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翔文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入發展,不難發現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為此,小學思想品德教師要采取有效的解決策略,以期促進其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機。作為小學思想品德教師要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在現有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再作探究探討,從而進一步提升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思想品德 教學革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08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在全新的視野下將新理念作為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掀起了革新的浪潮,有了不少可喜的變化和改進,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也不例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運用,“生本意識”的覺醒,教學氛圍更加的輕松自然,教學形式的豐富多彩,教學手段的新穎有效,使得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亮點頻頻,極大地鼓舞了教師,并促使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勇于創新和鉆研,為新課程改革的深化助力。而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同樣興致高昂,積極投入學習活動之中,學習效果顯著提高。針對目前大好的形勢,筆者基于現階段的教學做了一番新的探討。
一、在教學中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化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提出,真正讓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從桎梏中解放出來。學生的學習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但在傳統教學中以接受式學習為主,因而極大抑制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新課程改革下,新型學習方式不僅解放了學生,也解放了教師,學生由被動地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對于知識的學習也更加靈活,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思維正極度活躍和發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更不應該抑制學生的思維,而是要因勢利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對于學生認識社會、養成正確的行為方式大有裨益,也能培養學生參與社會的意識和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結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小學生學習的特點,筆者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具體操作如下:
(一)充分給予學生表現我自的機會
在小學階段,教師應極大地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敢于大膽地表現自我,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應為學生喝彩,這樣學生才會真正喜歡課堂,才會積極融入并積極學習。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都應該鼓勵學生嘗試去表達、展現和思考,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自然而然在學習中融入自身的感受和思考。
(二)分組討論,敢于質疑
以小組學習的方式具體到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真正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去質疑、去表達自己的困惑與問題,之后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分小組合作研究,通力合作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不容忽視,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精神,筆者在《我和動物交朋友》一課中采取小組學習的方式組織教學:依托所創設的教學情景,讓學生了解動物的特性;小組共同探討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原則,讓學生自己認識到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并聯系社會中虐殺動物的事例進行討論,這樣學生們能夠真切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和意見,在這節課中小學生彰顯了童心和人性的光輝,讓筆者大為感動。小組學習能夠讓學生積極思考,學生的思維相互碰撞,從而讓課堂教學的效果最大化的呈現出來,相較于枯燥的說教,自主學習和合作研究能夠讓學生的認識更深刻、體驗更真切,其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二、落實三維目標,實現相輔相成、共同促進
新課程標準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與傳統教學注重知識、能力目標而言,更加注重情感方面的陶冶。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將三維目標體現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的身心全面得到發展。在傳統的教學影響下,學生對行為規范和標準以及要求較為熟悉,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并未真正踐行,因此,在教學改革中教師尤其要注重這一點。在培養學生情感態度的同時,要與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相結合,三維目標的提出,將三方面的要求融入在教學中,使得學生價值觀的培養與行為習慣的養成二者共同達成,真正實現了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目標。
例如,在學習《難忘的昨天》,通過近代的歷史讓學生認識到先烈英勇反抗斗爭才造就今天的幸福安康的生活,既讓學生通過回顧歷史在情感態度上有正確的認識,激發其愛國精神;也讓學生在生活中做到愛國。學習《絢麗的世界文明》時,筆者首先介紹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特點,并舉例說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意識到人類的偉大,并指出對待其他文明要平等、尊重,接著介紹華夏文明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認同感。
三、注重課外拓展遷移,聯系生活實際
思想品德這門課程是根植于社會大環境之中的,在教學中必須要從課內拓展延伸到課外,以生活中的資源豐富教學容量,幫助學生認識社會,促其成長。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一定不能束之高閣,一旦脫離現實生活,只會讓教學失效,無法真正培養出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所以,教師要讓課堂回歸于生活,或者將課堂放到大的社會背景下進行教學。傳統教學往往死守教材、照本宣科,這對于思想道德這門極具現實意義的課程相當不利,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同樣起著消極作用,因此教師一定要將教材各個模塊有機綜合,課內課外有機結合,有效實現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一)深入教材,實現知識的綜合應用
教師應具有整體意識,在教學之前應對教材有深入的研究,理清知識間的聯系,構建知識體系,在教學中不能顧此失彼,要注重知識的綜合性學習與運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是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一門學科,社會是一個綜合體,各種因素錯綜復雜,為此教師在小學階段就應該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社會的特性并做綜合性的嘗試。
(二)課內課外有機統一,相互補充
解決實際問題是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標準,通過課堂教學教授給學生知識,并引導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去,讓學生學以致用,在實際生活中切實踐行,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良好健康發展。另外將課外知識引入課堂,能夠有效拓展教學容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四、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浪潮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有了新的氣象,在新理念的指引下,筆者和廣大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師一樣為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而獻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得到的一點經驗,期待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日臻盡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