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楓+王小燕+羅穎+白娜

【摘要】本文將京津冀三地區域旅游方面合作進程較為緩慢所存在的問題籠統歸為三類,分別是缺少頂層規劃設計;合作意識不強;未樹立統一的品牌。針對這三個問題,本文逐一提出相對的解決措施,并展望了京津冀區域一體化將形成的互利共贏的綠色經濟圈的宏偉藍圖。
【關鍵詞】京津冀區域旅游合作障礙性 因素 對策
一、背景
據國家旅游局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北京市接待旅游人數為2.85億人次,天津市的旅游人數為1.87億人次,河北省為3.83億人次,三地旅游人數共計8.55億人次,占全國總數的20.03%。該數據表明,京津冀三地的旅游產業具有良好的基礎和豐富的資源。
2016年7月20日,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第六次工作會議在河北承德召開,《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6-2018年)》被聯合編制并出臺。該行動計劃闡述了從發展壯大旅游產業、加快建設旅游市場、著力建設旅游服務新網絡、逐步完善旅游行業管理體系四個方面,明確提出三年內京津冀三地旅游協同發展的21項重點任務。2017年3月23日,“通武廊旅游合作聯盟”在廊坊成立,標志著以全域旅游為方向,三地攜手打造的“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實驗示范區”合作正式拉開帷幕。據悉,早在2011年,在國家旅游局及京津冀三地旅游管理部門的支持下,河北省旅游委率先發起,與中國建設銀行合作推出了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如今,一卡通已有100余萬持卡用戶,涵蓋京津冀等地區300多家旅游景區,簽約商戶1500多家,給持卡人出游帶來實惠的同時為智慧旅游數據采集提供基礎。一卡通負責人王金虎介紹,作為銀旅融合產品,一卡通既有存取現金、購物消費等金融功能,又可在加盟景區享受門票減免或優惠待遇。由此可見,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以“優勢互補、客源共享、市場開放、合作共贏”為口號的區域旅游一體化,已經成為了各地旅游發展的共同趨勢和愿望。在珠三角和長三角都市圈的經濟和旅游業蓬勃發展后,京津冀經濟圈的形成和發展刻不容緩。在旅游業迅速成長為第一綠色產業后,京津冀三地區域旅游方面應合作更加緊密,發展成為我國乃至東北亞地區旅游業的新的隆起帶
二、現狀及問題
京津冀三地于二十世紀末期就在區域旅游方面進行了合作。雖說三地合作開始較早,但合作進程較為緩慢。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三地開始頻繁召開旅游協同發展工作會議,全面推動實質性旅游合作,但在其合作中還存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缺少頂層規劃設計
京津冀三地的整體規劃的制定、銜接和落實尚未到位。據調查,有67.3%的旅游者在北京旅游時,并沒有想過要去天津或河北。盡管京津冀三地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他們對整體的旅游開發與發展缺少統一的規劃,只考慮自身的利益,各自為政,行政壁壘嚴重并未真正做到京津冀旅游發展的一體化。雖說目前三地的各類規劃較多,但是期間缺乏有效的連接,甚至有些還存在相互矛盾,致使三地的旅游合作只停留在規劃上而沒有一些實質性的合作。
(二)合作意識不強
京津冀區域旅游合作學術研究1988年既開始。但在實踐層面,三地旅游合作一直是“共識很多,呼聲很高,進展緩慢”的狀態,直至2007年三地才以奧運會為契機,正式簽署旅游合作協議,大力推進合作。國家旅游局政策法規司政策研究處處長曾博偉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目前,京津冀三地的旅游產業合作多停留在營銷宣傳層面,深度合作欠缺。目前京津冀三地的旅游合作僅僅局限于旅游企業之間,因此其合作規模較小,影響力不強。并且他們之間沒有形成良性的競爭和合作關系,甚至還存在一些同質競爭和無序競爭的現象。這說明京津冀三地對其合作認識不夠牢固,合作不夠緊密,沒有真正的意識到旅游合作對其發展的意義。旅游合作還停留在地區旅游行政管理層面上,仍然缺乏一些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和手段。
(三)未樹立統一的品牌
與在旅游協同方面做得較好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相比,京津冀三地缺乏整體凝聚力,并未形成統一的品牌形象。據調查顯示,有89.4%的游客在天津旅游時并未獲得京津冀其他景點的廣告宣傳信息,說明京津冀三地沒有對其旅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規劃大體的旅游路線;并在其旅游宣傳促銷方面,他們只是單獨的宣傳各自的旅游產業并未對其旅游品牌形象進行整體謀劃、宣傳,利用整體形象去吸引海內外的廣大游客進行一站式旅游。
(四)區域旅游產業鏈不完善
食、住、行、游、購、娛是旅游產業鏈的六大要素,這些要素對一個地區的旅游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京津冀地區而言,“游”成為了三地過于集中重視的一部分,從而忽視了其他要素的發展,因此導致了三地旅游業在發展方面過多的重視對景點的開發而較少關注餐飲業、住宿業、旅游交通及娛樂行業的發展,從而形成了不合理的區域旅游產業結構。在對天津、北京及保定的走訪調查中,我們發現有49.6%的游客認為交通和住宿是一個較大的問題,旅游景點旁邊的旅店相對較少,并且從一個景區到另一個景區的路線比較繁瑣。有35.1%的游客認為在旅游景點附近找不到過多的餐廳,因此吃飯就成了一個較大的問題。京津冀三地的旅游產業結構不完善,容易影響區域內部旅游合作深入發展,甚至出現一些旅游產業的惡性競爭從而影響區域旅游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三、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的對策研究
(一)頂層設計,頂層領導
京津冀各自為政,行政壁壘嚴重,缺乏有效的區域協調機制。解決這一現象還得從源頭著手,若想應對這一難題,還需協同的區域政策。在目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趨勢下,面對人力資源,產業,環境等各種問題以及對京津冀三個區域協同規劃,僅靠京津冀三區域互相協同是遠不夠的,必須要靠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和協調,因此層級更高的協調領導機制是必不可少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要有好的規劃,更需要強有力的執行力,需要建立國家級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議事和決策機構,在中央層面建立京津冀一體化的領導機制,由國家領導切實設計,規劃及監督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
(二)合理調整,明確定位
京津冀三區域各自為政、競爭無序、基礎設施重復建設等問題是京津冀地區產業協調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因此,必須打破門戶地域之見、條塊分割、只顧自己發展的做法,以統一、有序、互利、共贏的原則,規范區域內各省市發展規劃的關系,形成互相補充,良性競爭的市場環境。北京應致力于建設世界城市,重點發展高端服務業;河北省應變“服務京津”為“京津冀互動”,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民風民俗旅游產業;而天津則致力于打造特有商業城市風貌和海濱城市。根據三地的旅游資源、功能定位、城市布局等協同發展規劃來調整和協調旅游產業項目布局,優化京津冀旅游環境和公共服務。同時三地聯合對外宣傳營銷,建立互通的旅游信息集散中心,形成高效能的京津冀旅游合作一體化機制。
(三)產品突破,服務提升
結合三地的自然、人文、社會、產業等資源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產品。根據三區域的特色旅游資源,突出三地的旅游精品和差異,北京主打國際文化都市旅游,天津則是濱海都市商貿旅游而河北省則致力于打造生態文化休閑度假旅游,形成京味,津味,海味互補的旅游格局。河北應加大亮點的開發和投入,打造品質較高的鄉村旅游,古鎮旅游等旅游亮點項目,做到有效提升河北旅游開發品質,承接京津的游客轉移。同時三地應樹立京津冀服務品牌,打造中國服務標桿。全面提升旅游服務水平,豐富旅游產品,完善服務設施,做到服務人員素質化,服務手段信息化,服務內容人性化;相關部門也應聯合協作,統一發布相關服務標準,建立京津冀旅游公共服務示范區,真正做到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
(四)改善區域旅游產業鏈
著力建設與旅游相關的產業,促進區域旅游產業鏈向其他行業的延伸,形成有利于京津冀旅游長期發展的產業結構。一是改善三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游服務力。三地要聯合改善區域交通、餐飲、住宿等方面的環境,縮小三地間差距,提升區域整體旅游形象,提高三地旅游業的競爭力;二是促進旅游業與相關產業協調發展。北京和天津作為區域中心旅游城市,基于自身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加快旅游業與餐飲、文化創意產以及招商投資等互利合作的步伐,發展為旅游業配套服務的新型企業,占據旅游價值鏈的最高端。河北省要充分挖掘具有自身農家特色的旅游產業,同時依托環京津優勢發展特色農業休閑旅游,與京津差別競爭。
四、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的發展前景
自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強京津冀地區經濟協作后,國家通過公共服務一體化、農業產業一體化、交通一體化等項目大力支持打造“首都經濟圈”,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的國家戰略與機遇。整體來說它的發展前景是比較樂觀的,無論在經濟方面還是政策方面都能帶來很多好處,其中尤其突顯在旅游業的發展。
1.京津冀地區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三地擁有的資源各具特色、自有魅力之處。首都北京是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坐擁故宮、天壇、頤和園、長城等傳統的名勝古跡引得海內外游客競相爭捧;天津獨特的洋樓風光、瓷房子等景區,仍能從中窺探出中國近代時期的文化縮影,也構成了天津獨特的旅游資源;河北省有著著名的避暑山莊、北戴河、直隸總督署等紅色旅游資源。四通八達的交通干線縱橫交錯,使得區域間旅游結構鏈更加優化,將京津冀的距離無限縮近、范圍無限延展,為旅游合作的協調發展進一步提供便捷。
2.現今旅游業早已成為各地區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支柱產業,京津冀旅游市場一體化建設進程明顯加快。三地政府從區域發展的大局出發,抓住發展的機遇,迎接出現的挑戰,共商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的辦法。因此北京與天津聯合推出京津冀紅色經典旅游線路,北京與河北推出便捷的郵輪旅游產品,就是為了將三地的旅游資源輕松的實現共享,形成鏈條產業圈。此外公共交通資源的同城化、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體系的搭建,為京津冀的協調發展打下了堅固的基礎,也加強了游客出行的方便、快捷。共同推動海內外高端旅游市場的拓展,也促進旅游經濟共同發展。
政府是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動者和組織者,它主要為市場而服務,應該加強政府的職能地位,整合促進經濟區域的迅猛發展,發揮它在市場經濟中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經濟運行的主體就是市場,市場的發展勢態決定著經濟的發展動態,在政府大力扶持的背景下,無論是政策的頒布實施還是資金的撥放使用,都為京津冀一體化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它完全在朝著一個良好的態勢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符瑞欣.京津冀區域無障礙旅游區構建研究[J].中國管理
信息化,2016(10).
[2]汪宇明.旅游合作與創新[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3]莊士成,朱洪興.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安排
與架構[J].當代財經,2007(06).
[4]張興燕.滇藏川三省交接區經濟一體化研究[D].云南師范
大學,2006.
基金項目:2016年度河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611420017);河北金融學院2016年大學生科學研究項目(DXSKYY201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