬套。主管單位要整體考慮整個烏鎮規劃,聯合建設、電力、城管等部門對該區域進行整體規劃修繕,避免工程重復建設,施工時必須落實各項防火措施,竣工后應通過消防驗收。列為重點保護的古建筑內新安裝的電氣線路和電氣設備,應嚴格執行電氣安裝規程。電氣線路應采用金屬管敷設,不得將電線直接敷設在可燃的構件上,所用照明燈具不準靠近可燃物,應保持安全距離。
(4)強化火源管控。嚴禁在烏鎮老街區的居民生活區使用煤爐、柴火,強化對液化煤氣瓶和大功率電器的監管,居民生活區域內的爐灶周圍嚴禁堆放過多的可燃物,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分批使用安裝煤氣管道,任何新開發、改建的旅游景點及人員密集場所必須要對用火區域統一管理,做好防火隔斷。在烏村景區內要設置吸煙點,禁止游人在室內場所吸煙。
(5)古建筑應安裝防雷裝置。裝配電器照明設備的古建筑,其室外的各種架空線路容易引入雷電波,應當加裝避雷器。裝配線及電器設備一定要采取避雷措施。方法可以有兩種:一是讓建筑防雷系統和這些設備及管線保持足夠的間距;二是連接在一個系統中而適當增加接地點。避雷器安裝后應每年進行維修檢測,確保完好有效。
(6)在古建筑區域布置消防供水系統。古建筑周圍有消防供水管道,可參照有關規定設置市政消火栓和室內消火栓,在消防供水管道不能到達或無法設室內消火栓的建筑內可設置消防軟管卷盤或輕便消防水龍。同時,應在建筑內外按照國家《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的要求配備滅火器,并強化日常檢測,防止滅火器失效或者出現被偷盜等情況;在景區的供游人參觀、住宿的場所要逐步普遍安裝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滅火系統,并安裝消防遠程監控系統。
參考文獻
[1] 郭志明.淺議古建筑火災的原因及防火對策[EB/OL].(2009-04-03).http://119.China.corn.cn/txt/2009-04/03/eontent-2831064.htm.
[2] 王銘珍.新中國成立五十年來古代建筑火災案例[J].浙江消防,2002(12):16-18.
[3] 萬紅.簡論高層建筑物的火災防范[J].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2):48-50.
[4] 徐靜.淺談古建筑修復、改造中的防火設計[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3(4):294-296.
[5] 萬紅.論古建筑的消防安全——以香格里拉千年古城遭火焚事件為例[J].鐵道警察學院學報,2014(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