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鳳
摘 要:經濟的迅速發展帶動了信息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工作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應用,所以在小學教學工作中也要大力地應用信息技術,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在信息技術和小學各科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工作中,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中的數據信息傳輸與資源共享功能,加強教學工作中知識傳播的多樣化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方法
信息技術能夠把抽象的教學內容用圖片、聲音、視頻的形式展示出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小學生對于新奇的事物較為好奇,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一特征,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一、信息技術和小學各學科教育有效整合的含義
信息技術為小學各學科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并且開展遠程教學,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在新課程標準下,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所以,教師要起到一個良好的引導作用,而信息技術可以和各個學科整合在一起,把知識形象化,便于學生自主去分析、理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性、邏輯性思維能力。
二、影響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整合有效性的因素
1.校園的信息化建設環境
校園信息化建設環境包括人文環境、軟件環境、硬件環境,只有做好這三項建設才能提高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整合的有效性。校園的數字化資源與信息化基礎設施是實現信息技術和各學科有效整合的必要條件,其次還需要創建優秀的信息技術應用氛圍,使學生處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
2.任課教師
任課教師對于信息技術和各學科教學整合的能力、素養水平、態度是最重要的因素,任課教師只有意識到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性,才能把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并且任課教師要能夠靈活地應用信息技術,很多教師還遵循傳統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不愿意使用信息技術,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嚴重影響了信息技術和各學科教學整合的效率和質量。
3.學生的個體特征
學生的個體特征主要指信息技術素養水平、學習風格、學習態度等,信息技術和各學科教學整合過程中更多的借助的是多媒體設備,但是很多學生由于計算機技術水平較差,對此種教學方式持有消極的學習態度,會嚴重影響信息技術和各學科教學整合的有效性,所以,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實現信息技術和小學各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方法
1.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
在信息技術和小學各學科教學有效整合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中發布課堂PPT、聯系題目、教學內容等,讓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復習課堂所講的知識,因為每一個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來加強學習。目前網上的教育共享平臺非常多,例如,小學教學網、教育資源網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可以在網上多搜集一些優秀的教學素材,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針對不同的學科采用不同的整合方式
信息技術和小學各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時候要充分結合學科特點設定不同的信息技術環境,因為學科課程性質不同,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的模式也需要有所變動,不能夠采用統一的整合方式。例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采用音頻、視頻的形式把教學內容展示給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正確的發音;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就需要把音頻和傳統教學方式相互結合起來,在使用音頻播放語文課文后,讓學生從課本中找出重點內容,這樣才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3.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雖然是信息技術和小學各學科教學的整合,但也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工具,不能把課堂全部授權給信息技術,也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通過信息技術了解教學知識之后發表自身的觀點,然后展開學生所提出的觀點,師生之間共同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信息技術和小學各科學科教學整合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把信息技術的優勢發揮出來,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并且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意識,能夠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為未來的學習之路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春鳳.依托學科網站群資源 促進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有效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5):75-76.
[2]楊曉峰.本科層次全科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的反思與建議[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