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丹妮
摘要:MOOCA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屬于以高等教育機構為主體的開放式教育,主要特點在于優秀的課程資源以及平臺、課程、服務的緊密結合。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設實施、運營管理、對傳統教育的影響和未來發展趨勢等4個方面。從長遠發展以及提高MOOC平臺影響力的最終目標來看,根本的推動力量來自用戶興趣和主動參與的需求。
關鍵詞:MOOC;發展歷程;研究綜述
MOOC是Massive(大規模的)、Open(開放的)、Online(在線的)、Course(課程)4個詞的縮寫,指大規模的網絡開放課程。MOOC出現的歷史不長,但是卻在全球范圍內引起眾多關注,它是一種在線教育形式,任何人都能免費注冊使用,但是和傳統的網絡課程又存在較大區別,是近年來在開放教育領域出現的新型平臺。
第一個MOOC平臺大約出現在2011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把他為研究生開設的人工智能課程放在了互聯網上,結果吸引了來自190多個不同國家超過16萬的學生。2012年美國頂尖大學爆發性地陸續設立了網絡學習平臺,多個具有代表性的MOOC平臺迅速出現,國外的代表性MOOC平臺包括Coursera,Udacity,EDX,國內的代表性MOOC平臺包括學堂在線、上海高校課程中心、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等。
1.MOOC發展歷程
其實MOOC并非突然出現的,因特網平臺上的開放式教育一直以來都有兩條主線在并行發展:一條是以門戶網站為主體,另一條是以高等教育機構為主體。
(1)以門戶網站為主體的開放式教育。在優酷、搜狐視頻等視頻網站上,歷來都有少量的、零散的教育教學類視頻分散其中,但是這些視頻比較分散且不成體系。
2010年中國領先的門戶網站網易推出“全球名校視頻公開課項目”,首批1200集課程上線,用戶可以在線免費觀看來自于哈佛大學等世界級以及國內名校的公開課,之后新浪、搜狐也迅速推出了自己的公開課頻道。這些公開課網站的共同特點是一般提供某門課程的講課視頻,然后按照高校或學科門類組織這些課程,用戶可以自由觀看。但是除了提供現場視頻以外,校方不參與任何活動,例如不提供附屬資料、不和觀看者交流、沒有作業和考試、不回答問題等等。
(2)以高等教育機構為主體的開放式教育。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宣布,它將在因特網上逐步公開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材料,供全球用戶免費使用,這就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網頁計劃”,目前已有約1800門課程資料開放共享。課程按照所屬學院分類組織,但是多數課程提供的資料不是完整統一的課件,而是大量零散的閱讀資料,需要學習者自己搜索閱讀,且無法和教師交流討論。網站也提供作業資料,但是只供用戶查看,不要求用戶提交。
2012年開始,由不同高校參與的MOOC平臺Coursera,Udacity,EDlX先后開始運營,這些平臺的共同特征是按照校內現有專業開設課程,課程視頻是專為此平臺錄制的,除了課程視頻外,還提供作業、參考資料、測試等內容,有在線的討論區方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交流。個別平臺還提供線下考試,通過后頒發證書。由于校方參與度高、學習結束后能夠得到電子或書面的證書,吸引了大批用戶。
2012年年底上海高校課程中心在線平臺投入使用,2013年清華大學推出的學堂在線開始運行,前者收納課程較多,除了面向公眾用戶開放以往還直接服務于上海地區高校的日常教學活動,后者的課程數量較少但制作較為精良、內容比較豐富、教師參與程度較高。
2.MOOG和普通網絡教學平臺的差異
MOOC和以往的網絡教學平臺是有較大差異的,從學生角度看,MOOc平臺無論是學習和教學工具的數量還是工具本身提供的功能都弱于典型網絡教學平臺,例如MOOC不支持直接的文件交換、平臺系統的內部郵件,也不支持學生分組。這些功能在普通網絡教學平臺中很常見,而且和校內的教學過程直接對應,例如借助系統內直接的文件交換老師可以下發課程資料、學生可以提交作業,借助平臺系統的內部郵件教師和學生可以進行直接交流,在安排分組討論或分組作業時會用到學生分組功能。
但是目前MOOC的特點主要有兩個:
一是優秀的課程資源,MOOC早期上線的課程并不多,但多數是本校當中非常優秀的老師提供的課程資源,例如早期投放在“學堂在線”的一門明星課程就是由清華大學經管院一門頗受好評的MBA課程移植的,從注冊人數和完課人數來看表現都很好;Coursera上一門編程課由3位老師共同講授,尤其演示和習題部分精心設計,平行的評價網站上這門課程的評分一直很高。這類課程的質量和普通網絡教學平臺上由教師根據當期校內開課情況自主開課的質量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二是平臺、課程和服務緊密結合,能夠通過機器評價和同伴評價減輕教師的工作量,雖然平臺沒有自帶的郵件功能,但是每門課程都有專門的討論區,學生對于課程和作業的疑問可以在這里討論,而且有助教指導和回答,學習效果很好。
另外從教師的角度看,MOOC的課程制作需要依靠專業團隊,并且很注重學生跟蹤的功能設計,另外由于MOOC強調的是課程的開放學習,因此在身份認證和權限設置方面都比較簡單。
3.相關領域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MOOC概念出現的時間不長,但針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卻不少,目前相關的研究可以分為以T4+方向:MOOC平臺建設實施的問題、MOOC平臺運營管理的問題、MOOC對傳統高等教育的影響問題、MOOC的發展問題。
(1)關于MOOC平臺如何建設實施的研究。MOOC出現的初期,很多高校考慮的是如何進入這個平臺,因此出現了很多關于如何建設MOOC課程的研究,例如王左利指出課程視頻的精良制作是保證課程上線的基本要素;劉繼斌等指出MOOC課程應該以粒度更小的知識塊為單位進行建設,并且應當注重和學生之間的良好交互;楊九民等指出MOOc平臺應該從課程資源和交互環境兩個角度加強建設,不但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還需要促進學習者的參與和交流;王曉彤等指出,MOOc發展有兩個關鍵影響因素:一是學分系統互認,二是注重課程質量而非數量;MargaridaRomero則建議通過“嚴肅游戲”(以教授知識技巧、提供專業訓練和模擬為主要內容的游戲,與“娛樂游戲”的概念相對)的方式進行學習。
(2)關于MOOC平臺如何運營管理的研究。MOOC其實是網絡課程和大數據技術相結合產生的結果,關于MOOc平臺的運營管理問題主要集中在身份管理和學習分析兩個方面,例如馬新強等指出MOOC運營過程中有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學習者身份認證,防止作弊行為,二是針對學習記錄進行數據挖掘,發現學習模式;陳希等認為要促進平臺發展,關鍵要靠名校的加入以及進入學分制系統;謝瑩等認為,MOOC平臺環境中,大學的課程、師資、考核與評估、管理需要進行配套的變革,才能保~MOOC的順利運營。Elizabeth等研究了MOOC平臺運營的不同商業模式的問題;Franka等研究了如何從Xmooc向Cmooc過渡的問題。
(3)對傳統教育的影響。夏春明等認為MOOc平臺憑借大規模互動參與和優質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回歸學習的本源,通過“翻轉式課堂”變革教學模式;王曉彤等指出MOOc課程和傳統教育最大的區別在于將課內課外活動進行了對調,即實現了“翻轉式課堂”;我國也有一些直接為本科教學提供輔助的MOOC平臺,例如西部高校課程聯盟,該系統直接與學分系統連接,學生的學習結果計入學分總數;閆文軍等指出,MOOC有利于加強大學、社會、政府之間的聯系,推進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并將會加速高等教育發展的國際化進程;Kate研究了當校方針對MOOc采取不同的政策態度時(例如不反對但也不推進或將MOOC作為實現目前課程體系的工具或將MOOc用于促進課程體系的變革),它對傳統教育將會產生的影響。
袁莉等指出,MOOc具有破壞性創新的特征,即開始時根源于低端市場、功能簡單的產品和服務,之后無情地侵占高端市場,并最終取代已有競爭對手的過程。也就是說,如果MOOC能夠發展到學習者完成所有的學位課程并獲得學位證書,那么MOOC將影響傳統高等教育機構的招生,并對高等教育的傳統市場形成巨大沖擊。對應于這個趨勢,高校應該加快改革步伐、順應這個潮流、盡陜在運營過程中引入MOOC元素。
(4)MOOC發展問題。程璐楠等認為,MOOC發展過程中最關鍵的不是技術推動問題,而是平臺的運營管理問題以及解決本土化教學需求的問題,MOOc平臺必須進行多元化創新才能實現持續發展,例如借助MOOC實現混合教學,借助大數據技術實現學習分析等等;高地認為,目前MOOc應用過程中存在一些常見問題,例如完課率不高、教學模式較為傳統、難以實現個性化學習、學習體驗缺失、學習效果難以評估以及缺乏認證等問題。Chek認為MOOc平臺(對同個主題感興趣的)用戶之間互動不充分是該平臺的一個主要不足,他建議通過MMOG(MassivelVMultiplayer Online Games大規模多用戶在線嚴肅游戲)的方式彌補這個問題,Carlos等認為研究人員借助MOOC平臺作為媒介進行交流將會成為該平臺能夠提供的重要價值
,他研究了如何通過MOOC內嵌的以及平臺之外的社交工具進行協作的問題,STAMENKA U則認為在MOOC發展過程中政策支持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4.結語
由于目前MOOC平臺建設過程中,無論如何籌資高校都是最主要的實施方,所以多數研究者也都是高校人員、研究角度也是從校方的視角出發,因此這些研究者多數都建議MOOC平臺最好能和高校的學分系統銜接且多校課程學分互認、幫助高校實現混合教學,這樣做的原因是數量龐大的在校生能夠為(本校的)MOOC課程提供持續穩定的用戶源。
但是當前的MOOc平臺之所以能夠以爆發式增長的原因,其實并非由于學分需求的推動,第一門MOOC課程吸引到的16萬參與者不是為了獲取學分而是興趣驅動。傳統的網絡課程面向的是特定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雖然生源穩定,但是用戶的學習興趣其實并不高,也就降低了交互的熱情和平臺的使用率。
MOOc平臺建設初期所提供的課程量雖然不大,但通常都是本校非常優秀的課程資源,主講教師的授課質量對于用戶來說是具有決定性的選擇因素。傳統的網絡課程為了顧及開課面和建設成果,往往采用政策推動的方式,雖然表面上看課程數量眾多,其實是以犧牲課程質量為代價的。
從短期來看,通過行政手段將MOOc平臺納入學分系統,對于保證用戶源、維持平臺發展是有效的,但是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從提高MOOC平臺影響力的最終目標來看,根本的推動力量是來自用戶興趣和主動參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