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潔

摘 要:通過武術規則和難美項群的比較和分析,競技武術身高高大化,會直接影響動作演練的速度與節奏,由于重心高,穩定性差,直接影響平衡動作。完成轉體難度動作時需要時間短、速度快。因此,身材高大的隊員直接影響騰空高度和擺腿速度,直接影響到比賽的運動成績。
關鍵詞:選材 競技武術 創新性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c)-0231-02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被譽為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武術運動,在科技不斷發展和競技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武術比賽越來越精彩,越來越激烈。因此,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完全與科學化的訓練手段、運動員刻苦訓練息息相關,然而尤為重要的是武術運動員選材的標準。競技武術套路運動的形式多樣、技術繁雜、風格突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全面的身體素質及出色的表現力基礎,在節奏、精神、協調等方而具有獨特的要求,運動員科學化的選材標準模式是一個重要環節,是進行科學化訓練的基本條件。2008年北京奧運會武術項目比賽和世界武博會的成功舉辦,國內外對武術進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呼吁愈加強烈。因此,我國武術管理中心為了追求武術長遠的發展,對武術裁判進行了大幅的改革??v觀近幾年國內外武術比賽,相同程度水平的運動員是否取得比賽的勝利,完全取決于整套難度動作的完成情況。首先,完成這些難度除了具有良好的身體條件與技術以外,還與運動員身高有很大關系。那么,一個優秀運動員的成功完全在于起初的選材和后天的訓練。因此,研究武術運動員選材是一項擔負著民族文化繼承與弘揚的責任。
1 規則
1.1 A組動作質量
武術運動員的身高與A組動作有著必然的關系。如323B+3、323C+1、324B+0等這些動作難度完成后的穩定程度。出現扣分點都在于完成時兩腳成馬步的距離過小、身體有明顯的前傾或后仰,這種情況多出現于旋風腳720接馬步和原地騰空外擺540。這是因為運動員在做這兩項難度動作時,騰空高度不夠或身高太高,導致在完成轉體后落地成馬步的瞬間來不及分腿,從而造成兩腳成馬步的距離較小。根據生物力學中的相關原理,身高低的運動員相對重心低、重心低則有利于完成難度的穩定性。而且在接馬步的瞬間前傾或后仰主要在于壓身體的重心來保持穩定性。所以,很容易看出,如果完成轉體落地成馬步后,兩腳成馬步距離過小,身體的支撐面會減小,在這種情況下,間距過小的馬步不利于身體重心的穩定,而且會影響在A組中的動作美觀。
1.2 B組動作演練
通過武術規則的迅速改變,競技武術走向了“高、難、美、新”的發展,然而美主要體現在動作的演練上,有對立的和諧統一的美,比社會客觀生活實踐中反映出來的美更有全面性和生動性。主要表現在: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剛中有柔,柔內含剛,剛柔相濟。運動員在完成武術套路演練過程中有著不同的人體動態規律。用“運動的軌道”表現他的空間特征。用“速度和節奏”表現他的時間特征。因此套路的演練可以在動作路線、動作方向、動作節奏和動作幅度等等的變化中,通過人體動作的靈巧性、穩定性、柔韌性、協調性、操縱的準確性、定向能力、反應時間等,充分表現出武術的運動美[1]。如果武術運動員身高較高,顯然他的胳膊長,腿長,演練中雖然能表現出動作幅度的大氣美,但是完成這些動作需要相對長的時間。因此,在動作速度和節奏上相對于身高低的運動員差一點。
1.3 C組動作難度
現代競技武術競賽中,隨著運動訓練水平的科技化、訓練方法的科學化、場地器材資源的豐富化,運動員競技水平能力不斷提高??v觀各大武術賽事,不管是全國大學生武術競標賽還是全國武術精英賽,一場比賽的勝利完全取決于完成動作的難度。然而,武術運動員身高過大直接影響動作難度完成的情況。
如果競技武術運動員選材走向高大化的趨勢,那么運動員由于身高高而體重相對來說重,腿也比較長,完成難度動作時比較費力。比如,在完成旋風腳720°轉體動作時:(1)助跑階段:武術運動員的身高沒有太大的關系;(2)踏跳騰空階段:完成720°的轉體則需要相對的高度,身高過高體重相對來說也較大,則需要更好的爆發力。其次,左腿擺動,右腿蹬地跳時,以髖部為圓心,以不同身高武術運動員的右腿長為半徑劃圓。通過簡單的生物力學可以知道,腿長則完成這個動作需要的幅度大,時間長,完成此動作則需要更高的高度;(3)擊響轉體階段:擊響后做轉體動作時,由于腿長,所以壓腿、扣腿的時間長,速度慢,不利于轉體。身材矮小的在完成起伏轉折等動作時更加省力,動作靈活,速度更快;(4)落地階段:如果身高過高,落地之后身體重心也高,對動作的穩定程度有一定影響。
2 項目特征
難美項群是運動員在競技中表現難和美程度為競技能力的主要決定因素的所有群項。那么其中包括體操、藝術體操、健美操、技巧以及武術套路等競技運動項目。各個項目在競賽的過程中都根據運動員完成動作難度、動作優美和穩定性來評判運動成績。所以,難美項群在完成動作難度時,有共同的技術特征。
競技武術套路、競技體操、藝術體操難度動作比較。項目中單個難度動作主要集中在跳躍、平衡和轉體上,武術中的長拳、競技南拳、競技太極拳項目的動作難度主要有轉體、平衡和穩定性。自由體操單個難度動作主要是跳躍翻騰類, 和武術的跳躍動作相比,其在轉動圈數和軸上明顯難于長拳,然而體操運動完成這些難度需要更高騰空動作[2]。完成這些轉體難度對運動員的身高也有一定的條件與限制,身高過高由于腿長導致轉體速度慢,從而影響比賽的成績。
3 實證研究
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優秀武術運動員的平均身高低于全國同齡人的身高。曾獲男子全能冠軍的趙長軍、原文慶、何強等人開始訓練的平均身高為119~123 cm,曾獲女子個人全能冠軍的栗小平、張玉萍、張少藝等人開始訓練時平均身高為113~115 cm(見表1)[3]。
4 結語
武術套路運動的動作結構、路線、方向以及完成的節奏都相對比較復雜。運動員在完成演練時,在身形比較相似的同時還要表現出良好的精氣神以及勁力氣勢和風骨神韻,這些都與運動員的身高以及身材比例息息相關。從武術項目的特點分析,身材高大的武術運動員完成動作的幅度大,定勢及造型美觀,但由于身體的重心過高,穩定性較差,影響平衡動作和轉體難度完成質量,動作的速度和靈巧性也相對身高低者差,身矮者重心較低,穩定性強。因此,我國競技武術選材走向高大化的趨勢是不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徐才.武術科學探秘[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155.
[2] 賈海如.競技武術套路與部分奧運會難美類項目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4):95.
[3] 虞定海,王俊法,李衛民.上海市競技武術套路(長拳類)一二三線運動員選材指標與方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