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英
摘 要:新課改以來,對于學生語文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有了新的要求。寫作能力作為語文學習的必備能力極為重要。結合相關的教學實際,分析了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習作教學
語文寫作能力是當語文學習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會逐步顯示出來的一項能力,而這一能力的培養也是教師所面對的一種挑戰。小學3~6年級的習作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階段,在這一階段要一步步深化對于學生語文習作能力的培養。而要做到對于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培養,必須在認清現今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策略:
一、教學現狀
筆者經過一定的探究工作認為我國現今小學習作教學的現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1)小學科學教師的整體素質偏低,現今國家沒有相應的人才培養機制;(2)學生的寫作過程中存在大量抄襲、遠離生活、表達不通順的問題;(3)教學方法與教學組織形式相對而言較為單一;(4)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處于較為主體的地位;(5)相應的教學資源較為匱乏等。
二、相應對策
針對以上情況,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解決問題:
1.提升自身能力,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
針對習作教學的現狀要想更好地培養學生,首先要做到提升自身的實力,對于所要講授的寫作方面的內容有足夠的準備,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并進行良好的教學設計,這樣才能使教學形式更為多樣,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筆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經常采用翻轉課堂這一授課方法,這一方法也可以彌補教學資源短缺的問題。筆者現以其為例進行說明:
翻轉課堂要求教師針對教材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這一新穎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通過視頻錄制軟件將所要學的內容事先錄制好,將視頻的長短控制在10分鐘左右,然后講解知識點。這就要求教師對于其所要講授的內容加以提煉,并給學生深入淺出地講出來。
例如,筆者在教授小學習作三年級習作課《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時,在熟練掌握了所要講授的內容以后,結合其制作了相應的課前自主學習材料,將所要講授的習作方面的句型等知識采取導學案形式呈現,制作一定的微視頻,這樣在講課的時候就可以有效地掌控教學的節奏與進程。
2.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進行有效積累
雖然小學生在進入小學之前對于語文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對于需要一定語言邏輯性等要求的習作教學,學生還是存在一定的畏難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的狀態。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剛一開始就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簡單易寫的習作題目,學生寫作完成以后,要及時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鼓勵。筆者在授課過程中,還經常會把學生寫得比較好的文章在課堂上分享,并粘貼在班級所設立的“語文角”上。
學生在語文寫作入門以后,就應該想辦法進行一定短語、句型的積累,有了一定的積累以后,學生才能用準確的語言將所寫的事物描述出來,而寫作的時候,句型是作文的骨架。在筆者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小學生的通病就是詞語積累量少,為此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對于詞匯量的積累,筆者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就經常結合所講授的內容給學生推薦一些文章,引導他們閱讀,這樣在擴展詞匯量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最地道的寫作手法,從而為學生語文寫作的學習打開一扇“專業”的門。學生初期進行作文的創作就是要模仿,為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對于語文寫作范文的背誦,筆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針對每一次選題準備了大量經典句型與文章,讓學生進行一定的背誦,這樣學生自己寫作的時候,就不會有“無米之炊”的狀況。
3.加強技巧指導,重視文章批改與講評
語文寫作具有一定的結構與技巧,當學生了解了寫作的基本步驟、獲得了寫作的基本能力以后,就要對學生的寫作技巧進行一定的指導。筆者在實際教授小學四年級習作課《我最喜愛的小動物》這一課的過程中就首先給學生教授了如何對動物的外形進行描述等詞匯以及寫法手法,并針對學生寫好的文章進行有針對性的批改,并分析寫作過程中容易出現的經典問題,從而使學生在改錯的過程中學會寫作。
針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教師應該結合語文教學的特點,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對于語文寫作能夠入門并積累足夠多的詞匯量與句型等寫作知識,從而進一步掌握寫作的技巧,寫出漂亮的文章,這樣對于學生語文教學的指導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能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胡小麗.依本扣標 循序而作:基于人教版教材習作目標的序列設計[J].作文教學研究,2014(1).
[2]顧敏.重新賦予教材習作以生命之光[J].作文教學研究,2014(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