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要:課堂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英語教師應當立足于課堂發展,運用多種教學技術來改造課堂、活躍課堂、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為此,筆者從10年的英語教學經驗中總結了以下五點和大家分享:創設和優化英語交際情景;數字化教學;教學生學習的方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師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英語 教學效率
在全球化趨勢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英語作為全球使用范圍最廣泛、認可程度最高的語言之一,已經成為國際間科教文衛事業交流的重要社交工具。在我國小學階段是英語教學的啟蒙時期,也是學生語言學習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這一時期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直接決定了日后學生英語能力的高低。因此這一階段,教師必須要把握好課堂教學環節、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的,挖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潛力,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少走彎路,為其日后面向未來、面向世界打下良好基礎。筆者在本章將就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為中心,主要從教學的五個方面工作的改進路徑進行淺析。
一、創設和優化英語交際情景
情景是語言學習的外部環境,離開了情景的語言學習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英語學習必須要在與其相適應的語言環境中學習,才能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準確掌握語言所傳遞的信息、情感等。因此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當善于創設有利于英語學習的情景,通過視覺上的影響、聽覺上的影響改善英語課堂學習環境,進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一)彩色畫面吸引視覺。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東西,能夠成為英語教學中學生感知的刺激物。小學生具有較強的獵奇心理,一成不變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會使其視覺疲勞的同時心理疲勞,從而在課堂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現象。而于此相對的是一種新奇的、有變化的東西突然出現在其眼前,這種東西往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優美音樂刺激聽覺。新奇多變的東西能夠給小學生帶來視覺沖擊,使其注意力鎖定在課堂之上,而音樂可以通過其感情渲染的能力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通過音樂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能夠更好地將學生帶進英語學習的語意境中來,使其在音樂旋律、節奏的牽引下,聽英語、說英語、理解英語。
(三)角色表演激發交際欲望。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的目的都是將其轉化為社交的語言工具,而使用英語的交際活動是一個高難度、復雜程度較高的過程,這其中涉及到很多心理狀態的變化。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就構建一個有利于學生講英語、聽英語的語言環境,使學生不自覺地將英語作為交流語言使用,從而能夠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早期就完成上述的復雜社交心理的轉變,進而能夠促進其日后的英語交際能力。
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喜歡模仿,教師可以將小學生這些與生俱來的特點利用起來,將角色表演與教學貫穿起來,使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同時是表演的過程,在此之上引入競爭機制,引導小學生“好勝”心理,從而調動小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把數字化教學帶入課堂
所謂數字化教學就是把一節課所有的教學與活動時間化。告訴學生每做完一項任務需要的時間。比如說講授一堂新課,復習導入我用五分鐘。講授新單詞我用五分鐘,讓學生記單詞用五分鐘,我會提前告訴他們時間,讓他們爭分奪秒,提高效率,然后用三分鐘檢測,說對的學生很高興,有一種成就感,不會的學生我會告訴他,你很不錯,短短的五分鐘你記住了這么多單詞,繼續加油,我希望下節課,你能全部記住。之后的每項活動我都會告訴他們幾分鐘甚至幾十秒,讓他們珍惜時間,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教學生學習的方法
在新課標精神的指引下,課堂主體有傳統的教師主體逐漸轉變為學生主體,教師需要在40分鐘的標準課時里引導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英語學習技能。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姿態,不能僅僅以教會學生英語為教學目的,而是需要將英語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其真正地學會學習英語。這所謂“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
學習方法的培養必須要從小學階段開始,因為一個人最初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都是在小學階段形成,如果其在小學就形成了錯誤的學習觀念,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將很難糾正。小學生的記憶力和認知能力很強,但是其沒有系統的學習方法、學習理論,英語知識在其腦中經常以片段或獨立的知識點存在,這是他們英語學習方法上存在偏差。因此小學階段的教師需要發揮其引導作用,引導他們形成知識梳理的系統概念,使其在這一過程中學會如何去學習英語、如何理解英語信息、如何構建英語學習系統,避免死記硬背現象的出現,使學生成為正真意義上的課堂主體。
四、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現代化英語教學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例如:以前教學生各種顏色的名稱,教師需要使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在黑板上進行展示并手寫單次的拼寫,耗時、費力,并且課堂互動時間較少。而通過多媒體課件能夠將大量的精力用于課堂互動,從而幫助學生從中找尋學習的樂趣。
五、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首先,小學教師必須熱愛英語教學,對教學工作有高度的責任新。其次,小學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語言素質。語言素質包括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一方面是指英語的語音、詞匯、語法、文化背景等知識,另一方面是指聽、說、讀、寫的語言運用能力。再次,小學教師還應該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教學技能主要是指教師設計教學和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能力,它是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教學理論素養的綜合反映。還有小學教師還映了解外國文化知識,外語教學一般都要求教師了解所教語言的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習慣等。最后,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具備綜合的教育科研能力。
總之,只要我們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質,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創設良好的交際情景,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根據教材內容,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采用數字化教學,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就能夠提高課堂效率,從而全面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2011.
[2]胡春洞.如何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效率[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02).
(作者單位:內蒙古烏海市第二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