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要:教育是民族的希望,人才培養離不開教育。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也就是說,生活決定了教育,教育也可以改變生活,而家庭教育作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作用性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代替不了的?,F今社會上頻繁出現由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不良社會影響,規范家庭教育就成了完善中國教育的重要步驟。
關鍵詞:家庭;教育;規范性;啟蒙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人口基數越來越大,教育事業也蒸蒸日上,早在1986年通過《義務教育法》,2008年小學入學率就高達99.5%,一直到今天,全面普及九年義務制教育已經有了顯著效果。很多學者在教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和總結經驗,完善中國教育,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從我國中小學生的生活結構來分析,可以簡單分為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兩方面,而從孩子成長過程中來看,家庭是孩子的啟蒙導師,并且能成為影響孩子未來的中重要因素。
據各地方教育局的相關要求統計,小學生在校時間不超過8小時,在校學習時間不超過5小時,在這短時間內所受到的則是校園環境的熏陶,而一天當中卻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家庭環境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就一份《關于家庭教育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66.11%的家長都認為,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家長選擇的教育方式則是以請家教、送補習班兩種方式為主。而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認為自己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這些結果都顯示了家庭教育已經逐步被重視起來。但在最后一項調查中,91.53%的家長都認為很有必要規范家庭教育,可竟有62.63%的家長不知道該如何規范家庭教育,盡管在思想上的對此重視的,行為上卻毫無頭緒。
陶行知先生在《現代生活與現代教育中》中總結道:現代教育應主張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要反對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的做法,提倡教學做三合一,以做為中心,在做的基礎上教,在做的基礎上學。三合一的教育方法是很有必要在現實生活中得到實踐的,其中的教和學就是校園生活的理論體現,而“做”正是將校園生活中的學和教在家庭生活的運用,“學以致用”這一詞,不僅是說將學用在科技文化上,而更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早在1990年3月的世界全民教育大會上,就提出了全民教育,全民教育在我國一直在全力以赴的實現中,不少家長認為家庭教育是單指課后作業輔導之類的“工作”,需要在特定的條件下或是時間內進行,例如孩子的在校老師規定家長任務之類。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發現,每每要求家長對孩子家庭作業進行檢查,總是有一些家長完全不檢查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完成質量,只是“機械性”的在孩子家庭作業的最后簽上自己的姓名,以表示有進行過“家庭教育”的環節。這樣的“家庭教育”不僅沒有任何的意義,反而會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一旦孩子習慣了這種教育模式,對家庭作業以及學業都會變得不重視。
著名教師王開東在《教育,非常痛、非常愛》一書中寫道,他認為整個中國教育至少缺少了四個東西,一是缺少了哲學支撐,二,缺少了夢想牽引,三是缺少了智慧澆灌,四是缺少了教育情懷。這四個觀點僅代表他的個人看法,而作者王開東是從教師的角度去闡述這四點的,啟示教師應該從這四點出發,進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我認為這四點,也能夠成為規范家庭教育的起點。第一是哲學支撐,現今很少有人知道何為哲學,但哲學卻是基本的母體般的存在,是意識性的領導,而我們的家庭教育最缺乏的也是一種以基本的價值判斷為樞紐的思想觀念,并不能把中華傳統文化最優秀的精神品格傳遞給自己的孩子,從日常的各種行為習慣上都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第二是夢想牽引,夢想從某一角度來說是動力般的存在,如今,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已經逐漸轉變為培養家長的興趣愛好,很多小學生在日常放學后和周末需要同時上主持人,舞蹈,樂器,武術,音樂等多個興趣班,但是不下學生在這些興趣班中并沒有真正釋放自己的夢想,很顯然,這種夢想牽引是錯誤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真正讓孩子做他想做和適合做的事,夢想才能轉化為動力。第三是缺少智慧澆灌,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智慧不等于知識,學到知識并不是學生學習的最后目的,成為有能力運用學到的知識人才才是最終目標,智慧教育應該是有靈魂的教育。第四是缺少教育情懷,小學家長中,極少數還認為教育應該只是教師的工作,與家長本身無關,不少人對家長這個角色的理解還有距離感,缺少做家長這一角色的能力、素質、水平,家庭教育就是所有家長應盡的義務。
對于規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這一問題,雖然不是像“精準扶貧問題”一樣迫在眉睫,但也確實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家長自身難以意識到的一個詬病。家庭教育缺乏規范性,缺乏理論性的指導,守著陳舊、落后、錯誤的教育觀念,依然保持原始自然的教育方式。因此,家庭教育更需要用新觀念來引導,使家庭教育成為民族的希望,魯迅在80年前呼喊著,“救救孩子”,同樣,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救救家長”。
參考文獻:
[1]湖北教育學院現代遠程教育教材編委會 組編,現代教育理論[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79,84.
[2]《現代生活與現代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啟示》[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18,125.
[3]王開東.教育:非常痛,非常愛[M].漓江出版社,20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