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 出版業進入全媒體時代后,編輯要在了解全媒體時代出版的含義、特點等基礎上,在選題策劃、內容生產、銷售推廣等環節中樹立現代傳媒意識,提高編輯收集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掌控整體出版項目的能力、新媒體的編輯運用能力、新媒體出版運行規律的研究能力等,盡快轉變自身角色,改變工作方式,以適應多種載體復合出版的要求,求得出版的最小投入、最優傳播、最大受益。
關鍵詞 全媒體出版;編輯;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5-0129-02
當前,出版業正在快步進入全媒體時代。在此背景下,出版物的內容設定、形式選擇、生產方式、閱讀形態都會產生重大變革,及至產品運作、營銷傳播等多個方面都會借助全媒體的優勢,以求最小投入、最優傳播、最大受益。作為圖書出版的核心人員,編輯首先應對全媒體時代出版的含義、特點進行研究,在選題策劃、內容生產、銷售推廣等環節中樹立現代傳媒意識,盡快轉變自身角色,改變工作方式,以適應多種載體復合出版的要求。
1 全媒體出版的含義
全媒體出版是近些年才興起的新的出版形式,是通過多種表現形式,如文字、圖像、視頻等立體化、全方位地展示內容,并借助報刊、閱讀器等多種媒介傳播信息的一種出版方式。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經歷了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在傳統出版業的發展過程中首先出現的是出版的數字化。數字出版由于強大的檢索功能、生動的表現形式、較快的傳播速度等得到了出版行業翹楚的追捧,得以迅速與傳統出版結合形成跨媒體出版,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但出版業者在實踐中逐漸發現,跨媒體出版尚不能駕馭不同媒體的不同特性,尚不能充分發揮各個媒體結合的優勢從而創造出更佳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于是,隨著通信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全媒體”出版應運而生。
全媒體出版與傳統出版相比,更強調個性化、差異化、專業化、精細化,提供更全面、更多樣、更個性的內容;它更注重讀者的閱讀體驗,可以根據用戶的選擇呈現所需的內容,并能實現與讀者的實時互動,提供自由的閱讀服務;它不再受時間、空間等所限,讀者可通過電子閱讀器、數字圖書館等即時實現閱讀查詢,這種按需、隨時、隨地的閱讀體驗,勢必給傳統出版帶來革命性的沖擊。
與此同時,也應看到,全媒體出版不是傳統出版的對立面。它并不排斥傳統出版,而是在有效運用各種媒體的基礎上進行了全方位互補,針對不同媒體的受眾對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調整。它的進步和“全”更在于以經濟的眼光看待不同媒體間的綜合運用。
2 全媒體時代編輯的角色轉化和文化擔當
對于全媒體時代編輯的社會角色,學者們有很多評論和看法。筆者認為,全媒體時代的技術發展以及出版模式不會改變編輯的本質,即對相關內容進行選擇、加工和有效擴散,從而將自己的價值觀影響整個社會。編輯工作的意義和重要價值就是對各種內容進行鑒別、判斷和優化,這一點不會因出版傳播方式的改變而改變。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全媒體時代,編輯的工作角色和工作方式會發生重大變革。
在全媒體時代,編輯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包含著適應和改變。面對信息的爆炸及冗余,編輯要及時發現各類有價值的信息,還要對大量煩冗的信息進行檢索、甄別、優化、發布,在此過程中,賦予編輯自己獨特的觀點,從而為讀者提供更精、更準、更迅捷、更有價值的信息。與此同時,還要堅定信念、嚴格把關,決不迎合低級趣味,決不因技術的變革、受眾需求的多樣化而淡化責任意識和文化擔當。編輯要對作品進行合理、適當的加工與修改,在此過程中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堅持高質量的出版標準。編輯還要注意結合作品的特點、技術、工藝等對圖書展開整體設計,設計的總體要求是要符合作品的內涵、風格,以及適合所指向的讀者群。在營銷推廣方面也與傳統出版時期不同,編輯要充分考慮各種傳播方式的優點與特性,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更加有效地進行傳播推廣,如可通過網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終端實施產品推薦。此外,在全媒體時代下,編輯還應重視讀者提出的各類意見,對讀者的信息反饋進行收集、整合、調查與研究。因為這些意見或建議對于圖書產品的個性化推廣以及相應圖書選題的策劃都具有重要意義。
3 全媒體出版時代下的編輯發展路徑
3.1 提高編輯收集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
在全媒體出版時代,出版物在選題策劃、內容生產、銷售推廣等方面均有重大變革,這對編輯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此,編輯必須直面挑戰,進一步增強主體意識和主動意識,提早介入著作者的生產勞動,將信息收集整合延伸至作者創作甚至是選題構思之中,優化和調控文化產品的生產創作;在圖書的編校制作中,對信息的收集整合與深度挖掘能力同樣不可或缺,編輯要對內容加以選擇甄別,從專業和版權兩個角度對內容進行把關。同時,要了解甚至能熟練運用當今成熟的數字化轉換技術、網絡社交新技術、多媒體應用技術等,以高效地對所需信息進行收集整合,讓自己成為一個全媒體出版的全能手。
3.2 提高掌控整體出版項目的能力
全媒體時代下的圖書運作與之前相比,會涉及更多方面的配合和協調,不僅要求運作團隊中的成員要有良好的編輯能力、信息整合發布能力、過硬的網絡技術等,要能夠有效地合作,作為團隊中的核心成員,編輯還要有掌控整體出版項目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編輯及出版的最優化。具體來說,在一個圖書項目的運作中,編輯不能單打獨斗,要有效地借助團隊中其他成員的技術力量,充分利用人力資源。例如,在出版機構內,要與營銷人員在項目運作的始終加強溝通,以找準目標讀者,打通針對性的營銷渠道,要將圖書項目的內容設置、目標讀者、風格層次等詳細講解給設計人員,以得到最恰當的表現形式;在出版機構外,要組織協調印刷工廠、承銷機構等相關人員的工作安排,以保證出版項目的成品質量和資金回流效率。總之,在全媒體出版語境下,編輯應在信息篩選、選題策劃、市場營銷、品牌策略等多方面,協調好出版機構內外各種錯綜復雜的人員和關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才能,有效掌控整個出版項目,具備與網絡時代相匹配的創新觀念和多元化思想,以最終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3.3 提高全媒體的編輯運用能力
在全媒體時代,出版物表現形式多、傳播工具多,編輯除了具備傳統出版時代的審稿編校知識和扎實的專業基礎外,還必須熟悉新媒體的特點、要求,盡快掌握新媒體的編輯與出版技能。例如,要了解文字、圖片、視頻等的特性和優勢,從而進行恰當的取舍,要提高對新媒體技術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能夠為相關技術員提出建議意見,以使技術設計很契合地呈現內容;要熟練地運用有關的數字出版技能,將傳統出版的內涵優勢和全媒體出版的外延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給讀者帶去更好的閱讀體驗和閱讀趣味,實現閱讀的形式創新;要以經濟的眼光綜合地對各種媒體進行運用,以求獲得更大收益。
3.4 提高新媒體出版運行規律的研究能力
首先,編輯應關注自身新媒體素質的培養。編輯應參加媒體素養的編輯理論及新媒體下編輯工作方法等相關課程,以加深對相關理論的理解。此外,還應積極參加新媒體主題工作會議及各種形式的研討會。如2013年,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等行業協會就舉辦過多場此類大型研討會。積極的參會、研究,并針對編輯在從事新媒體工作過程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展開討論,對于編輯提高新媒體的編輯素養有切實的幫助。其次,編輯還應在全媒體出版的探索和工作實踐中,學習最新的數字出版技術,探討優質、高效出版的各種可能性和適應方法,爭取逐步掌握新媒體出版運行的規律和特點,從而牢牢地掌握數字出版的領先權和話語權。最后,編輯在工作中還要通過“認知—學習—應用—改善—再認知”的規律,認真總結新媒體工作的特點,不斷加深對新媒體的理解,積極參與出版新媒體化的相關課題研究,促進新媒體素養的養成。
參考文獻
[1]洪美云.全媒體時代出版編輯的應對策略研究[J].傳播與版權,2015(2):33-35.
[2]羅煜濤.淺談全媒體出版時代下編輯的角色轉變[J].廣西農學報,2016(2):83-84.
[3]閆景.全媒體時代編輯的現狀及發展路徑[J].傳播與版權,2016(4):29-30.
[4]聶慶.“全媒體”時代圖書策劃編輯的轉型與思考[J].科技與出版,2013(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