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德友
著名語文教學專家曾經指出:“段的訓練是語言的訓練,邏輯的訓練,思想認識的訓練,又是文體、風格以至藝術的訓練。”因此,在小學中年級應當高度重視語段教學,在低年級的字詞訓練和高年級的篇章訓練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那么中年級語段教學的策略有哪些呢?下面我談談這其中的體會。
一、聚焦典型巧選點
語段教學雖然重要,但并不是每一篇課文都要進行自然段內句與句之間關系的分析,并不是每篇課文都要進行分段、歸納段意的訓練,而是要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突出訓練的重點,將教學的重點聚焦典型段落,巧妙選取訓練點。
1.聚焦語言,發現表達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讓學生掌握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習得基本的語文技能,懂得語言運用規律。因此,教學中應把那些凸顯文章表達特色或具有某種規律性的鮮明的語言現象,包括詞語、句式、修辭手法及如何寫的方法注意等,作為教學的著力點。如《花鐘》一文中有些段落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花兒的開放寫得生動、有趣,我們可以把這樣的段落作為范例教學,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積累語言。
2.聚焦形式,領悟構段特點
低年級以字詞教學為主,高年級著眼于謀篇布局的訓練,因此中年級進行構段方法的教學尤為重要。在構段方法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那些結構較為明顯的段落,如“總分段式”“承接段式”“因果段式”“并列段式”等等,讓學生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系,理清段內層次,了解構段方式,品味結構特點,從而在閱讀中感悟,在閱讀中學習。
二、分步研讀巧引導
1.讀懂每句話寫了什么
學生對文章的認識是從內容開始的。因此,在語段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引導學生采取多種方式讀語段,讀懂每句話寫了什么,理解關鍵詞句的意思和表達效果,并在此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說說全段寫了什么。當然,對于學生而言,讀懂內容并不是難點,因此在語段教學中,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從“讀懂了什么”中進一步探究“是如何讀懂的”,方法的探討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
2.讀懂每句話之間的關系
在讀懂內容的基礎上,我們還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弄清楚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搞清楚語段的構段方式,學習連句成段的方法,以及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只有讀懂了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學生才會連句成段,寫出語意連貫的段落。
3.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方法。只有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課文中的精妙語言才可能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為語言的表達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了文中情感,感受了文章的美妙之后,我們還應引導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欣賞地讀,陶醉地讀,美美地讀,自由自在地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精彩,最終實現內化語言、培養語感、升華情感、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三、讀寫遷移巧訓練
語段教學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培養學生通過這一語段的學習所能達到的積累運用或心領神會的能力。因此,語段教學是閱讀和寫作的聯結點,它體現了學生從“讀—悟—摹—寫”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在語段教學中,我們要展現學生從學到用的過程,在分層閱讀的基礎上搭建從學到用的橋梁。語段的遷移運用一般可以從以下幾處入手:
1.摹語言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安排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語言規范而且精妙。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里出現了大量的對話,如果帶領學生細細一讀,便會發現課文里出現了人物對話的三種形式:提示語在前、提示語在后和提示語在中間。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模仿這樣的語言,動筆寫一寫。如教學《小攝影師》這篇課文時,課文出示: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一切準備停當。”“是你扔的紙團嗎?”高爾基問。“是的。”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讓我進去吧!”這三句話,把它們進行集中比較,學生就容易發現不同形式的表達效果不一樣,標點使用也不一樣。學到這兒,讓學生重新回歸課文,在學過的課文中找一找這樣的對話形式。然后給學生一個情境,以“買課外書”為主題,與店主進行對話,讓學生運用不同的對話形式進行仿寫,從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2.摹結構
就是模仿總分、并列、因果、過渡等構段方式進行小練筆。如《趙州橋》一文中出現了典型的過渡句:“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將前后內容清楚地分為并列兩層。教學時我就通過對過渡句的剖析來組織語言訓練。第一步,讀課文,想一想介紹了趙州橋的哪幾個方面?第二步,哪一句話提示了你?(出示過渡句)這句話有幾層意思?這兩層意思與上下文有什么關系?(認識過渡句)第三步,根據過渡句雙向擴展。學習上文,討論“從哪里感受到趙州橋的堅固?”細讀下文,討論“從哪些地方看出趙州橋的美觀?”第四步,朗讀全文,體會過渡句在全文中的作用。第五步,鞏固練習:出示一個過渡句,讓學生根據這個句子,推測上下文的意思和內容,然后再出示內容并列的兩個段落,請學生聯系上下文的意思補寫一個過渡句。通過以上練習,不僅深化了學生對過渡句的理解,而且也掌握了過渡句(或過渡段)的具體寫法。
3.摹順序
中段課文常常出現時間順序、方位順序等。如《花鐘》第一自然段的第三句話,按照從早到晚的時間順序,依次寫了九種花開放的不同時間,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花開的姿態、心情寫得生動具體。學了這個片段,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寫一寫太陽或景點四季的變化。
4.摹寫法
就是模仿課文的表達方法進行寫話練習,讓學生在語言運用的實踐中逐步提高語言駕馭能力。如《秋天的雨》一課,第二自然段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了秋天的樹林、田野、果園、花園的絢麗多彩和可愛動態,用很多表示顏色的詞語,寫出了秋天的美麗色彩。教學后,可讓學生練筆:
春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它把_____色給了_____,_____像_____。它把_____色給了_____,_____像_____。_____色是給_____,_____像_____。_____色是給_____,_____像_____。
遷移練筆,不僅是內容上的遷移,更是寫作表達上的遷移。(1)練筆的時機要把握準確,語言訓練遷移要趁熱打鐵。(2)要給予適當的輔助,如圖片、視頻、文字材料等,輔助的形式要根據學生的年段特征決定。(3)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多給他們留些自主選擇、自我發揮的空間,同時給予他們充裕的時間進行練習。(4)進行交流評價,有評價的標準,如:①格式正確,書寫端正、整潔。②句子通順,無錯別字,無錯誤標點。③看看同學是怎么寫具體的,談談你最欣賞的地方或語句。④提提你的建議或意見。
總之,語段教學不能只重形式,不重語言文字訓練。因為語言文字才是思想感情的載體,我們只有在教學中重視語段教學,并從學生的閱讀心理出發,聚焦文本經典語段,遵循從“內容—形式—內容”的閱讀規律,分層閱讀,讀寫漸進,使語段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才能營造出真正高效、扎實的語文課堂。
編輯 趙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