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土生
摘 要: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信息時代,推進數字測繪技術的發展及其在工程測量中的廣泛應用,大力促進工程測量技術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換代,使工程測量技術向電子化、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方向邁進是工程測量技術發展的基本目標.分析了我國工程測量技術發 展和應用現狀,并對其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工程測量;技術發展;現狀;應用分析
一、我國工程測量技術現狀
(一)先進的地面測量儀器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2O世紀8O年代以來出現許多先進的地面測量儀器,為工程測量提供了先進的技術工具和手段,如:光電測距儀、精密測距儀、電子緯儀、全站儀、電子水準儀、數字水準儀、激光直儀、激光掃平儀等,為工程測量向現代化、自動化、數字化方向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改變了傳統的工程控制網布網、地形測量、道路測量和施工測量等的作業方法。三角網已被三邊網、邊角網、澳l距導線網所替代;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代替三、四等水準測量;具有自動跟蹤和連續顯示功能的測距儀用于施工放樣測量;無需棱鏡的測距儀解決了難以攀登和無法到達的測量點的測距工作;電子速測儀為細部測量提供了理想的儀器;精密測距儀的應用代替了傳統的基線丈量。
(二)GPS定位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GPS是美國從2O世紀70年代開始研制,歷時20年,耗資200億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陸、空進行全方位實施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隨著GPS定位技術的不斷改進,軟、硬件的不斷完善,長期使用的測角、測距、測水準為主體的常規地面定位技術,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確定三維坐標的高速度、高精度、費用省、操作簡單的GPS技術代替。在我國G Ps定位技術的定位精度不斷提高,GPs技術在導航、運載工具實時監控、石油物探點定位、地微質勘查削面測量、碎部點的測繪與放樣等領域將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二、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數字化測繪技術在測繪工程領域得以廣泛應用,使大比例尺測圖技術向數字化、信息化發展。大比例尺地形圖和工程圖的測繪,歷來就是城市與工程測量的重要內容和任務。常規的成圖方法是一項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的艱苦的野外工作,同時還有大量的室內數據處理和繪圖工作,成圖周期長,產品單一,難以適應飛速發展的城市建設和現代化工程建設的需要。隨著電子經緯儀、全站儀的應用和GEOMAP系統的出現,把野外數據采集的先進設備與微機及數控繪圖儀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從野外或室內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圖形編輯和繪圖的自動測圖系統。系統的開發研究主要是面向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圖、工程地形圖、帶狀地形圖、縱橫斷面圖、地籍圖、地下管圖等各類圖件的自動繪制。系統可直接提供紙圖,也可提供軟盤,為專業設計自動化,建立專經 數據庫和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打下基礎。進入2O世紀8O年代以來,我國數字化測繪技術的開發研究和應用發展很快,成效顯著。由于技術標準和規范不同,國外研究成功的數字化測繪系統不適合我國應用,只有依自己研究開發。1987年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在國內首先完成了 “大比例尺數字化測圖系統” (IDGJ)的軟件開發,并通過技術鑒定,1990年被建設部列為第一批技術推廣應用項目之一,在8O多個城市及工程測量單位推廣應用,同時又有十幾個大專院校、儀器公司和工程測量單位,先后開發和研制出多個類似的數字測圖系統軟件。
三、工程測量技術的發展展望
展望21世紀,工程測量將在以下方面將得到顯著發展:測量機器人將作為多傳感器集成系統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進一步發展,其應用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影像、圖形和數據處理方面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在變形觀測數據處理和大型工程建設中,將發展基于知識的信息系統,并進一步與大地測量、地球物理、工程與水文地質以及土木建筑等學科相結合,解決工程建設中以及運行期間線的安全監測、災害防治和環境保護的各種問題。大型復雜結構建筑、設備的三維測量,幾何重構及質量控制,以及由于現代工業生產對自動化流程,生產過程控制,產品質量檢驗與監控的數據與定位要求越來越高,將促使三維業測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工程測量將從土木工程依靠測量、三維工業測量擴展到人體科學測量。多傳感器的混合測量系統將得到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如GPs接收機與電子全站儀或測量機器人集成,可在大區域乃至國家范圍內進行元控制網的各種測量工作。GPS、GIS技術將緊密結合工程項目,在勘測、設計、施工管理一體化方面發揮重大作用。在人類活動中,工程測量是元處不在、無時不用,只要有建設就必然存在工程測量,因而其發展和應用的前景是廣闊的。
參考文獻:
[1]張旭東.我國工程測量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J].科技經濟市場,2008
(08):30-31.
[2]王延鑫,張學軍.我國工程測量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