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時代,越來越多的群眾借助網絡發布公職人員的負面信息,倒逼黨政機關予以應對。信息發布機制是黨政機關有效應對網絡輿情工作的重要機制之一,對及時化解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各級黨政機關應建立完善網絡輿情應對信息發布機制,積極應對和妥善處置網絡負面輿情,切實保障信息公開落到實處,切實保障群眾的監督權和知情權。
【關鍵詞】網絡輿情;應對;信息發布
隨著互聯網、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隨著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群眾借助網絡反映問題,尤其是發布公職人員的負面信息,有的網民甚至發布虛假負面信息,倒逼黨政機關予以應對。信息發布機制是黨政機關等單位有效應對和處置網絡輿情工作的重要機制之一,對及時化解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有的黨政機關應對網絡負面輿情存在敏感意識不強,危機管理不到位,信息不公開,信息發布不及時或不當,甚至發布虛假官方信息等問題。
新媒體時代,各級黨政機關等單位應建立和完善網絡輿情應對信息發布機制,強化政府公共危機管理,及時發布官方權威信息,牢牢掌握輿論主導權,加強網絡輿情引導與依法管制,積極應對和妥善處置網絡負面輿情,切實保障信息公開落到實處,切實保障群眾的監督權和知情權。新時期,構建網絡輿情應對信息發布機制應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對信息發布和輿情引導重要性的認識
網絡輿情應對信息發布不是一個單純的機制問題,也是一個思想觀念問題,只有黨政機關等部門尤其是主要領導對其有一個正確地認識,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這一制度能夠得到切實貫徹執行,必須重視網絡輿情應對中的信息發布、輿情引導、信息溝通工作,通過各種形式發布信息,以便盡快公布真實情況,穩定網民情緒,爭取其他網民和媒體的信任、支持。
黨政機關等部門要從思想觀念入手,充分認識到新媒體時代,建立和完善網絡負面信息發布機制的重要意義。首先,增強法治思維。要切實增強法治思維,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依法應對網絡負面輿情、公開政務信息,推進依法治國。其次,增強公民權利意識。網民通過網絡發布黨員、公職人員負面問題信息,這也是公民依法行使憲法賦予的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的表現。黨政機關等部門要切實增強公民權利意識,對網絡輿情的應對應及時發布官方權威信息,保障公民的批評權、建議權、申訴權、控告權、者檢舉權以及知情權。
二、健全完善網上網下新聞發言人制度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領導,扎實措施,建立和完善網上網下新聞發言人制度。
1、加強新聞發言人制度的組織機構建設
在網絡負面輿情應對機構中建立完善常設的新聞發言人辦公室,或者由宣傳部門相關機構承擔此項工作。強化新聞發言人團隊建設,任命、明確網上網下新聞發言人(一般任命1名新聞發言人,1至2名副新聞發言人或兼職發言人),配備必要的專職工作人員,注重培養素質過硬的新聞發言人隊伍。
2、建立完善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
將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與網絡輿情收集研判、預警、調查處理等網絡輿情應對機制有關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對網民或媒體在網絡上反映的訴求,通過網絡新聞發言人,在網上發布新聞、與網民在線交流等方式,對網民在網絡互動平臺反映的訴求、質疑和建議及時進行收集、整理、辦理,主動、及時、即時、準確發布官方權威信息,及時回應網民、媒體訴求,盡快澄清謠言或不完整的信息,促進矛盾和危機及時化解,消除網民誤解,主動和積極應對網絡監督,正確引導網絡負面輿情。
三、及時準確動態發布官方權威信息
“謠言止于公開,”及時發布權威真實的信息是最好的輿情引導。信息發布要得到批準,對擬發布的信息內容要事前經審批、嚴格把關,要統一口徑。
1、網絡負面輿情初期,力爭在1小時內第一時間回應
在網絡負面輿情早期,當地紀檢監察部門或涉事單位要本著透明、法治、責任的原則,盡量在網絡負面輿情突發后1小時內迅速、及時、主動回應,及時披露網絡負面輿情事件信息,第一時間讓網民和媒體知道事件信息以及相關單位各階段正在進行的工作,迅速搶占網絡輿論先機,引導網民客觀公正跟帖、發表評論,引導媒體公正、客觀、全面地報道,贏得輿論主導權,防止由于失聲或沒有及時回應而出現事態惡化、謠言四起情形,影響黨政機關形象。
2、網絡負面輿情中期,持續發布
相關部門在第—時間回應、發布信息后,在網絡負面輿情中期,要繼續坦誠面對網民和媒體,遵循“快說事實,慎講原因”的原則,先對先期采取的措施和已查清的事實發布有關信息。同時,要及時不斷更新信息,持續發布官方權威真實信息,對采取的具體措施及結果等輿情處理進展情況做跟蹤通報,展示處置網絡負面輿情的具體行動,讓網民和媒體及時了解事情真相,了解相關部門的態度、正在采取的回應輿情的舉措和擬采取的措施,贏得網民和媒體的信任和諒解,減少和避免網民的胡亂猜疑。
3、網絡負面輿情后期,及時發布調查處理結果
網絡負面輿情問題只要一天得不到解決,網民和媒體的疑慮和猜測就一天不會徹底消除,甚至有可能升級。在網絡負面輿情后期,加強輿情引導的同時,要及時將最終的調查結論和處理結果及時公布,從根本上消除謠言,徹底平息網絡負面輿情。同時,要總結應對該網絡負面輿情的經驗教訓,對輿情事件突發、信息發布、輿情引導、應對效果等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和評估,在引導中學習引導。
四、及時加強網絡輿情引導與依法管制
網絡負面輿情突發后,網絡上短時間內會出現大量信息,這些信息有真實的,當然有時也有虛假的,對這種網絡輿情必須加以干預和引導,使之走上有利于處置的軌道。
1、建立健全專職兼職網評員制度
網評員是引導互聯網輿論的人員,網評員分為專職網評員和兼職網評員,其主要職責是根據網絡輿情應對和引導工作部署,以普通網民身份,通過跟帖或發帖,在網上發布官方真實信息或正面信息,參與輿情討論,開展網絡輿情引導,及時處置不良信息,引導網絡輿論,贏得正面信息和黨委政府的輿論支持。一旦遇到網絡負面輿情,網評員應該根據網絡輿情應對部門的統一部署,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2、加強網絡輿情引導
責任主體對網民不了解情況、存在模糊認識的,要主動發布權威信息,解疑釋惑,澄清事實;對錯誤看法,要及時發布信息進行引導和糾正。當網絡負面輿情突發后以及隨后的應對過程中,網評員應采取各種形式,堅持主動、正面、積極的引導,及時跟帖、發帖、參與輿情評論。對虛假信息、不良言論、錯誤觀點一定要抓住其要害,快速、準確、狠狠地進行反駁,以理服人。對暫時未能核查或正在核查的事件,要講清事實,跟蹤動態發布相關信息。對于重大網絡負面輿情,應以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通報等形式,呼吁公眾勿偏聽偏信,將不利輿論和不良觀點引導到積極、正面、向上的主流輿論上來。
3、依法依規管制網絡輿情
網絡負面輿情應對責任主體對虛假和不實信息,在及時回應的同時,要將涉嫌違法的有關情況和線索移交公安機關、網絡監管部門依法依規進行查處。對于網絡輿情信息管制,公安機關、有關紀檢監察部門、網絡負面輿情涉事單位、網絡行業管理部門以及相關網站,要加強溝通與協調,強化對網絡輿情信息尤其是虛假、非法、反動等網絡輿情信息的管制,有權刪除單位要及時刪除違法信息。當然也不能一味刪除、封堵和打壓,要保障公民正當合法的檢舉權、監督權、言論自由等權利。
【作者簡介】
尹夢瑤,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梁豐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