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園
摘 要 衛生科普是日常生活中人們比較關心的話題之一。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發展,衛生科普類信息成為了在微博、微信上廣為流傳的內容,不僅有許多來自社會和民間的微博“大V”、知名微信公眾號進行衛生科普傳播,政府官方的相關機構也在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文章以衛生機構“疾控中心”的相關微信公眾號為例,來闡述微信公眾號為衛生科普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 微信公眾號;微信科普;疾控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5-0051-02
微信和微信公眾號自誕生以來,借助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發展,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16年新媒體藍皮書》顯示,微信公眾號傳播較為頻繁的信息有:健康養生類、食品安全類和人身安全等,而這些都是與衛生科普相關的內容。這一方面體現了人們對于衛生科普的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微信公眾號在衛生科普傳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各大網絡媒體上流傳的衛生科普信息有一部分都是偏頗的,甚至是謬誤。百姓根據這樣的信息來判斷、養生、治病的后果,是難以想象的。因此,要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微信公眾號,做好衛生科普的宣傳和傳播是必須而急迫的。
1 衛生科普在微信公眾號中的應用
鑒于廣大用戶對于衛生科普的關注,在微信公眾平臺上進行衛生科普的公眾號種類繁多。從組織機構來進行分類的話,可以分為政府類的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和社會類的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這兩類公眾號的發展各有特色,都為衛生科普的傳播做出了貢獻。
1)政府類的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可以說現在進入了舉國上下的“微信狂潮”,各級政府機構也都是這波浪潮中的弄潮兒,誰都想占領新媒體傳播渠道的高低。在衛生科普系列上到國家衛計委,中國疾控中心等國家級單位,小到縣區衛生局(衛計委)、縣區疾控、各級醫院,都在著力打造微信平臺。而在這其中,疾控中心以其承接政府,直面疫情,專家團隊壯大為優勢,在各種政府類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中占據一方天地。
在搜狗微信搜索中以“疾控”為關鍵詞進行公眾號搜索,共搜索出約200個微信公眾號。縱覽搜索結果發現,絕大多數都是各疾控中心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可以說,目前國家層級的中國疾控中心(微信公眾號:中國疾控動態),以及大部分省級的疾控中心都已經開通了微信公眾號,部分市、縣也都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在國家層面要求政府部門加強新媒體建設的大背景下可見,未來疾控微信公眾號將成為一張遍布全國的網絡,這是政府部門有力推動衛生科普新媒體建設的有力見證。
2)社會類的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社會類的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主要有兩類,一是健康類,二是科普類。實際上這兩類也沒有特別明確的分界線,往往是互有涉及。健康類比較知名的微信公眾號有“小薇健康”“丁香園”“養生健康保健”等,科普類比較知名的微信公眾號有“果殼”“36氪”“虎嗅”“雷鋒網”等,這些微信公眾號每日推送1~3條消息,內容貼近生活,文筆輕松幽默,且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政府類的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相比,社會類的風格往往更為靈活,信息更為豐富,用戶范圍也更廣,同樣受到廣大用戶的密切關注。
2 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發展的機遇與面臨的困惑
用戶的廣泛關注,讓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結合本人的工作實際,本章將以“江蘇疾控”微信公眾號為實例,來闡述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發展的機遇與面臨困惑。
1)發展機遇。一是政策的支持。在國家“十三五”規劃及歷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將政務新媒體建設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內容來進行部署。微博、微信作為使用人數極多的新媒體,開設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了當前政府部門創新對外交流的主要方式。疾控部門在這樣的趨勢下,開設微信公眾號成為了今后的必然選擇。尤其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提出,國家更加重視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提高。二是群眾的高關注度。選擇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一理念現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而社會上時常爆發的“H5N1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病例更是被群眾所關注。事實證明,當某一地區發生某種流行病時,來自政府衛生部門尤其是疾控中心的社會通報更具有較高的權威性。
2)面臨困惑。一是內容方面的困惑。衛生科普內容不斷重復,如何在不炒冷飯的同時把原有的知識說得更加清楚是各大衛生科普微信號一直考慮的問題。政府類的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也在摸索。二是人員配備上的困惑。沒有專業的媒體隊伍,大家都是業余制作,這對于衛生系統內部職工來說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依舊從“江蘇疾控”微信公眾號來看,該團隊本身有30個人左右,分為責任編輯、美術編輯和外聯組,一篇稿件要經歷至少5個步驟最后才能到主編手上導出交給專家審核組制作。政府類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要想在所有衛生科普公眾號中殺出重圍,還是道阻且長的。三是運營方面的困惑。衡量一個微信公眾號的重要數據是看粉絲量,“江蘇疾控”微信公眾號現在有49 075名粉絲,2016年3月成立微信團隊之后,平均每月增長了4 280名粉絲。縱觀全年的粉絲量變化,在5月到10月開展無煙生活競賽活動時,粉絲量有明顯上升。從5月1日的4 030人,到10月31日變成40 350人次,最高達到52 000多人次。但是當活動結束后,又有許多群眾取消了關注,一度從52 000多降到47 000多。如何能夠有效留住粉絲,這也是當前以“江蘇疾控”微信公眾號所代表的許多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所面臨的較大困惑。
3 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未來發展的對策
實踐證明,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借助微信公眾平臺,在傳播衛生科普方面贏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在具體運營過程中還存在一定困境,未來要針對這些困境加以改進,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滿足群眾要求。
1)依托內容與資源優勢,做好高質量的推送信息。內容是微信公眾號的核心元素。政府類的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最大的內容和資源優勢就是其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和資源的豐富性。這也與政府的權威性密切相關。因此,政府類的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除了要保證在內容上不出差錯,尤其是不能誤傳謠言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要緊緊抓住“以用戶為中心”這個點,從群眾的角度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這可以在兩個方面進行加強。一是在日常的信息推送中,多調查多了解當前群眾在衛生科普方面最想知道的內容,有針對性的開展信息推送。二是在發生衛生科普公共事件時,及時發布權威消息。比如2017年初全國多地H7N9疫情形勢嚴峻,據國家衛計委最新消息顯示,1月份中國人感染H7N9禽流感發病192例,死亡79人。
2)依托持續性的活動推廣,做好運營的持續增長。微信公眾號只有擁有足夠的粉絲,才能產生較好的傳播效果。政府類的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要想吸引足夠的粉絲,一些持續性的活動推廣不可少。這可以分為硬性活動推廣和軟性活動推廣。硬性活動推廣,指的是在政府組織、參與、舉辦的各類活動中,只要條件允許,都在活動資料中附上微信公眾號二維碼,吸引大家“掃一掃”關注。這樣的硬性活動推廣覆蓋面廣,但是轉化率比較低。軟性活動推廣,是帶有一定目的性的活動推廣。比如可以將政府部門的一些小規模的惠民活動,在保證惠民原則的前提下,加入“關注微信公眾號”這一流程。目前“江蘇疾控”正打算在微信公眾號上開通職業病病人體檢報告查詢的功能,開拓公眾號的服務能力,才能有效提升長期粉絲關注度。
3)依托媒體的力量,做好宣傳的廣泛有效。作為政府類的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首要任務應該是公益屬性,首要目的是為人民服務。在起步和運行初期,粉絲數量相對較少,宣傳范圍也較少,宣傳力度隨之受到影響。當社會上需要衛生科普類的宣傳時,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時就需要借助其他有影響力的媒體的力量來進行廣泛有效的宣傳。如中國疾控中心和健康報社聯合打造的疾控機構傳播影響力排行榜,對于一些重大疫情解讀、專業性的科普文章等展開互動推送。這可以說起到“一箭多雕”的作用。其一,增強“江蘇疾控”的傳播影響力;其二;提高媒體傳播衛生科普類消息的權威性;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真正的衛生科普要能夠得到更為廣泛有效的傳播,最終能夠真正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這也應該是政府類的衛生科普微信公眾號的最終職責之所在。
參考文獻
[1]孫靜,湯書昆.新媒體環境下“微信”科學傳播模式探析[J].科普研究,2016(5):10-16,97.
[2]徐錦杭.論健康科普微信編發和推廣[J].新聞研究導刊,2016(10):388,390.
[3]范雪妮.科技類微信公眾平臺傳播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