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
【摘要】在人際交往中,無聲語言可以傳達無法用語言傳達的或是勝過用語言傳達的信息,它還可以增加語言的吸引力與趣味性,無聲語言的作用是有聲語言所不可替代的,學會應用無聲語言的表達方式,在人際交流中贏得更多的機會。
【關鍵詞】表情 動作 無聲語言 交流
【Abstract】Silent language is more impressive than spoken language. Besides the affects of verbal language, the application of silent language can also improve the attractiveness and interests of language. Silent language can trancmit the information clearly which is harder or beyond for words expression. As the effectiveness of silent language ,it is irreplaceabl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silent language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Key words】Silent language body language impressive
語言是我們傳達信息、表達情感的重要工具,我們在交流的時候除了用語言交流外,還會不自覺地使用表情、動作等輔助溝通,而這些不經意的表情、動作在我們交流過程中卻有著重要作用。實驗發現,人們向外界傳達的信息中,有聲語言傳達的信息占45%,而動作表情等非語言部分占55%。著名學者雷.L.伯德研究表明,在人際交往中,通過表情、動作等非語言交流的方式傳遞的社會含義比有聲語言要多得多。在我們交流的過程中,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動作都能產生巨大的能量,帶來神奇的效果。我們需要對這些元素敏感,促進人際間的交流。
那么什么是無聲語言?無聲語言又稱態勢語,是有聲語言(口語)的重要補充,它通過身姿、手勢、表情、目光等配合有聲語言來傳遞信息。陳汝東先生在《當代漢語修辭學》中寫道:在口語交際中,手勢,體式,表情等非語言修辭手段是通過身體的各種表情、動作、體態等傳達信息,從而代替有聲語言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它能反應出一個人真正的思想、感覺和意圖,它可以傳達無法用語言傳達的或是勝過用語言傳達的信息,非語言交際是語言手段不可替代的。外國教育家贊可夫認為:“在人際交流中,表情、手勢等無聲語言非常重要,它可以激發對方的思想和感情,增加有聲語言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在演講中、藝術表演中尤其注重無聲語言的表現力與表演力,它能夠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些人為了吸引對象的注意,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善用表情、動作、姿態或服飾來加強交流。幽默的表情、動作可以調節氣氛,拉近彼此的距離,讓人印象深刻。有時學會點幽默的表情或動作可以有效地進行交流,促成合作,提高辦事效率。讀懂無聲語言可以掌握對方情緒與狀況,有利于進一步的溝通,避免不必要的尷尬甚至危險。其實,了解無聲語言是一種有實用的技能,善用它可以左右逢源,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哪些屬于無聲語言呢?
一、無聲語言
(一)表情
1.表情
我們的臉部可以自由組合出1萬多種表情,每種表情都表達不一樣的意思。有的表情生動有趣,讓人印象深刻,有的表情痛徹心扉,讓人感同身受。高興的時候喜笑顏開、難過的時候痛哭流涕、生氣的時候沖天怒吼,激動的時候眉飛色舞……。在交流過程中,表情的交流特別是眼神的交流能產生神奇的效果。員工用真誠的笑容打動客戶,促進合作;朋友用執著的眼神堅定信念,同舟共濟。男女間用神秘的眼神交流,碰出愛的火花。表情運用得恰到好處,可以讓人化險為夷,可以讓一件棘手的事情迎刃而解。
表情雖千變萬化,卻是當今社交活動中的重要手段,是少數能夠超越文化和地域的交際手段之一,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膚色、不一樣的語言,可表情的運用大致相同,喜、怒、哀、樂等等,我們可以快速地理解表情傳遞的信息。搞笑的表情,讓人身心愉悅,可以調節氣氛,拉近彼此的距離。嚴肅的表情讓人生畏,不敢怠慢。憤怒的表情,表示相當不滿,預示不可知的危險,不同的情境要應用不同的表情傳達正確的信號。
2、微表情
常見的喜、怒、哀、樂等是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它能快速地將情緒傳達給對方,但是有些時候對方可能不把真實的想法呈現在臉上,如果對方故意隱藏了自己的真實感情或情緒,可以通過微表情來判斷。
研究表明,微表情是一種自然情感流露,它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是一種不自覺的行為,正是這些不自覺的表情與動作能夠說明對象的真實情感,很少具有欺騙性。FBI常觀查對象的微表情來破案,警察可以根據臉部細微的表情判斷一個人說謊與否,關鍵的時候以此來偵破懸而未決的案件,還原事實真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偵探影片《Lie to me》中,卡爾博士根據犯罪嫌疑人臉上的表情判斷他是否說謊,準確率相當的高。微表情是潛意識的行為,它能傳達我們真實的想法與情感。仔細觀察說話者臉上的表情與微表情,如果說話人兩邊的表情是不對稱的,那就要考慮他說話的真實性了。
你知道嗎,當我們說謊的時候,鼻子真的會變大,這是一種心理對生理的反應,這些是不自覺的動作,是不可控制的。當我們看到喜歡的人出現的時候,眉毛會上揚或彎曲,當不喜歡的人出現時會不自覺的斜視或做視線阻擋。如果皺眉,可能是對某事的懷疑。嘴唇緊閉可能是生氣了。男人在說慌或刻意隱瞞某事的時候鼻子下的海綿體在作怪,所以男人說慌的時候鼻子會癢,多會摸鼻子、動鼻子或摸脖子。如果對方說話的時候在摸鼻子,那他可能刻意在隱瞞什么或者他在說謊。抿嘴也表示一種否定,盡管嘴上說肯定,但其內心是否定的。如果某人在說話的時候抿嘴,可能也是在隱瞞事實,或者是對某事的否定。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不敢直視,可能是緊張,害怕,眼睛偏向一側,可能是在回憶或思考問題。眼睛瞪大了可能表示憤怒了或被激怒了。
了解微表情可以解讀人的行為,了解人的心理,可以快速地了解對方的真實情感與意圖,快速融入陌生環境或能快速接收威脅信號,這對降低社交風險有很大的幫助。其實,了解表情符號是一個很實用的技能。
(二)肢體動作
1、動作
人的身體會說話,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傳達一定的訊息,它能夠反應我們的內心與情緒。高興的時候手舞足蹈,不安的時候抓耳撓腮,激動的時候捶胸頓足,憤怒的時候揮拳擊物。我們的動作無時無刻不在傳遞著信息。熟練的動作也是身份的說明,交警指揮交通、醫生治病救人、農民田間勞作,這些都是無聲的語言,它們在向我們傳達信息。
生活中,打招呼、握手、擁抱、拿等等都是常見的,從這些動作里面可以找到話題,打破沉默,帶動彼此的交流。在演講或教學中,老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要在講解過程中應用肢體動作,有些是為了動作演示與動作示范,有些是為了提升教學的趣味性,留下深刻印象。
為了增加交流內容的表現力、吸引力、感染力,有些表情、肢體動作的運用需要經過精心的設計。在舞臺、影視作品中,肢體動作是必不可少的。喜劇特有的精煉和幽默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和青睞,滑稽而傳神的動作表演是產生強大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中,演員的動作訓練和利用占有重要作用,沒有肢體動作的表演是不完整的。豐富準確的肢體動作能幫助演員更好地詮釋角色。不同角色在不同情況下的肢體動作也大不相同。肢體動作還能夠體現角色的內心世界與情感情緒,對推動故事的發展、豐富舞臺的沖擊力有著巨大作用。例如:啞劇、或是類戲劇,基本無對白,演員需要把角色人物的內心活動(思想、感情、意志及潛意識等)通過外部動作、表情等直觀表現出來傳達給觀眾,讓觀眾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演員的表演逼真,角色的喜怒哀樂、緊張、矛盾、不安等都可以通過肢體動作表演出來,有一定的代入感,讓人信以為真,產生共鳴。有時,在悲情戲中,此時無聲勝有聲,肢體動作可以代替有聲語言傳達情感,讓觀眾更好的接收信息,藝術化的表現,更容易讓人動情。
2.微動作
動作可以反應出人的脾氣秉性,能夠體現角色的內心世界與情感情緒,一些習慣和小動作可以顯露一個人此刻的內心活動。和微表情一樣,我們身上還有一些微動作能反應此刻的心理。例如:如果我們在交流的時候,對方不同意某人的觀點,他可能會不自覺地做些小動作。歪一歪頭表示在思考,用手撓頭也表示不解或疑問。交叉雙臂表示質疑、抗拒或自我保護。如果有的人在說話的時候撒謊也會不自覺的做些小動作
我們與對象進行交流的時候,也要注意自身的微動作的運用。最初的幾分鐘最為重要,開始的時候可以挺直站立,用自信證明我有很強的吸引力,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等等。
3. 不同地域,動作的含義不同
動作是有象征意義的,有些常用的動作被當做一種符號。不同國家、地域,動作的意義不同,有的差別很大。例如:在交流過程中,手的動作比較多,而且比較隨易,手的動作能吸引對方的注意力,但是不同的手勢意義不同。例如:手勢OK,在我國可以表示好、不錯,但是在韓國可能會被認為是指金錢,而在突尼斯這個動作是指傻瓜。我們常用的來一下的手勢,在美國或加拿大卻不能對著人用,因為那個動作是在召喚小狗。數字9的手勢,在緬甸表示數字5,在韓國表示錯誤,在墨西哥表示詢問多少錢,而在日本表示小偷,在新加坡表示死亡。還有,勝利手勢(V字形),據說是二戰時期英國首相丘吉爾發明的,擺這個手勢的時候一定要手掌向外,如果向內就表示侮辱人、或是傷風敗俗,而在意大利表示戴綠帽子。又例如:舉大拇指,在我國表示好、了不起,有贊賞、夸獎之意,在日本表示老父親,在北美,如果馬路上遇到有人伸大拇指有搭順風車的意思,而在希臘,拇指向上表示“夠了”。如果大拇指向下表示“厭惡”、“壞蛋”,在澳大利亞表示譏笑,在突尼斯表示停止或是倒水,而在墨西哥表示運氣差、死掉了。總之,不同的動作在不同地域是有差別的,了解點動作符號化的意義,有時候能幫上大用處,這是一種常識,是一種基本禮貌,有了基本認知有利于進一步的溝通。
(三)姿態
姿態作為一種無聲的信息傳遞,影響力是很大的。人的動作與姿態是人的思想感情和文化教養的外在體現,我們的姿態舉止就像我們的名片一樣,能夠反映出很多的信息。好的姿態能給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好的印象它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從一個人的姿態中,可以看出你的氣質、修養、風度,優美的姿態像一幅畫一樣,能夠吸引人,值得欣賞。電影《羅馬假日》中,奧黛麗.赫本主演的公主不管是在哪里,她的姿態都是那么美,那么有氣質,那么吸引人。
站有站姿,坐有坐姿。站如松,坐如鐘。每個人對自己的要求不一樣,呈現的姿態也不一樣。有的姿態或姿勢可傳達出自信、樂觀、豁達、有的可以傳達出莊重、矜持、積極向上、有的表示感興趣、尊敬,而有的姿勢則與之相反,一些不雅的姿勢或姿態不要在公共場合流露出來,不要在與人交流的時候傳達出去。
在交流的過程中,姿態謙和,注重禮貌,講究禮儀也是非常重要的。謙和的姿態給人一種謙虛謹慎、彬彬有禮的好印象,能為我們贏得更多的尊重。不要因缺乏風度和禮儀而給人一種不好的印象,影響交流。
(四)服飾
服飾也是一種無聲語言。通過人的衣著打扮,揭示人的思想性格,文化氣質與審美觀念等等。服飾作為一種符號或象征,能表明你的身份、個性與氣質。服飾同人的言談舉止一樣,有著豐富的傳播功能,它能顯示你的職業、愛好、性情、氣質、修養甚至信仰等等。從古代的“品色衣”制度,到現在的制服,服飾能表明人的職業、身份、地位。警察穿著警服,軍人穿著軍裝,消防員穿著消防服,醫生穿著白大褂。穿著制服的人有一種特別的威嚴或氣質。
每個人的氣質修養不同,服飾的穿著也不同。著裝與飾品的佩戴也是一種審美的能力體現。漂不漂亮要會搭配。有人追求奢華,有人追求舒服,有人追求新奇,但是得體的著裝打扮是最重要的,這是對別人的一種基本的尊重,得體的著裝能給人一個良好的印象,良好印象能為我們贏得更多的發展機會。特別在正式的場合穿著一定要大方得體,服飾能表明穿著者的生活方式,特別在跨文化溝通和交流中,作為一種信息交流符號,不著痕跡,不刻意,卻無時無刻不在傳遞著重要信息。
二.無聲語言的作用
1.無聲語言更感人、更有感染力。
我們在交流的過程中無聲語言比有聲語言傳達的信息要多,而且更感人、更有感染力,它可以傳達無法用語言傳達的或是勝過用語言傳達的信息。所謂“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語言可以比有聲語言更感人,更傳神。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蘇軾的“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等語句都是無聲語言的形象注解。
2.表情、動作等無聲語言能夠提升說話人的趣味性。
例如:在影視表演藝術中,尤其重視表情、動作等無聲語言的使用,以喜劇表演為例:還記得“憨豆先生”嗎?英國BBC電視臺的招牌喜劇,劇中對白極少,幾乎都是靠演員“變化多端的表情”和“豐富夸張的肢體動作”在講故事,讓人大笑之后留下(下轉1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