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主要由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構成。人生觀是人們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對人生態度的基本看法,它支配著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從根本上決定著人們的人生目的、人生價值取向和人生態度。價值觀是由世界觀、人生觀決定的,是對人生意義進行認識和評判所持的根本觀點,其內核是關于人生如何活著才有價值的基本觀點。道德觀是指人們對共同生活的行為準則和規范的看法,即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筆者認為現階段中學生的世界觀主要有三方面的特征:第一,感觀性。中學生對人生的看法是間接的、感性的,一般都以事論事,不會對人生和社會的復雜問題按常規出牌,不會遵照一般規律認知。第二,粗淺性。中學生對人生和社會的觀察往往是表面的,只對客觀事物進行粗淺的判斷,基本上還是憑經驗評價,不會由表及里,也不會系統地進行判斷。第三,客觀性。中學生在既有的文化基礎上判斷事物性質,但由于心智還不夠成熟,一旦他們形成觀點,決不會輕易改變。
中學生是21世紀的主力軍,他們的世界觀將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素質能否得到全面提高,關系到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興衰成敗,關系到社會是否和諧。因此,加強中學生世界觀教育刻不容緩。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忘初心
筆者認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一要樹立崇高的理想,也就是奮斗目標。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努力方向,才會有前進的動力。為了最初心中那份美好的理想而努力拼搏,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學生在追求理想、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中,精神世界才會隨之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才會真正受到人生啟迪。我們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典型例子,如為人民服務的張思德、警界女神警任長霞、優秀共產黨員鄭培民等一批模范代表,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回答了“人為什么活著”“人怎樣活著”的人生觀問題。新時代的中學生要學習模范寶貴的精神,并將其作為規范自己行為的指南,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珍惜自己的美好年華,不以自我為中心。二要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中學生只有以積極進取的心態求真務實,才能順應時代要求,積極進取,扎實工作,不斷奉獻。在現實生活中,同樣是成功者,有的趾高氣揚,有的默默無聞;同樣是失敗者,有的看破紅塵,有的吸取教訓。所以中學生要發揚老一輩的精神,正確對待榮譽得失,培養健康向上的性格,樂于吃苦,甘于奉獻,自覺抵制不良行為,把個人理想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實現人生價值。三要付諸社會實踐。中學生都渴望成功和進步。成功不是偶然的,背后凝聚著汗水和智慧。所以中學生要將個人價值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踐行理想
筆者認為,中學生的價值觀是他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也就是他們的實踐成果是否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正確的價值觀可以激發正能量,錯誤的價值觀會給他們帶來負能量,導致偏離人生軌道,甚至危及社會。因此,中學生要在正能量的引導下,形成健康向上的價值取向,做一個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民的人。
1.核心任務是學習
社會發展對中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指文化學習,能夠進行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大的方面是指“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落實到具體行動上是為自己學習,也包括做人、處事、明理等方面的學習。
2.基本任務是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職責。治國安邦靠的是國家的法律法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學生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須樹立高尚的情操,除了遵守國家法律外,還要嚴格遵守校規校紀。
3.根本任務是弘揚正氣
抑惡揚善是中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標桿。正義的必須堅持,負面的必須予以打擊。如果善惡不分,就不會有正確的價值觀。中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可塑性較大,他們的一言一行對社會的影響較大。中學生首先要學會如何做人,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中學生要做一個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的人,做一個有益于社會、有利于國家的人,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堅定信念
樹立道德觀的核心是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寓于實際生活、工作中。一要學會全面地、辯證地看問題、想問題。二要重視家庭教育,樹立學生的正確道德觀。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對學生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家庭成員的行為規范、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父母的是非觀念、善惡標準等會影響中學生道德觀的形成。三要培養中學生的道德觀。道德觀對中學生具有導向作用,正確的道德觀催人奮進,錯誤的道德觀阻礙進步。所以,中學生要學會分辨、學會判斷、學會選擇,樹立自尊自愛、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是一個有機整體,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會促進世界觀發生作用,反之,會阻礙世界觀的發展。中學生要不斷學習,在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引導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努力實現完美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