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明
摘要:在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愉悅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使用肢體語言充分發揮肢體語言的“磁場效應”,及時的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補償學生的視覺效果,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肢體語言可以充分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正面影響學生的心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地理 課堂教學 肢體語言
一、肢體語言的概念
肢體語言指的是人們使用身體的各個部分作出行為進行交流和表達,即無聲語言或體態語言。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使用肢體語言,通過手勢、表情、眼神等身體各部位,對學生闡述觀點、交流感情、示范操作、表達意圖等,其實質是一種非話語形式。
二、在地理教學中應用肢體語言
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合理運用肢體語言,以情境的再現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達到身心愉悅的目的。注重肢體語言的運用,能夠使課堂生動活潑,能夠寓知識于情景,理趣交融,最終使學生輕松而得所學。應該說各個科目的學習都如此。本人就肢體語言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談一些認識。
(一)肢體語言的情感交流作用
肢體語言形成一種習慣的話,可以跟學生交流,形成一種默契,對其正面發揮是對學生的鼓勵,這里尤以面部表情和眼神為要。
1.面部表情的作用。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使用的最直接的肢體語言就是面部表情,向學生傳達不同的面部表情會營造不一樣的教學氛圍。在課堂上,如果教師表現的面部表情是嚴肅的僵化呆板的,那么就給學生留下高高在上的教師形象,使學生敬畏教師,降低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營造一種緊張的壓抑的教學氛圍,從而降低課堂的教學質量。在課堂上,如果教師表現的面部表情是微笑的、欣賞的、熱誠的,那么就會給學生留下平易近人和藹的教師形象,使學生喜歡老師,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營造輕松、愉悅、自然的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在地理教學課堂上,教師一定要保持微笑的表情,提高學生學習的欲望。但是教學內容的廣泛性要求教師使用的面部表情也是多種多樣的。當教師面對不一樣的教學內容時,必須使用相應的面部表情,比如教學的內容時喜悅的那么教師要表現出開心的面部表情,如果教學的內容時悲傷的那么教師要表現出哀傷的表情,使學生可以同教學內容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學內容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的表情變化要自然、適度、不夸張,使課堂教學更有吸引力和魅力。
2.眼神的作用。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們通過眼神開始進行交流。在課堂教學上,教師通過眼神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眼神表達內心的想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肢體語言。在地理課堂教學上,教師通過眼神改變學生的行為。比如當學生分心開小差時,教師可以利用犀利的眼神凝視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分散了注意力,回歸學習。教師通過眼神向每位學生傳達要集中注意力認真學習的意圖,這時教師會持續不斷的掃視這個課堂,使學生警惕,并提高學習的注意力。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通過眼神向學生傳達明確的信息。如果在課堂教學上,教師的眼神變得親切、溫和,那么學生就會覺得教師和藹、可敬,使學生愛護教師尊重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師時,教師的眼神要始終保持得神采奕奕、明亮集中,禁止昏昏欲睡、黯淡無光。教師不能目光呆滯,只盯著某一處燈棍或天花板,讓學生感覺教師心不在焉。在課堂教學上,教師要靈活運用眼神給學生傳達正確的信息。
(二)在課堂教學中,肢體語言的迫切性
一些知識點只有在肢體語言的幫助下,才能使學生容易理解,除此沒有更好的方法,合理運用肢體語言是地理課堂教學的迫切需要。下面以身體姿勢和手勢來說明這一點。
1.身體姿勢。在進行地理課堂教師時,合理的利用身體姿勢通過表演的形式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所學的知識。例如:在進行太陽日與恒星日的區別的地理課堂教學時,我會找三位學生分別扮演太陽、恒星、地球,一號學生扮演太陽、二號學生扮演恒星、三號學生扮演地球,一號與三號的距離只有一步之遙,而二號在教室的后面,開始進行表演:第一次三號地球自己轉了三圈稱為自轉,于是恒星日和太陽日相等;第二次三號地球在自轉也圍著一號太陽進行反向公轉,于是恒星日比太陽日長;第三次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表演。在地理教學課堂上,學生通過演示情景、描繪情景、體驗情景的形式,散發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容易掌握教學內容。
2.在地理教學課堂上運用手勢。在地理教學課堂上,教師必須準確的規范的使用手勢進行教學。手勢有指揮的作用,它本身具有韻律感、藝術性,教師要通過手勢自然的傳達給學生教學內容。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教學任務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尋求有效的生動的手勢,提高教師和學生協調性和默契,使教師和學生心靈想通。
(三)肢體語言與知識點的交匯處在哪里?
在教學中只要善于總結,進行歸納,隨時隨地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肢體語言與一些知識的結合點。如: 運用“南左北右”知識點,在進行地理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使用南左北右”知識點教學生如何判斷地球自轉方向,左手表示南半球、右手表示北半球,將四指握緊并翹起雙手的大拇指。當右手的大拇指向上時,表示北極,而四指的指尖所指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轉方向的逆時針;同理,再次轉動左手,大拇指往下,表示南極,而四指的指尖所指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轉方向的順時針。從而可知,地球兩極自轉方向的規律就是“北逆南順”。
三、在地理教學課堂上使用肢體語言必須注意的問題
在進行地理教學活動時,切忌頻繁使用肢體語言,注意分寸,不能夸張,幅度適中,禁止不必要的肢體語言,以書面語言為主體,禁止喧賓奪主。肢體語言的變化要適當、適度、自然,不能過多過碎,給人美感。禁止敲桌子、摳鼻子、撓頭皮等生硬造作、不美觀的手勢,降低課堂教學效果。肢體語言是千姿百態的,有聲語言是豐富多彩的,在地理課堂教學上,要巧妙的、適當的、適時的使用肢體語言,充分發揮肢體語言的積極作用,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作者單位:白銀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