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劍
摘要:簡要闡述了云龍縣林權抵押貸款現狀,研究了林權抵押貸款里面存在的問題,從評估機制,貸款期限,合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林權抵押貸款;問題;對策;云龍縣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6-0233-02
1 引言
林權抵押貸款的定義為林權的所有者把自己所具有的對于森林、林木的所有權或是使用權以及森林土地的使用權當作抵押物,從銀行等相關金融機構借款的行為。創新林權抵押融資的全新方式,實際上屬于林權制度革新的一項主要內容。云龍縣位于橫斷山脈南端瀾滄江縱谷區,屬于具有代表性的山地縣域,同時還是云南省的一個重要的林區縣。該縣共有林業用地490萬畝,目前實有林地是423萬畝,當中屬于集體林的是371萬畝,林木的積蓄量達到了2377萬m3,全縣森林覆蓋率是64.8%。最近數年,該縣推行林權抵押貸款業務,這一業務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林區融資難與抵押難的問題,有效地解決了林木產業融投資困難。
2 云龍縣林權抵押貸款現狀
該縣于2009年實現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使得林農經營山林出現了高潮,有效調動了林區農民的熱情,可是因為林木產業屬于前期投資成本巨大,經營周期漫長的特殊產業,所以大量出現農民投資林業資本匱乏的局面。作為該縣的林業主管機構,會同當地的農業銀行、財政部門以及信用社等機構出臺了《云龍縣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開始在全縣推行林權抵押貸款業務。到2016年底,該縣共計完成林權抵押16萬畝,發放貸款總量3.4億元,共服務13家企業,285戶林農。
3 林權抵押貸款存在的問題
3.1 能夠獲取貸款的金融機構很少
該縣屬于國家級的貧困山區縣,當地僅有農業銀行、農村合作信用社與郵政儲蓄銀行3家金融機構,并且僅僅是前面兩家承攬林權抵押貸款業務。
3.2 貸款抵押范疇不大
因為這類貸款尚處在起步時期,因此作為金融機構為防止產生貸款風險,其在具體抵押物的選取上比較保守,當前只接納那些有著較大經濟價值并且接近成熟林的用材林與盛產期的經濟林當做抵押物。
3.3 林權抵押率不高而且周期較短
《云龍縣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確定了作為林權抵押貸款中的抵押率僅僅是抵押資產估價的30%~40%,其對部分林業經營大戶而言,完全難以有效地緩解其在資金方面的短缺局面。因為林業存在很長的經營期,其投資回報周期很長,因此在貸款期限上明顯需求較長。可是,當前該縣農業銀行與信用社開展的相關抵押貸款業務周期只有1~3年,貸款期限同產業經營周期無法適應,貸款期滿以后還需清償本溪之后方可展期,如此必須再作估價,進一步加大了林農成本支出。
3.4 林權抵押存在較大風險
按照我國物權法規定,作為抵押人對于抵押物滅失后所獲得的賠償金具有優先受償權,可是林權充當抵押物的時候,其滅失基本上屬于自然原因和不可抗力,因此存在明顯過高的風險。
3.5 森林資產評估資質遭受約束
當前該縣具有評估資質的工作人員只有兩名,而且都在縣城工作,鄉鎮當中并無適格評估工作者。
專門的評估機構不多,具有資質的基本上都位于省會城市,由該省會至該縣車程超過了500 km,普通林農基本上無法前往省會聯系相關的資產評估業務。而作為州、縣為便于給林農提供服務,通過建立協會的形式設立了相應的評估組織,可是上述組織不夠正規,因此運轉非常艱難。作為森林資產的評估離不開相應的實地核查,可是這些林地通常身處偏遠地區,難以前往,如此使得具體核查工作困難而且所需費用眾多,作為評估組織會收取高額費用,就當前來講,一般評估費用占到了最終評估值的0.3%~0.6%,實際上對于普通農戶來說太過高昂、無法負擔。
3.6 抵押物難以進行處理變現
就抵押貸款來說,抵押物是不是可以迅速地進行處理變現實際上是放貸方最為關心的事情。而林權抵押貸款里面的抵押物屬于林木,并且散布在不同的林區以及山地之上,很難對其加以管控與處置,同時林木屬于一類能夠再生的森林資源,所以國家會堅持比較嚴苛的采伐許可機制,如此實際上會損害到抵押權的迅速實現。假如出現了不良貸款,當事人又失蹤難以找到,難以借助協商手段處理,絕大部分要借助司法手段。當前同樣并無相應的平臺保證這種抵押物的迅速變現,所以這類貸款的相應配套機制有待健全。
4 對策與建議
4.1 強化評估人才培訓,完善林權評估機制
第一,強化對于基層的林業專業技術人才以及銀行信貸工作者的專業評估知識訓練。第二,支持基層林業專業技術人才參加評估資格考試。相關政府機構聯合構建起專業的公正的林業資產評估組織,并且確定較為適宜的收費標準,削減收費環節,確保相應的評估收費等合理適當,可以為農民所承受。
4.2 適度延展貸款期限
依照貸款的使用途徑、林業經營周期等相關實際狀況來明確適宜的貸款周期,適度的延展貸款期限,對于那些利用近熟林當作抵押物的申請能夠發放周期5年上下的中長期貸款。對于此類中長期貸款必須要確定適宜的具有操作性的分期償還方案。貸款周期盡可能地同林業經營周期相互配套,同時明確適當地還款方案,能夠分階段還款,降低相應的貸款清償壓力。
4.3 構建全新銀林合作制度,營造適宜的林業抵押貸款環境
作為金融與林業等部門必須構建起高效的協作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聯席會議,彼此交流意見、歸納相關經驗、處理相應的問題,努力提升服務能力與質量,建立起金融和林權融資信息交流服務機制與平臺。對于當前不良貸款迅速增加的態勢,作為林業主管機構必須切實做好評估,保證評估數據適宜精確。作為金融機構必須嚴控貸款審核,從嚴審查貸款申請人的相應信用狀況以及貸款償還能力,多方面了解貸款使用途徑等。對于誠信守法的企業或是個人堅持貸款優先、簡便流程、加大授信、利率優惠;對于故意拖欠不還貸款的失信企業或是個人進行公告,同時不再發放貸款或是林木采伐許可證等,嚴厲懲處此類企業,使得整個金融環境得到優化。
參考文獻:
[1]楊 云.林權抵押貸款幾種模式及可持續性問題探討[J].林業經濟,2008(2):44~48.
[2]馮彥明,程 都.林權證抵押貸款的問題與解決途徑[J].經濟論壇,2010(11):209~211.
[3]劉德欽,楊 凡,李 燦.云南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發展規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7(11).
[4]秦愛文,周 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的舉措與對策分析[J].江西林業科技,2007(6).
[5]周冬梅.農村林權抵押貸款融資機制研究[J].綠色科技,2015(12).
[6]黃開瓊.我國林權抵押貸款問題及展望綜述[J].綠色科技,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