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表明情緒智力與領導力之間存在密切關系。文章采用領導力量表、情緒智力表等方法隨機抽取500名大學生進行測試,分析情緒智力與領導力之間的關系,最后提出高校對學生情緒智力及領導力培養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情緒智力 領導力
前言:現如今,社會各行業競爭異常激烈,給領導者和組織成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情緒枯竭、沖突及倦怠等情緒問題普遍存在,引起了全社會關注。對此,人們開始思考情緒智力與領導力之間的關系,并希望通過對情緒智力的開發,提升領導力。因此加強對情緒智力與領導力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能夠對學生未來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隨機選取某高校本科學生作為測量對象,共計發放問卷500份,其中有效問卷467份,男生267名,女生200名。
1.2研究方法
針對自我領導力的問卷,本文選擇源于美國學者Anderson編制的領導力量表(SLQ),問卷中共涉及50個問題,主要從聚焦策略、自我賞識及建設思維三個維度入手。問卷具體分為五個等級,得分越高,表明自我領導力水平越高[1]。此外,還選擇了由Schutte等人開發情緒智力模型的自陳式量表,主要用于評價研究對象對情緒的感知、理解等能力,與SLQ等級一樣,分數越高,情緒智力越高,反之,得分越低,證明情緒智力也就越低。
本文采用SPSS20.0對數據進行相關性、回歸性分析,以此來探討情緒智力與領導力之間的關系。
2、結果與討論
情緒智力是指個體了解和控制自己周圍同事情感的能力,對于組織未來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而領導力是一種領導者、追隨者與情境之間的關系。
2.1相關性分析
本文主要對情緒智力與領導力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通過對上述研究過程的整理,二者相關性情況如表1。根據表中情況來看,情緒智力與領導力之間存在正向關系。簡單來說,情緒智力高,對應的領導力也就高。反之,情緒智力低,那么領導力水平也會隨之下降。
2.2回歸性分析
根據上述相關性分析結果,為了進一步對情緒智力與領導力關系分析,我們要逐步進行回歸性分析,具體結果如表2。在此過程中,基于分析需要,我們引入了自我效能作為因變量,通過對情緒智力與領導力之間中介作用,進行深入分析。
領導力與情緒智力作為兩個因變量,能夠預測出自我效能,最終得出結果領導力為29%,可見,針對領導力的解釋遠高于情緒智力。
2.3討論
第一,針對情緒智力與領導力之間關系時,我們能夠發現二者關系密切,且領導力對情緒智力等都具有積極影響。與此同時,我們對領導力在情緒智力影響進行檢驗發現,根據大學生的情緒智力,能夠對其自我效能進行預測。但由于二者關系影響因素復雜,本文不予以深入分析。
第二,情緒智力與領導力互相作用,但是后者系數更大,說明領導力越高,那么學生情緒智力也會越高。另外,情緒智力通過自我領導,能夠對學生自身產生影響。自我領導力的提升,能夠促進情緒智力水平逐步提升。可見,在情緒智力上,加強對大學生領導力進行強化訓練,能夠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實踐自我領導,從而促進大學生進一步成材。
第三,雖然情緒智力與領導力關系密切,但是并不代表高情緒智力的人,都能夠做領導者。通常來說,情緒智力表現在多個方面,情緒智力高,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很好地與他人和諧相處,但并不代表著他能夠領導其他成員[2]。如果想要成為組織領導,除了要不斷提高自身情緒智力,還需要重視對自身專業知識、實踐能力等其他方面的鍛煉。如果缺少這些,即便領導者能夠與其他成員和諧相處,但是他都并非完全意義上的領導者。
3、相關建議
首先,高校要重視學生組織建設,班級文化建設,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權,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學校各類活動中,不斷培養學生自身能力,引導學生更好地協調情緒智力與領導力之間的關系,在未來工作中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其次,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情緒智力與領導力培養也要有所差別。在開展領導力教育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學科背景,針對影響因素予以調整。針對工學、法學等學科背景的學生情緒智力培養,要堅持針對性,以此來提高培養有效性。
最后,領導工作特殊性決定了其要面對很多不確定性,對于心理壓力、物質誘惑等都要保持冷靜。因此高校要為學生創造更多鍛煉的機會,促進學生能夠正確對待領導力。
參考文獻:
[1]陶思亮,王群,馬君,林磊.高校學生干部情緒智力領導力
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13,03:69-76.
[2]李云,陶思亮,林磊,應麗君.醫學院校大學生情緒智力領
導力發展調查研究[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06: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