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化學是醫學院校的基礎醫學課程,目前主要存在學校頂層設計不支持生物化學教學、教師醫學基礎知識薄弱、教學改革重形式輕實效等問題,學校應該通過制定相關配套政策鼓勵科研人員從事生物化學教學、加強對生物化學進行醫學基礎知識培訓,同時在教學改革要因地制宜,提升教師在教改中的話語權。解決這些問題,為醫藥衛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
關鍵詞:生物化學 教學 醫學院校
中圖分類號:G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b)-0175-02
生物化學是醫學院校的基礎醫學課程,為學生在高年級學習臨床醫學課程或專業課程奠定生物醫學基礎。同時生物化學是當前生命科學領域中發展最快、取得成果最多的學科,當前教材中的大量內容都獲得了諾貝爾獎。而且生物化學課程中所學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是當前醫學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通用技術,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學生今后從事臨床醫學研究工作是至關重要的。然而,長期以來生物化學教學在醫學院校處于較為尷尬的地位,生物化學在醫學院校為基礎醫學課程,但按照國家學科門類劃分隸屬于生物學一級學科。同時由于教師傳統教學思想的慣性作用和學生對生物化學學習的不重視,導致當前醫學院校生化教學存在嚴重問題,也是執業醫師考試中學生失分比較多的模塊。
1 醫學院校生物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學校頂層設計不支持生物化學教學
由于生物化學課程是醫學院校幾乎所有本科、專科和研究生專業的基礎課程,同時生物化學教研室教師還承擔生物技術專業的其他專業課程,導致生物化學教研室教師承擔教學工作量為其他教研室的1.5~2倍,個別老師承擔課時超過400學時。然而,究其原因并不是學校缺少能夠承擔生物化學教學的教師(許多生物化學專業畢業的碩博士都分散在學校中心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和行政崗位上),而是由于學校在頂層設計上不鼓勵學校教師承擔教學任務引起的。其主要原因如下:(1)學校不要求實驗室科研人員和行政崗位人員承擔教學任務,而且規定這部分人員如果承擔教學任務要超過專職教學任務的1/3才可以取得教學津貼,這導致科研人員和行政崗位人員上幾十節課都是零課酬,從而導致其不愿意承擔教學任務。(2)學校對專職教師管理過于嚴苛導致科研人員和行政人員不敢承擔教學任務,如教師遲到,精確到按遲到分鐘數不同進行處罰,遲到超過20 min即年度考核不稱職,扣罰3個月津貼,當年不能參加職稱晉升評定。(3)學校對科研人員科研工作量沒有要求,也沒有要求他們在沒有課題的情況下應該承擔教學任務。
1.2 教師醫學基礎知識薄弱
目前醫學教育提倡“早臨床、多臨床和反復臨床”,提倡基礎醫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適當與臨床病例相結合,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然而由于生物化學隸屬于生物學一級學科,同時許多具有臨床醫學背景的教師也不愿意從事生物化學教學,這導致除了早期從臨床專業留校教師外,目前大多數生物化學教學人員為生物學教育背景,醫學基礎知識薄弱。雖然這些教師生物化學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均比較扎實,但在教學過程中與臨床結合較少,更重要的是在當前醫學教學上開展較多的PBL教學過程中暴露出明顯的醫學知識儲備不足。
1.3 教學改革重“形式”,輕“實效”
目前醫學院校的教學改革多由學校行政部門主導,教師話語權過低,導致目前的教學改革形式很好,但效果較差。以PBL教學為例,自2000年我國各主要醫學院校負責人在香港大學醫學院參加了《醫學教育改革·香港的經驗》研討會后,PBL教學在我國高等醫學院校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可以說PBL教學是目前醫學教學領域中的最大改革,被標榜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但現實情況是PBL教學需要教師具有多學科的教育背景,國外大學PBL教學多實行一名生物化學學科導師和一名臨床醫學學科導師的雙導師制。但目前國內普遍都采取生物化學導師一人承擔,由于其臨床醫學基礎知識薄弱,導致在學生討論臨床案例時常超越了指導教師的能力,甚至學生討論已經進入“歧途”指導教師都不知道。PBL教學一般要求小班授課,如果學生能夠進行深度討論,每個教學班人數不應超過20人,而國外醫學教育一般均為“精英教育”,招生臨床醫學學生較少,一般都不超過100人,因而PBL教學在國外產生良好的效果。但國內一般普通地方院校都招生幾百人,如果合計預防、口腔、影像、中西醫等面向臨床的學生超過千人,導致一些學校PBL教學30多人一組,甚至有些學科受教師數量限制就在上百人的大課堂分3~5組進行討論,或者有些學生直接讓毫無教學經驗的在校研究生組織教學。這都導致目前國內PBL教學改革形式五花八門,看起來熱熱鬧鬧,但學生不但能力沒有得到提高,而且知識也沒學到。
2 醫學院校生物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對策
2.1 學校制定相關配套政策鼓勵科研人員從事生物化學教學
學校應該制定相關政策使教學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可以相互換算,打通科研人員和教學人員的邊界,給予參加教學的科研人員適當的教學補助,鼓勵愿意參加教學的科研人員積極參與教學。由于教學工作涉及知識面較廣,科研人員再參加教學工作會激發“思維的火花”,從而促進其科研工作。而同時科研人員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將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傳授給學生,做到真正的“教學相長”。此外,適當修訂教學事故和教學差錯認定辦法,只要教師沒有違反四項基本原則,沒有觸犯不能彌補的損失,都應采取“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政策,而不至于僅僅因為上課遲到,就全年工作不稱職了,當年不能參加職稱晉升評定。
2.2 加強對生物化學進行醫學基礎知識培訓
作為一名醫學院校的生物化學教師,應當對基礎醫學知識有所了解,在授課過程中才能旁征博引,對學生“因材施教”,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校應該采取多種途徑加強教師的培養:(1)對不具有臨床醫學背景知識的教師進行集中培訓,優點是收獲大,收效快;缺點是擠占教師休息時間、抵觸情緒多。(2)要求教師去臨床學院聽課,優點是教師靈活把握時間、抵觸情緒少;缺點是無法督促老師去聽課,效果不能保證。(3)通過參加醫學會組織各種學術活動、學術會議進行提高,優點是效果好,抵觸少;缺點是消耗經費較多。整體來看學校應該采取多種途徑并舉的方式,加快生物化學教師的培養,但也不能操之過急。
2.3 教學改革要“因地制宜”,提升教師在教改中的話語權
教學改革的最終執行者是教師,因而教學改革的方案只有得到教師的認同才能執行,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無論是教學行政管理人員,還是教師和學生都認為當前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都需要改革。但在高校擴招的大背景下,動輒每個教學班都超過150人的情形下,如何組織切實有效的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毫無疑問,PBL教學在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有顯著的優勢[1],此外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自學能力反面也有獨到之處,但如何將PBL“本土化”,如何找到合適的PBL教學方式,仍然需要生物化學一線教學工作人員去探索。
醫學院校的生物化學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相比存在教師醫學知識背景薄弱的問題,而生物化學又幾乎是所有涉醫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這又要求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同時生物化學又是臨床、預防、口腔和影像等專業執業醫師的考試科目,也是學生畢業后臨床職業生涯中解決醫學問題的工具學科,這都要求學校從制度上高度重視生物化學教學,解決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醫藥衛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崇奇,張晨嶺.PBL教學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30(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