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潔
【摘要】動畫是一種通過運用多元的技術來達到無窮的表現力的一種視覺藝術。它非常容易被孩子接受。它的表現手法大多很夸張,能取得很好的幽默效果。動畫教育是指為了創作好的動畫作品而主要在大專院校開展相關專業培養從事動畫創作人員。
【關鍵詞】動畫;動畫教育;問題;對策
動畫發展至今,其科學、藝術、技術含量越來越高,而且已發展為一種產業。在二十一世紀,它作為新興產業,發展令人矚目。在可預見的將來,動畫這一產業將來會持續發展,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將會提高。
一、我國動畫現狀
1、發展歷程
我國第一部動畫片是《大鬧畫室》,這部動畫片誕生于1926年。至今我國動畫發展歷程已有八十年。上世紀四十年代我國首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研制成功使我國動畫發展又上一個臺階。那個時代動畫長片《鐵扇公主》風靡日本和東南亞。建國后,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里國產動畫片像雨后春筍,蓬勃發展。那個時期許多新的動畫片形式出現,水墨動畫、皮影動畫,戲曲動畫是其典型代表。。那時候的動畫作品在國際上頻頻獲獎。其中《小鯉魚跳龍門》、《鵬蚌相爭》等動畫片獲得獎項分量十足。文革開始后我國動畫發展被打斷。文革結束后,中國動畫業繼續發展。那時拍的《哪吒鬧?!?,成為中國第一部寬銀幕動畫長片。80年代是我國動畫發展的黃金期,那時候拍的許多動畫片至今任然堪稱經典。這些經典動畫片包括《黑貓警長》、《葫蘆兄弟》等。90年代后,我國的動畫作品數量呈幾何倍數增長,但好作品寥寥無幾。只有《寶蓮燈》等少數影片能給人留下印象。在本世紀前十年國內動畫可以說銷聲匿跡,美日動畫片牢牢占據中國兒童電視頻道。最近兩三年,國產動畫片重新發展起來,而且發展迅速。先是只有喜羊羊一部獲得不錯收視率,然后是現在有四到五個系列發展不錯,其中孩子們比較喜歡的有《洛克王國》《巴啦啦小魔仙》《熊出沒》《賽爾號》《洛克王國2》《巴啦啦小魔仙》《潛艇總動員3》等。這里有一組數據可以說明中國動漫這幾年發展的迅速:2005年動畫產業產值不足100億元,2011年達到621.72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40%,增長幅度高于整個電影產業。
2、存在的問題
中國動畫發展至今,結果讓人喜憂參半。現在我們的動畫片年產量排在世界首位,超出第二位很多,同時國內各種動漫展也熱鬧非凡,人滿為患。但我們不得不正視兩個遺憾:一是我們一直沒有世界級的動畫大師,二是我們的動畫作品沒有世界性的影響力。另外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我們的動畫片傳達的教育有問題。由于動畫片的首要目的是培養下一代對優良藝術審美、道德情操乃至文化認同,而且這種培養對孩子影響深遠,因此動畫片里面的形象須得高雅、幽默、鮮活、有修養。但有媒體報道說一位母親在留心上幼兒園的兒子愛看的動畫片時,發現像“我不是隨便的人,我隨便起來不是人”這樣成人化的帶有性暴力的對白比比皆是。更甚者是她的兒子竟對她說不敢娶老婆,因為他害怕“平底鍋”。如這般的動畫片過分植入成人語言,將成人世界中的浮躁、惡搞、玩世不恭過早地灌輸給孩子,恐怕帶來的不是幽默感,而是下一代從審美到整體精神氣質的墮落和價值觀的混亂。
二、我國動畫教育現狀
1、動畫教育開發展歷程
1952年北京電影學院成立動畫專業,這是我國動畫教育的源頭。八年以后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和華山美術學校合作培養動畫人才,開創了中國動畫職業教育的先河。在新世紀開頭,吉林藝術學院動畫學院應運而生,現在已是國際上規模最大的動畫學院。這三所學校如今均是國家動畫教育基地。
2、動畫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設施不足,教師水平不高
動畫教育在我國和其他教育比起來顯得不重要,因此國家投入也就很少,相應的設施也就難以得到完善,學生因此不能享受完備的動畫教育。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現階段許多動畫技術教師都是非動畫專業院校畢業,并且教師缺乏相互交流學習機會,這就造成動畫教師教學水平偏低。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動畫教育發達的國家是放在首位的。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能滿足動畫創作的要求。而在我國,動畫教師只顧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沒有做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結果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不到提高,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3)人才培養模式缺乏創新
我國的動畫教師在對學生的教學方式上大都缺乏創新性,做不到充分挖掘學生個性特長,也做不到全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解決“兩動”中的問題的一些對策
1、對于動畫
(1)國家應該改變現有動畫人才培養模式,應該適當通過國際合作吸引高技術動畫人才。
(2)動畫應該注重民族特色,走專業化道路。世界上優秀的動畫片無一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這就告訴我們國動畫片只有具有中華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上大放光彩。比如像動畫片《寶蓮燈》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為在這方面做得好。
(3)要擴大動畫的目標群體,使之不再局限于青少年。如果只限于兒童和青少年,那么動畫產業的發展前景就過于小。
2、對于動畫教育
(1)教育中要重視傳統文化
如果一個動畫創作者沒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可以斷定他很難有優秀的創意和作品。正是出自對本族的人文關懷、精神追求的深度關心,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才能創造出像《千與千尋》、《龍貓》、《魔女宅急便》等優秀的動畫作品。著名華人設計師韓美林,正是憑借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才會在很多重大設計的競標中脫穎而出,贏得青睞。
(2)要著重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
文化人要有信仰,這是古往今來一個共同的認識。如果沒有一個終極信仰、終極目標,那么所謂的文化人只是一具裝滿文字的軀殼,不會有什么靈性。因此在教學中,教給學生思想,教會學生一種藝術思考的能力,比教技法和傳統歷史更重要。
(3)對動畫創新要采取保護
水墨動畫、皮影動畫、戲曲動畫,都是我們的創新,可我們沒有好好的利用。問題的根本在于我們缺乏對創新的保護精神。而現實告訴我們在全球化的環境下,沒有保護的創新只有死路一條。因此不止應該鼓勵創新,還要切實加強對創新的保護。
四、結束語
動畫傳承文化,同時兼育后人,做得好促進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做不好引導國家與社會走向死路,所以我們的動畫從業人員任重而道遠。我國的動畫事業也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立刻解決。
【參考文獻】
[1] 聶欣如. 動畫剪輯[M]. 上海: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6.
[2] 張慧臨. 認識動畫及動畫教育[J]. 電視字幕·特技與動畫, 2005(5).
[3] 張燕梅. 關于動畫發展和就業的思考[J]. 美與時代, 2005(1).
[4] 程世波. 關于國產動畫片的幾點思考[J]. 當代文壇, 2006(03).
[5] 劉家茂. 中國動畫產業發展現狀[J]. 安徽文學, 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