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賽
【摘 要】近年來隨著大學生閑暇時間的增多,閑暇教育的問題受到越來越多學者們的重視。本文在梳理大學生閑暇教育含義與功能的基礎上,著重對學者們關于大學生閑暇教育現狀進行綜合論述及研究總結,并對此項研究的未來發展趨勢做出展望。
【關鍵詞】大學生;閑暇生活;閑暇教育
一、關于閑暇教育的概念及其功能
“閑暇”最初是來源于拉丁語“licere”,意旨“許可”,泛指在勞動工作之余獲得許可而進行的活動。關于大學生閑暇時間的界定我國學者基本趨于一致。朱正平認為,大學生閑暇是指:在大學除了上課,完成作業,處理個人事務,滿足生理需要以及有組織的實踐活動等所占時間以外的大學生可自行自由支配的剩余時間,屬于學習閑暇。筆者認為閑暇最大特點為自由性,受不同人的興趣愛好會有不同的閑暇安排,因而其狀況與質量也是不相同的,正如愛因斯坦說:“人的差異就在于業余時間”。而關于閑暇教育的研究認識,從國際上看:“閑暇教育是讓學習者通過科學利用閑暇時間從而獲得某種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信念、態度、情感、技能、知識、習慣方面,并且它一般發生在兒童、青年、成人的正式非正式的教育或娛樂環境中。”其功能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發展、防治和樂生功能。體現在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創新能力提高,以及進入社會角色促進社會性發展等方面。
二、大學生閑暇教育研究現狀透視
(一)大學生閑暇生活研究現狀
近些年,學者們關于大學生閑暇生活現狀研究的文章數目多,本文所研究總結的是從知網上查閱到的30篇文章。這些學者都立足于本地區各大高校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總結出他們的閑暇生活現狀與問題。筆者通過對比分析總結得出當前大學生的閑暇生活呈現出以下特點:(1)閑暇時間多,但安排不合理。以陳明[4]的調查為例,在非雙休日大學生閑暇時間是學習時間的1.25倍,而在雙休日,其倍數達到5.55倍。面對充足的閑暇時間僅有21.9%的大學生表示認真安排,可見其隨意性較大,使自己的閑暇生活處于盲目自流狀態。(2)閑暇生活多樣,但層次不高。許多調查都顯示,在積極地閑暇生活主流下仍然有很多不積極不健康的閑暇生活方式。例如李雪峰[2]調查研究顯示,根據美國學者納什的閑暇層次理論目前大學生所花的最大量的時間集中在“零價值”和“價值為1”這兩個層次,即“純官能享受性活動”和“被動消極觀看活動”。同樣的調查結果也出現在戴偉芬(2006)學者的研究中。(3)閑暇生活質量差,理想與現實反差大。在戴偉芬[5]的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對閑暇生活的類型傾向于有意義的(約占93%)有收獲的(約占92%)愉快的(84.9%)和充實的(77.4%)。這表明大學生對自己的閑暇生活有較好的憧憬,但是在實際的調查中,大學生對于自己的閑暇生活并不滿意或者是不太滿意。在閆大偉的調查中也有這樣的數據顯示。
針對這些問題,學者們大都提出如下建議:其一,社會層面的大方向引導,營造良好閑暇教育氛圍,進行有關閑暇生活的宣傳與指導。其二,學校負擔重任,用科學的方法開展閑暇教育課程。對大學生進行閑暇技能的傳授與指導,培養其閑暇意識觀念,養成良好的閑暇習慣。其三,家庭做出相應的努力,為大學生做出正面的榜樣,身教力行,為創造良好的閑暇環境創造條件。最后,重視社會、學校、家庭的三方合力作用,為大學生最終構成一個正確的閑暇教育觀念做出努力,使其養成自主閑暇的習慣,安排好自己的閑暇生活。
(二)大學生閑暇教育研究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閑暇時間與獲得的閑暇教育層次不成正比。首先,閑暇教育的主體不夠重視,沒有建立起閑暇教育制度。在我國,受功利化影響過于重視個體能力的培養而忽視閑暇能力培養,領導不重視,國家也沒有出臺相關議程。其次,高校閑暇資源缺乏。許多調查中顯示學生們進行閑暇活動的場地設備等有限,軟件上如教師資源更是匱乏,甚至于學校沒有專門有閑暇知識的教師,沒有專業的師資隊伍支持。最后,大學生本身對閑暇教育的忽視。受社會功利化影響,學生沒有從社會與學校了解到正確的閑暇教育觀念,對此也十分茫然與淡漠,從而一味放縱自己的閑暇生活。
總體來看,近些年來的研究中,對閑暇生活研究較多,而真正從理論意義上研究到閑暇教育現狀的少之又少,并且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閑暇理論探討不足。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閑暇教育的功能作用及意義上,但對于具體的深層次研究例如閑暇教育的價值趨勢、實施策略及模式等探討較少。第二,重實踐輕理念。許多學者將閑暇教育作為一種實踐活動來看待,僅有極個別學者認為它是一種教育理念,是一種以培養大學生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的教育理念,這種理念應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并形成習慣,應回歸到教育的本真上。第三,實證操作性研究少。發揮閑暇教育的作用,應該是使人們科學利用閑暇時間,重點是怎么做的問題,這里面必須要有明確的操作性研究。
三、大學生閑暇教育研究未來趨勢
首先,加強理論研究,構建系統的閑暇教育體系。我國研究起步較晚,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閑暇教育的功能作用及意義上,但對于具體的深層次研究探討較少,有待于進一步強化。
其次,著重培養思想意識層面的閑暇教育,拓展閑暇教育視角。閑暇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需要將其內化到學生思想中。閑暇的本質是自由,閑暇生活的質量影響到其生命質量,如果沒有科學的閑暇意識和正確的閑暇價值觀作為指導,那么高質量的閑暇生活將無從談起。擴展閑暇教育視角不僅需要社會學校的指導與引導,更需要大學生發揮其主體作用,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認識到閑暇生活閑暇教育的重要性,主動積極地將其理念內化到思想中形成良好的閑暇習慣,為自己創造良好的大學閑暇生活,提升生命質量,做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其三,整合教育資源,營造良好氛圍。資源整合需要聯系社會、學校、家庭三個方面,形成整體合力,使閑暇教育滲透于大學生生活空間,形成良好的閑暇氛圍。其中高校作為閑暇教育的主陣地,應充分發揮其優勢,培養閑暇教育師資隊伍,開發閑暇教育課程,將閑暇教育滲透于各科教學活動之中,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各種資源,形成閑暇教育資源合力。
最后,加強操作性研究,從理論走向實踐。我國閑暇教育勢必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指導實踐,實踐為理論提供經驗教訓等養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要加強大學生閑暇生活及其行為趨向的調查研究以及對高校資源調查等;另一反面,要積極進行閑暇教育實施,進行相關實驗,例如開展閑暇教育課程,從實踐中獲得真知。通過此種方式了解到大學生閑暇生活的現狀特點,并對其進行開發針對性的實施方案,開設相關課程,真正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大學生閑暇教育做出實質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朱正平. 試論當代大學生的閑暇生活與閑暇教育[D].湖南師范大學,2005.
[2]李雪峰. 大學生閑暇教育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07.
[3]曹玉霞. 新時期大學生閑暇教育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6.
[4]陳明. 大學生閑暇教育的現狀分析及對策[D].曲阜師范大學,2007.
[5]戴偉芬. 論大學生的閑暇教育[D].湖南大學,2006.
[6]趙麗敏. 90后大學生的閑暇教育研究[D].江南大學,2012.
[7]楊彩云. 大學生閑暇生活教育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
[8]陳君. 大學生閑暇生活與閑暇教育研究綜述[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03:91-93.
[9]]魏書敏,劉君雯. 大學生閑暇教育研究述評[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05:33-36.
[10]孔雯. 大學生閑暇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
[11]陳東果. 當代大學生閑暇生活現狀與閑暇教育對策探究[J].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4:108-109.
[12]張曉沛. 大學生閑暇生活及教育方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
[13]趙清. 當代大學生閑暇生活狀況與教育引導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