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晗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社會經濟如今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國民政治的民主化程度也在不斷推進。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為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發展奠定了基礎,促進了企業將其內在的道德意識向外在社會責任的轉化,推進了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化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與發展。本文從社會企業法律的責任化教學出發,闡述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內涵,同時分析了當前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取得的成果,最后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發展提出具體的發展路徑,為進一步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化
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是在當前社會經濟以及民主政治全面發展的基礎之上提出的,是在當今社會思想進步、政治民主化的具體目標下,通過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發展,使得企業內在的道德思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轉化為外在的社會責任,使得企業自身的發展更加具有人性化特色。同時,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對于企業內部的管理及發展有了更嚴格的要求,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發展策略,與我國當前的依法治國策略相符合,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但是就目前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發展情況來看,雖然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但是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其整體的發展,不利于社會主義發展。所以,應當采取正確的措施,提出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化的科學發展路徑,堅持依法治國的方針,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出一份力。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
企業的社會責任,主要是企業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也就是說,企業通過自身的發展,創造了經濟利潤,推動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還要承擔與自身盈利相對應的責任,盡到自己應盡的社會義務。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中,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將員工作為企業的發展重心,給予員工足夠的人權尊重,保證企業員工的經濟利益。同時企業也不能夠為了自身的發展,做出損害消費者利益的事情。所以,企業必須在發展戰略以及管理觀念發生重大轉變,加快企業轉型的步伐,做到思想與時俱進,企業整體和諧進步。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說是企業完全承擔了其應有的社會責任,從而構建先進的企業文化,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二、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成果
結合我國的時代背景來看,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發展起步較晚,但是有了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政治國民化程度加深的這一背景奠定了基礎,其發展速度極為迅速。同時,我國政府部門以及社會民眾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發展非常重視,采取的實際的措施給予支持。在政府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奠定了一定的法律基礎:在企業制度方面,政府出臺了《公司法》,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制度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意義重大;在消費者利益方面,政府出臺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于企業的社會責任有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須要滿足消費者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維護消費者人權;在環境方面,政府出臺了《環境保護法》,要求企業在創造自身經濟利潤的同時要保護生態環境,提倡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利用可循環再生的清潔能源,不能夠肆意的破壞環境。同時,在社會民眾方面,廣大民眾也給予群眾支持,同時呼吁社會監督,保證的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化的實行力度。
三、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化的發展路徑
(一)建立法律化的企業內部管理機構
要促進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發展,首先就應從企業的內部管理著手,加強對企業自身的管理,優化企業內部的管理結構。對于企業內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改正,對于企業內部存在的一些矛盾要及時的化解,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遵循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提倡企業內部決策的科學化及民主化。具體來說,首先,在企業內部思想方面,要加強企業員工的思想建設,定期舉行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強調法律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將法律法規作為企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將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社會法律相結合,推動法律化的發展。其次,在企業的內部決策方面,在進行重大決策時,企業高層應當更多的聽取基層員工的建議,或者召開員工大會,參考眾人意見,同時也要保證決策的公平、公開、公正,不弄虛作假,從而打下堅實的民眾基礎,促進企業發展。最后,在企業管理結構方面,應當進行內部管理結構優化,保證企業內部分工明確、各司所職,充分發揮員工能力,同時也要保證管理信息的公開化和透明化,在企業內部形成良性競爭,建設先進的企業文化。
(二)政府積極構建規范化、法律化的外部環境
在政府層面,應當做到積極構建規范化、法律化的外部環境。具體來說,就是要求政府部門出臺科學、全面的法律法規,同時通過法律化手段,對于企業管理做到強制的管理,保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堅持依法治國的戰略方針。同時,政府部門也要注重企業信用機制的建立,加強對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等各方面的法律監控,對于一些企業的違法行為要及時公布,并且做出實際的懲戒,提高企業發展的法律意識,推進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化的發展。
(三)確立社會各方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監督機制
除了加強企業內部的管理和法律法規的外在要求,要促進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發展,也可以通過建立社會監督機制,呼吁全社會群眾實施監督來達到目的。社會監督主要分為消費者、企業員工以及媒體三方面:消費者監督企業生產經營質量以及后期的服務態度;企業員工監督企業內部的管理是否做到了依法管理;而媒體則主要是負責宣傳正確的法律責任,以及揭發企業的一些違法行為。這樣全方面的監督,能夠從內而外的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建設,從而促進社會進步。
四、結語
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本身發展所要承擔的社會職責,企業發展要想形成優秀的企業文化,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策略。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就是將企業內在的道德思想轉化為外在的法律要求,對于企業的社會責任有了實質的要求。目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正處于發展階段,所以,應當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企業內部管理、政治手段以及社會監督這三個方面著手,尋求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化發展的可續路徑,為當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