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治書
摘 要:作為班級事務的重要管理人員,高中班主任不但承擔著提升學生成績的職責,還擔負著幫助學生樹立優良品質的重要職責。這就需要高中班主任具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通過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動態信息,并在溝通交流中實現對學生的引導和指導。本文將對高中班主任如何做到與學生的有效溝通進行研究分析,以期給相關研究者以有益借鑒。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高中生;有效溝通
溝通是一個人際信息傳遞和反饋的動態過程,而心理溝通是指以達成一致的感情和思想目標而進行的人際間的情感和思想傳遞與反饋。調查顯示,高中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有時是沒有效能的,有時是有效能的,因為高中生隨著心理發育的不斷成熟,其獨立認知能力和自我意識不斷提升。因此,高中班主任不僅要做好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還要做好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工作。
一、高中班主任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時應遵循的原則
高中生正處于自身發展的關鍵時期,其心理和生理日趨成熟,此時他們的情感和思維較為幼嫩且敏感,因而,教師采用適當有效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高中班主任與學生溝通交流時,要遵循下列原則。
1.就事論事原則
高中班主任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則就是要堅持就事論事,能不牽連其他問題的堅決不做關聯性溝通,特別是不要關聯學生的品格和性格。這就是說,在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時,高中班主任應提前確定好溝通的主題,圍繞主題就事論事,且不可翻學生的老底或借題發揮,因為這樣不僅無法達成溝通的目的,還會引起高中生的抵觸心理,增加溝通交流的難度。特別是,在與他們的溝通交流中,萬萬不能將事情與學生的自身品格和個性等進行聯系,以避免引發他們的厭惡心理,造成不可挽回的隔閡。
2.多用肢體語言進行信息傳遞
學生更容易接受肢體語言所傳達的信息。因而,高中班主任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可通過多種肢體語言的綜合利用進行情感交流,以有效避免過多的語言對一些較為敏感的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刺激。比如,高中班主任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不要總是唉聲嘆氣、額頭緊縮,而是要以關注、欣賞的微笑表情注視學生,通過鼓掌、微笑、點頭等肢體動作表達自己對學生的認可,這樣不但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摯情感,而且還能在很大程度上讓溝通交流變得更為順利。
二、如何提升高中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有效性
溝通方式是否有效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效果。有效的溝通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認識和相互信任,還能營造良好的氛圍,進而更為順利地解決學生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在現實中,高中班主任要想與學生更為有效、順利地進行溝通,不僅要遵循上述原則,還需要掌握必要的溝通方式。
1.尊重學生,懂得與學生進行商量
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班主任應基于平等原則,認識到兩者盡管教育位置不同,但擁有平等的人格。同時,要尊重學生,放下高昂的姿態,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感覺自己是一個可以信任的人。要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意愿和想法,遇到難以溝通的問題,盡量用商量的語氣與學生進行溝通,這樣,班主任才能與學生進行愉快、輕松的溝通,才能真正地走入學生的內心,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在思想動態。
2.位置互換,多為學生著想
在溝通交流中,班主任有時需要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才能真正體諒學生的情感,從而更好地理解學生為何會產生一些自己覺得不可思議的行為和思想,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因此,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高中班主任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感受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
研究發現,當學生認為班主任不認可、不理解自己時,便會很容易產生一些負面的、不健康的情緒和思想,并會因此而不信任班主任,這時他們常常會關閉內心的交流窗口,只是應付式地與班主任進行溝通,并最終產生事與愿違的效果。因此,高中班主任不能一味地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學生進行責備和管教,而是要通過同理心溝通方式的利用,站在學生的立場感受學生的心理,讓學生充分感受自己的真摯情感,產生幸福和溫暖的感覺,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讓學生更愿意吐露自己的心聲,通過采納教師的指導意見進行問題處理,這樣的溝通才有意義,才能真正實現既定目的。
總之,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中班主任不但需要做好教育教學工作,還要不斷強化自身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效能,幫助學生矯正不良習慣和不良思維,以避免誤解和隔閡的產生。
參考文獻:
[1]許鳳,洪國慧.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怎樣進行有效溝通[J].考試周刊,2008(12).
[2]姚會利,張鐵兵.教師與學生溝通感情的新方式[J].科技資訊,2007(3).
[3]宋璦玨.淺談班主任與學生的談話藝術[J].云南農業教育研究,2004(1).
[4]付明雨.論師生進行有效溝通的策略[J].科技信息,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