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晶
摘 要:小學低年級數學知識的學習,對學生的將來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小學低年級的學習是對學生將來更好學習的一個鋪墊,尤其是對學生加減法計算能力的培養,加減法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使用著,學生對其掌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百以內加減法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數學學科的一大教學難題,小學數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而百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是數學計算的基礎,也是學生將來進行更高層次演算解題的基礎和手段。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剛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升級,學生還沒有從幼兒完成向小學生的轉變,學生在面對數學學科抽象的知識點學習時往往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計算能力得不到提高,這是學生缺乏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導致的,如何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成為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有效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知識點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充足的學習動力。有研究證明: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求。由此可見,引導學生學習首先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源頭上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創設問題情境、講故事、幻燈片、動手實踐等。由于數學學科知識點的枯燥,傳統教學方法的單一,就更需要形象生動的例子或者語言來作為課堂教學的潤滑劑,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筆者在教學時經常會將一些數學故事結合相關的知識點講給學生,如在教授“簡便算法”時將高斯幼年時創造性解答:“1+2+3+…+99+100”一百個自然數相加的故事。通過這種故事教學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激勵學生努力探究學會新的解題方法。
二、強化學生對運算規則的理解能力
運算法則是加、減、乘、除及其混合運算的規則,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好壞,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完全理解掌握運算法則,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記憶學習運算法則的主要方法,就是讓學生大量的背誦,這導致學生都能夠把運算法則背得滾瓜爛熟,而一旦練習習題就錯誤百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學生沒有真正掌握運算法則,只是將知識點機械存儲在大腦中,沒有掌握運算法則的實質,針對這種情況,數學教師應當積極輔助學生去學習運算法則,通過一些針對性的練習題目、系統的整理等幫助學生掌握運算法則的實質,只有讓學生真正掌握了運算法則,才能夠減少學生出現原則性的錯誤,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注重對學生口算能力的提升
口算能力的訓練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板塊,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百以內的加減法計算絕大多數學生都是運用算式進行演算,這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不符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而口算能力不僅能夠對學生計算能力進行提升,還可以為學生將來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創造性的設計訓練題目
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習題時,往往是讓學生進行題海戰術的訓練,認為做得多了自然也就學得多了,然而有很多學生沒有熟練掌握運算法則和運算思路,大量的習題作業往往會讓他們力不從心,不能夠按時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所以教師在安排學生進行百以內加減法習題的訓練時,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性設置習題訓練,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設置習題訓練。讓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的基礎上學習知識,得到提高,讓學生吃飽吃好。
大量的習題訓練往往會讓學生產生枯燥感,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設置新穎的練習方法,筆者在教學中借助百數表對學生進行趣味性的教學:運用百數表教學,通過對百數表中數字的排列可以發現以下規律:每一行相鄰的兩個數都會比右邊小1,每一列相鄰的兩個數都相差10,通過百數表進行演算使學生可以直觀地找到解題思路,通過這種新穎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僅能夠體驗學習的樂趣,還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百以內的加減法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對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必須要經常性的訓練,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是一個日積月累的學習過程。
參考文獻:
[1]楊平.初探10以內加減法的教學方法[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92).
[2]劉慧瑩.“4+2=?”該怎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策略初探[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14(Z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