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宏偉
言為心聲,文如其人,語言是心靈的一面鏡子.思維是以語言為工具,需要語言來鞏固,幫助思維逐步深化、條理化,幫助思維成果傳遞給別人.沒有語言,思維很難實現.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語言表達能力不再是語文教學的專屬,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是借助語言來實現的.那么,在平時的數學課堂中,教師如何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而實際上,語言作為小學生進行思維的主要方式,只有想說、會說,才會更愿意投入到聽、想和做中去,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一、營造氛圍,享受話語權
葉瀾教授提出應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也就是教師不能以一種嚴肅的態度來壓制學生使學生始終拘謹于教師的眼皮底下牽著學生完成教學目標極大地壓抑學生的思想和情緒。
在教學中教師要甘愿蹲下身子與學生平等相處營造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以一種愉悅、積極、興奮的心態參與到學習中來并通過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個性在活動中張揚。
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充分享有話語權。首先訓練學生大膽發言特別是聲音宏亮,有精神.數學課上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自主的基礎上互動,充分思考、交流對他們的見解給予積極評價真正體現教學相長。表揚樹立榜樣使學生明確要求后每節課都結合檢查復習基本訓練等教學環節進行訓練。要求學生大聲回答問題每個人都要通過“發言聲音合格”的達標驗收。
二、激發學習數學興趣,讓學生“想”說
1.體會數學語言的美感,激發想說的興趣
數學語言表面上顯得枯燥乏味,其實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那就是準確、嚴密、簡明,蘊藏著豐富的內涵,有一種內在的美感。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領略其中的微妙之處,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從而激起學習、探究的興趣。
2.體驗語言表達的愉悅,激勵想說的興趣
學生只有在不斷得到鼓勵時,他們的語言表達才能完全與流暢的思緒一致,他們的智慧和創造力才能得到充分釋放的機會,感受到成功的愉悅,也才有暢所欲言的欲望和興趣。課堂中,盡量給學生創設一種各顯其才的機會,堅持面向全體,緊抓少數的原則,有意識地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向不同水平學生提出問題鼓勵他們來回答:難度偏低的問題,讓一些學困生回答,哪怕是說頭丟尾,也以鼓勵為主,再請其他同學補充,讓后進生拿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并記憶更深,又不打擊說的積極性;好學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較強的問題,不太難的問題則安排中等學生回答,這樣,調動每個學生說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各類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表達能力同時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和提高。
三、教會語言表達策略,讓學生“能”說
1.計算教學,算理表述要有條有理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計算教學的重點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法則,學生對于一種算理聽聽似乎明白,真正理解與否,還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達出來。讓學生口述算理和法則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對其深入理解掌握的過程。學生通過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前后連貫地敘述計算的算理和過程,逐漸達到運算技能的自動化階段,不僅使他們獲得運算的速度和較高的正確率,而且充分運用語言準確地表述自己的思維,優化了自己的思維程序,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
2.概念教學,語言表述要準確嚴謹
在概念教學中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是由直觀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橋梁,學生在對某個概念抽象概括時,將感性認識的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把非本質性剔除,抓住本質屬性形成概念,并通過語言來進行表述。學生語言表達是否嚴密,直接反映了學生對概念本質的理解程度。
3.圖形教學,推導過程要連續完整
公式、法則等的教學,要展開推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要注意為學生創設主動探索的空間,提供大量所需的感性材料,又要引導學生借助語言對感性材料進行概括,使學生逐步掌握分析綜合、歸納推理等一些基本思維方法。
4.應用題教學,思路表述要簡明精練
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精練的教學語言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應用題的結構,便于分析數量關系,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學習應用題時,有些學生會解題,卻不能說出個所以然,即不能用語言精練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這就是要從語言訓練入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常像這樣引導學生用簡明精練的詞語表述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按一定的邏輯、一定的規律來表述,可使他們日積月累地學會有條理地說,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學生有條理分析應用題的過程,通過反復訓練就會把這個分析過程用連貫而完整的話表達出來,以后教學應用題時,仍然堅持讓學生口述分析過程,逐步就會流利地表達出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學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學會反思增強學習力
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是學會學習最有效的知識是自我控制的知識也就是反思智慧反思是指人們對于自身的行為思想等進行思考的過程是一種對認識活動的再認知。反思性學習是對學習過程始終持有一種“健康”的懷疑,具有一種執著的探索和創新精神。
五、分層要求,共同提高
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回答問題的習慣對于學困生也不例外。學困生上課一般表現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思考、不發言。因此對學困生更要設法使他學會動腦子學會開口講話,這就要給他們發言權。難的問題請優生回答,估計學困生能答對的問題只請他們回答。如果學困生上課時敢于舉手發言,回答時也聲音宏亮。稍有進步,就抓住時機給予表揚。讓他們嘗到了甜頭,有了自信心,說的積極性就高了。再逐漸加大難度。學困生能積極動腦回答問題,也可促進中等生、優等生的發展。讓全體學生在課堂上都“說”起來,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共同提高,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