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燕
【摘 要】陜西蘋果種植面積大、產量高,出口量在全國處于領先。蘋果產業以作為陜西的優勢產業,促進了就業,增加了果農的收入,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然而,隨著蘋果產品越來越多的銷往全球,蘋果質量安全問題,市場營銷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問題不斷出現。本文以陜西蘋果出口現狀為線索,找出陜西蘋果出口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促進陜西蘋果出口的對策。
【關鍵詞】陜西;蘋果出口;問題;對策
一、陜西蘋果出口現狀及特點
(一)出口規模穩步增長
地處中國內陸的陜西,是全世界最大的蘋果連片生產區之一,也是中國蘋果出口的重要地區之一。最近幾年,陜西蘋果出口規模越來越大。資料顯示,2009年陜西出口蘋果達117,1805噸,出口額712.13百萬美元。接下來的幾年里,陜西蘋果出口持續保持增長態勢,2014年,出口蘋果達1029.87萬噸,出口額1027.58百萬美元。
(二)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并向新絲路轉移
資料顯示,截止到2013年底,陜西蘋果已經出口到全球近8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北美洲、歐洲、非洲以及亞洲等國家及地區是主要出口地區,面向東南亞的出口額占到了全球出口額的74%,成為是陜西蘋果出口最多的地區。2013年陜西富士蘋果遠銷智利,為陜西蘋果出口打開南美市場。2014年起,陜西與哈薩克斯坦開展果業交流與合作,建設了9個中國(陜西)-哈薩克斯坦蘋果友誼園,打造成代表世界蘋果生產管理水平的示范基地。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實施,“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的常態化運營,陜西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通道己暢通無阻,陜西蘋果將逐漸新絲路轉移。
(三)出口蘋果的品種結構單一
陜西蘋果栽培品種種類較多,但用于商業化生產的主要由富士、秦冠和嘎拉系三大品種構成,分別占74.07%、9.91%和8.53%,品種結構總體普遍存在品種單一、晚熟品種過多的共性問題。嘎拉、富士在各地區均表現優良,尤其在洛川、白水和旬邑等縣區較為突出。因此近年來,陜西蘋果出口的主要品種是富士、秦冠等,尤其以洛川、白水、富平等地區出口的最佳。
(四)出口的主體以中小企業為主
隨著陜西蘋果出口貿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蘋果出口企業雨后春筍般在各地迅速發展起來。海升、恒興、通達、華圣、洛川美高域、陜西紅果、延安果業、陜西寶雞聯果等是陜西蘋果出口的主要企業。其中華圣果業有限公司是出口主力。但是,這些企業主要是中小企業,缺乏大型出口企業。
二、陜西西蘋果出口存在的問題
(一)蘋果質量方面
蘋果質量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農藥殘留和蘋果外觀不符合標準方面。
農藥殘留是長期困擾陜西蘋果出口的主要問題。在過去,為了提高蘋果產量,果農大量使用有機磷和有機氯農藥, 雖使單產大幅度增加, 但果實中的農藥殘留卻持續在較高的水平, 不符合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 很難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對陜西蘋果出口量產生較大影響,出口僅限于周邊國家。
蘋果外觀不符合出口標準。在陜西蘋果產區,受果農落后的銷售行為的影響,果農將蘋果采摘后不分等級的堆放在地頭等行情、等價格,長期堆放使得蘋果的失水率在5%以上,不僅影響蘋果的口感,更造成蘋果外觀不符合出口標準,影響了陜西蘋果的出口量。
(二)蘋果生產環節方面
生產環節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果品結構失衡、產業化組織程度低。
陜西蘋果品種結構失衡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種植品種單一。陜西全省的“紅富士”栽培面積已接近栽植總面積的一半,而其他品種種植數量有限;其次,品種結構搭配不科學。早、中熟品種較為稀少,中、晚熟品種較多,采摘時間較為集中使得后續市場銷售壓力較大;第三,優果率較低。受低溫凍害、冬春連旱、雨水分配不均等不利氣象因素影響,全省實際優果率不足80%。
蘋果產業化要求將分散的小規模經營加以整合發展,進行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廣大果農的組織化程度,形成蘋果生產的產業化體系,以增強蘋果出口實力。目前,果農雖然在政府的引導下根據自己的情況適宜地選擇蘋果種植的面積和栽培品種,在蘋果技術管理方面也會偶爾通過聽講座、學技術來獲取信息,但從總體來看仍呈分散、無序狀態。
(三)市場營銷方面
市場營銷能力不足也是制約陜西蘋果出口的一大問題。一直以來,雖然陜西蘋果產業規模較大,但是其市場營銷能力與市場開拓能力嚴重不足,缺乏專業性的銷售網絡與完善、多元化的銷售渠道。陜西蘋果產業缺乏專業的營銷人員或經紀人,且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陜西許多地區從事蘋果經營的銷售人員或代辦人員大多數不具備從業資質和相關工商管理審批手續,在蘋果收購、銷售環節中出現的失信、相互壓價和惡性競爭的現象較為普遍,進而導致外地經銷商對這些地區存在戒備心理,嚴重影響了陜西蘋果銷售的外向化發展。
品牌效應不明顯。陜西蘋果企業品牌意識的缺乏也導致了品牌效應尚未凸顯。盡管省內部分蘋果生產地己經注冊了一些品牌,如大家所熟知的洛川、白水等蘋果果品,但實質上蘋果質量良莠不齊,品牌被盜用和冒用的情況較為普遍,通過品牌效應來增強市場競爭力往往易陷入徒勞的境地,同時,由于市場機制的失靈,地方間品牌的相互惡性競爭現象此起彼伏,難以形成合力立足于國際市場。
三、促進陜西蘋果出口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出口蘋果質量
農藥超標、外觀不美觀,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果農缺乏質量意識和質量技術。首先,從事蘋果出口的企業要加強果農的質量意識,定期組織果農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意識到產品質量的重要性,積極引導果農增強憂患意識,要將質量意識貫穿于整個生產過程中。其次。蘋果出口企業要為果農提供專業技術的培訓。企業可以通過組織建立相適應的培訓機構,全面覆蓋到個人,通過宣傳書,廣播或者別的教育溝通方式,對這些果農進行果業知識、蘋果種植技能等知識的更新,提高果農們的綜合素質,影響果農們的行為,進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二)優化產品結構
雖然陜西是中國蘋果生產大省,但相對于山東等蘋果生產省份,陜西蘋果單產仍然較低,品質相對較差,蘋果的種植結構不夠合理。所以,陜西應推廣引進蘋果新品種,淘汰老舊品種,調整蘋果種植結構是陜西由蘋果生產大省邁向出口大省的必由之路。實現蘋果種植結構的調整,一方面,要求對不同產果期的蘋果實現合理布局,延長鮮果供果時間;另一方面,要實現不同口味蘋果的合理布局,陜西適當擴大酸味蘋果的種植比例,不僅可以提高出口蘋果汁的質量,改進陜西蘋果出口模式,還可以進一步打開歐美高端蘋果市場。
(三)加強品牌建設
品牌已成為蘋果類產品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之一。對陜西來說,首先要盡快完成陜西蘋果類產品的商標注冊工作,以龍頭企業為主體,以陜西蘋果原產地產品保護標識為整體形象,開展創名牌活動。其次要抓宣傳,贏得競爭的形象優勢。蘋果類產品品牌宣傳要實現立體化、連續化,應加強在報紙、期刊、廣播、電視、互聯網上的宣傳力度,使更多的消費者和進口商認識到陜西蘋果品牌。
(四)培養龍頭企業
大型企業在蘋果產業化中具有中心領導的作用,而陜西蘋果出口企業中這樣的企業數量有限,這就造成產業化鏈條單一、市場競爭不足等問題。政府一方面可以鼓勵并扶持建立更多的大型蘋果企業,另一方面還可以組織建立農業協會,讓更多的果農參與進來,形成規模化生產、專業化加工,提高陜西蘋果采摘后的商品率,商品果的增多使得陜西蘋果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會變得更強,出口量少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五)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
果業管理部門應定時的對各地區果業技術干部進行蘋果種植專業知識培訓班,及時將有效的蘋果種植的最新技術和種植方法傳授給果業技術干部。積極建立覆蓋各縣各蘋果種植區的果業技術培訓網絡,構建新型果農技術培訓體系和推廣體系,加快現代化先進技術的示范和推廣,推進生產水平快速提升;建立縣、鄉、村三級技術員隊伍,定期聘請專家、教授開展技術培訓指導;鼓勵縣鄉專業技術人員采取技術入股、技術承包等方式參與企業、協會開展的專業技術培訓。在鄉鎮設立果樹技術服務站,負責果業技術培訓、果園管理、新建園的規劃設計。在村一級建立果樹統防統治服務隊,為果農進行果園土壤檢測、農藥殘留檢測,收集、發布果品信息,參與苗木管理等。
(六)發揮行業協會的指導作用
要增強陜西蘋果出口競爭力,也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果農們應該自發組建蘋果協會,首先把各個村子整合到鄉鎮,果農主要負責生產,然后鄉鎮給與固定的收入;其次把這些鄉鎮合并到大企業中來,大企業的防風險能力高,有市場來負責蘋果的出口。通過整合,引入高新技術或優勢資源,政府加大對企業創新的投資力度,爭取利益最大化;而且企業的整合已經使企業的創新以及競爭力大幅度提高,在面對國外的貿易障礙時,更能迅速提高企業的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提高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唐笑天.陜西蘋果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果業論壇,2015,(2)
[2] 王英.陜西省蘋果出口現狀與對策研究,知農網,2016年4月28日
[3] 盧新智.陜西蘋果飄香“一帶一路”,陜西傳媒網,2016年09月29日
[4] 姜文鵬.陜西蘋果出口問題分析,市場觀察,2016(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