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摘要】文章從大學生自身的問題和當下的就業環境存在的問題入手,站在社會、學校、自己的三個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總結出存在的問題,并對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學校對大學生就業積極引導、強化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力度等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地質院校;高等地質院校;就業難;對策
為了滿足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人才需求,全國高等院校進行了多次擴招,但這幾年受到我國經濟下行的影響,地質行業整體不景氣,地質院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國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數每年逐步擴張,這滿足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人才需求。但是高校的擴大招生對大學生就業造成了一定的壓力,而地質類院校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尤其巨大。中國是一個新型的工業國家,其中礦產資源維持了我國過去三十年內經濟的高速發展,礦產資源決定了我國能否在接下來幾十年內保持快速穩定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所以,解決地質類院校大學畢業生面臨的巨大就業問題,無論對保障地質行業健康的發展還是促進國民經濟的又好又快的發展都將產生重要的作用。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社會的多元化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更趨向于多元化。與以前的就業選擇相比,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可選擇工作越來越多,并不拘泥于本專業的工作,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后選擇與所學專業無關的工作[1]。他們樂于接受各種富有挑戰性的工作。以自身綜合能力較強的地質類院校的大學畢業生來說,他們的就業選擇將會越來越多,就業的方式越來越趨于多樣性。現階段,大學畢業生有出國、當大學生村干部、進事業單位或私企、考公務員等多種選擇。對于家在西部或有志于西部開發的大學生來說,支教下鄉、西部計劃等都是不錯的就業選擇。近年來全國開設有地質專業的院校都在擴大招生,導致現階段的地質類專業畢業生數量持續增多。然而隨著國家政策的轉變、行業的轉型升級以及國際礦產品價格的持續萎靡,社會上對地質類專業的畢業生需求逐年降低。這就造成了一個供過于求的局面,導致了畢業生之間的競爭壓力增大,造成了現階段面臨的巨大的就業問題。
二、存在的問題
當今社會高速發展,就業形勢也日新月異,但是國內的就業體制改革卻存在嚴重的滯后性,現在的就業體制不能跟隨時代的步伐,勢必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產生影響[2]。大學畢業生從找到工作到開始工作這個階段要辦理十分煩瑣的手續,學校對就業程序的過度審批和十分僵化的人事管理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
同時,臨近畢業季的時候很多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還沒有轉變,對自己的定位不清,對以后的工作定位不清,沒有主見,受老一輩的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導致其不能適應新的就業環境,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產生就業難的問題。他們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部分大學生在即將畢業的時候沒有轉變自己的觀念,不適應當今社會的就業節奏,對就業沒有做足充分的心理和思想準備,導致難以就業;(2)部分大學生對目前社會的就業環境判斷失誤并且對自己的定位不清,對自身綜合能力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盲目地追求高工資且超出自身條件的工作,缺乏理性的思考,導致就業難的問題。觀念的轉變是大學生就業的第一步,只有正確的就業觀念,對自己有一個理性的認識,才能指導自己找到一個合適又滿意的工作。
由于不同因素的影響,我國不同地區的發展是不均衡的。有些地方發達有些地方落后,這就導致了西部落后地區的人才向東部發達地區流動、農村的人才向城里流動、小城市的人才向大城市流動的現狀。對于地質類院校的大學畢業生來說,西部偏遠落后地區有著大量的就業機會,但是很多畢業生基于對家庭因素和經濟因素的考量,不愿意去西部偏遠地區工作。現實的就業結構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
三、高等地質院校就業難的原因
地質專業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個工作環境艱苦的專業,很多人都不愿意從事這一行業,或者只是想在地質類院校取到本科文憑,然后大學畢業后轉其他行業。但是專業門檻往往是這部分人的最大掣肘。還有一部分人執著于找一份穩定、輕松、高薪的工作,然而往往大多數單位不能滿足這部分人的要求,或者這部分人不能夠滿足就業單位的要求,最終導致就業難。
在地質類高校里普遍存在一種現象,由于大學和高中的管理方式不一樣,在學業上,地質類高校的教師并不會像高中教師那樣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督促學生讀書,而是全靠學生的自覺性去學習。然而有部分學生在步入大學后,對自身要求放松了,不再像高中一樣,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讀書上,而把精力花在其他方面。這導致他們在專業的學習上的“學藝不精”,自身的專業技能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而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從而導致就業難。
近年來,國家政策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國際礦產品價格持續萎靡導致大量國內地礦類企業破產或趁行業低谷而升級轉型等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地質行業對畢業生人才需求日漸減少,而由于前幾年地質類高校的擴招,導致大學畢業生數量持續上升,從而造成了供過于求的局面。
在目前整體就業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學校應當盡最大努力幫助每一個畢業生找到一份工作。但是很多學校在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夠完善。首先,學校應當在思想教育方面多做工作,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轉變以前錯誤的就業觀念,確立“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觀念。其次,學校應當與就業單位多聯系,積極向就業單位推薦本校優秀的畢業生,盡可能地爭取到更多就業崗位,緩解就業難的問題。
四、解決高等地質院校就業難的對策
地質類院校可在新生入學時提供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新生入學時就幫助他們確立自己的學業規劃和畢業以后工作規劃,確立自己的目標。同時對即將畢業的同學開展就業指導課程,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就業觀,改變自己以前錯誤的就業觀念,提高畢業生的競爭力。目前國內大部分大學都開設有類似的課程,但是相當一部分學校的這類課程并不是由專業人士來教授,而是讓學校內部一些非專業人士來教授。這些現象往往導致職業生涯規劃與大學生就業指導等課程對學生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地質類院校應當重視這方面的問題,聘請專業人士來指導學生如何規劃人生,指導學生如何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就業。
目前“全民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國家戰略,政府也對大學畢業生創業給予了極大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更好地幫助大學生創業。同時社會上也形成了大學畢業生創業的風潮,地質類院校的畢業生面臨巨大的就業難題,學校應當轉變思路,要認識到就業不如創業,創業帶動就業,對畢業生進行創業指導,讓更多的畢業生了解這一國家戰略,幫助畢業生更加了解政府“鼓勵創業”的政策,并且對畢業生創業給予精神上的鼓勵、政策上的支持、物質上的獎勵。
礦山或偏遠地區是地質類專業的畢業生主要的就業渠道,這是地質類院校專業性質、工作的需要等多重因素所決定的,要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在礦山或偏遠地區工作,暢通基層單位或中小型礦業企業到學校招聘的渠道,增加就業渠道,盡可能地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
“打鐵還需自身硬”,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就容易找到一份令自己滿意的工作,真正的人才誰都不會嫌多[3]。因此地質類院校應當抓緊學生的教育和培養,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儲備。同時高等地質院校應當著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打破傳統的思維,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和人生觀,培養學生的組織、交際、管理等自身綜合能力,提高高等地質院校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才是解決當下面臨的就業難問題的根本性途徑。
高等地質院校的大學生還應適時創新自身的就業觀念,強化自身的發展能力。學生畢業之前,地質院校應為學生組織一次就業形勢分析講解,聘請相關專家以分享會的形式幫助地質專業學生分析當前就業形勢,改變學生傳統的就業觀念,引導地質院校學生將就業單位轉向基層或者中小企業,為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與此同時,地質專業教師還要注重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技能水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將學生已經學到的理論知識及時應用到生活實踐,學生在實踐中也會再次探索新的理論知識,進而幫助學生會領悟“先就業再擇業”這一就業觀念的內涵。
為了促進高等地質院校學生的就業問題及時、高效解決,高校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以及教學水平,教師利用課余時間不斷學習地質知識、加強知識實踐,只有教師做到高能力、高素質,學生在實際地質學習中才會受到教師的潛移默化影響,進而學生的學習能力才會相應增強。同時,教師的敬業精神也會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學生能夠正確看待就業、正視未來就業問題,減少就業壓力及恐懼。此外,地質專業教師還要充分了解當時的就業政策以及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這樣教師才會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給予就業指導,進而學生會高度重視就業問題。
【參考文獻】
[1] 胡修池, 劉子婷.當代大學生就業指導[M].鄭州: 鄭州大學出版社, 2003.
[2] 張錫欽.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J].職業時空, 2015,11(6):81-82.
[3] 鄭擎, 張坤.大學生就業形勢現狀及解決途徑[J].大眾科技, 2012,14(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