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紅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總目標分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四個方面。在解決問題中,需要學生具備數學方面的邏輯思維,能夠以此為出發點對問題加以解決,甚至能夠發現新問題,采用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這樣對于應用意識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只有具備了這樣的技能,學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學習數學。但是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增強學生發現、提出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是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的。
關鍵詞:新課理念;提出問題;創新能力
無論是在哪一個學科中,學生都需要掌握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前者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以數學學習為例,通過對題目的內在聯系發現有用的信息,進而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水平就會無形得到提升;而后者則主要表現在借助現有的經驗以及知識基礎上,展開知識的遷移活動??梢哉f無論是分析問題還是解決問題,都是學生獨立思考以及重新認識問題的過程,對于他們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就需要學生不斷提升這方面的能力,那么,如何去做,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尊重學生,讓學生敢于提問
為了能夠讓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教師首先應該尊重學生。很多學生上課不愿意提問題,即便是有問題也不愿意說出來,這樣對他們的學習是沒有幫助的,一方面可能是擔心提出的問題被其他同學嘲笑,另一方面也是怕受到老師的指責,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針對這類學生予以一定的肯定,幫助他們樹立起相應的自信心,在平等的環境中學生才能變得更加積極,進而教師再誘導他們提出更多的數學問題,并且予以必要的指導。
二、創設情境,滲透策略
1.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學會自主提問
在問題提出以后,最終的目的是能夠解決問題,因此創設一個合理的數學場景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在對情景進行創設的過程中,可以激發起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場景的創設實際上是為了能夠將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激發,這樣學生才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識,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可以說創新能力的養成是需要一定方式的。
2.創設問題情境時的注意事項
場景的創設并不是隨隨便便的,而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應該從學法方面入手,加強對這方面的指導,以原有的知識為基礎,進而激發學生更多的想象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對學生產生疑惑的部分予以相應的引導,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其次是應該隨時對學生的情感加以重視,因為情感是具有傳播作用的,同時還具備一定的渲染力,及充分應用情感的作用,可以起到激發學生創造力的作用,因此,教師的作用不應該僅僅局限在對知識的傳授方面,還應該重視在傳授過程中對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上,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教師的真情實意,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才會更加具有動力,才能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
第三,要加強原有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聯系。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邏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個新的數學知識,實際上都有其他的方面與之相聯系,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這種密切聯系的關系,以應用題為例:蘋果樹有10棵,橘子樹有30棵,那么,兩種樹一共有多少棵?再舉一個例子,蘋果樹有10棵,橘子樹是蘋果樹的3倍,兩種樹一共有多少棵?通過這兩道應用題的對比,學生就能夠自然而然地對知識良好過渡,從而獲得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樹立新意識,創造新思維
首先,學生應該具備求異的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啟發,指導學生觀察問題角度的多樣性,讓他們將自己發現大膽地說出來,尋找多種解題的途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尋找合適的題目,讓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出來,獲得求異性的思維能力。
其次是要勤動手,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而感受到探索的意義,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操作環境,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自由,這樣才能有效地幫助他們提升領悟的能力以及創新的能力,而不是像傳統教學過程中那樣死記硬背或者是一味地遵從教師的意思。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應該扮演好不同的角色,讓課堂變得更加具有生活化,才能激發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學生才會主動思考。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時起到引導的作用,使所研究的問題不斷推進,一直到完成目標。然后讓學生經歷應用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邱學華.邱學華怎樣教小學數學[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