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仲溪
【摘 要】家長委員會,是由家長代表成立的群眾性自治組織,是增進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它代表全體家長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監督學校做好教育工作,關心學生健康成長,是開展家校合作的有效載體。《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建立中小學家長委員會”,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因此,要有效發揮學校家長委員會的作用,促進家校合作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家長委員會;有效;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的發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的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目的、過程還是手段上,都不能發生分歧。”可見,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成人、成才、成功都離不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不可偏廢,缺一不可。只有將二者完美結合,產生合力,才能產生1+1>2的教育效應。家長委員會是一個和學校一起豐滿孩子羽翼助推成長的組織,彰顯著強大生命力。作為學校,我們高度重視家長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性,明確家長委員會這一教育資源的重要價值。
一、學校家長委員會的現狀
家長委員會是家長自治組織,是家校溝通的橋梁。通過家長委員會這個平臺,家長可以憑借組織力量行使教育參與權,促進學校民主管理、支持教育教學,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1.重形式輕內容。一些學校創建家長委員會純粹就是為了滿足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家長委員會只是個擺設,根本沒有發揮任何有意義的功效;一些學校則把家長委員會當成了一個炒作宣傳的噱頭;更有甚者,一些學校對于家長委員會的需求僅僅停留在物質和經濟層面,甚至成為向家長索取的渠道,過于利益化。
2.認識上的差異。大家對家長委員會工作的認識不夠,有的家長委員會成員認為學校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領導設立了這樣一個機構。家長委員會工作有時被動地完成學校安排的任務。
3.機制上的不完備。家長委員會工作沒有“長效機制”,有時一任家長委員會主任的變更會影響到整個工作的開展,缺乏堅持性,工作中難契合。有的家長委員會成員有熱情,有能力,沒時間;有的家長委員會成員有時間,有能力,有熱情,卻一時找不到適合自己發揮作用的機會。
二、有效發揮家長委員會作用的策略
(一)“二有”是保障
1.有制度。家長委員會要高效發揮作用,首先要保障其對學校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話語權和監督權,這就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來予以保障。家長委員會制度包括以下內容:《家長委員會章程》、《家長委員、會長、副會長選舉辦法》、《家長委員會職責》、《家長委員會例會制度》、《家長委員駐校辦公制度》、《家長義工制度》、《家長委員提案制度》、《家長評議學校工作細則》等。
2.有架構。家長委員會辦公室的架構可以這樣安排:
組長:校長、家長委員會會長
副組長:副校長、副會長
組員:教導主任、德育主任、大隊輔導員
有了架構,又有制度,就能有效地保障家長的權益,為發揮出家長委員會對學校工作的促進作用、橋梁作用、助學作用和監督作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流程要規范
1.溝通。學期初召開家長委員會會議,征集他們的需求、愿望,進行雙向溝通。學校與家長委員會兩方面的信息達成一致后,尋找工作的切入點,確定學校建設的長遠目標和當下工作重心。
2.謀劃。召集家長委員會負責人、任課教師、家長精心謀劃,把雙方達成的班級建設工作切入點轉化成具體的工作方案,并協調各方力量分頭落實。
4.督促。這一環節由班主任和家長委員會負責人完成比較恰當,通過電話、書信、QQ三種基本方式來了解工作方案的落實情況,確保預期的工作方案能順利完成并達到預期效果。
5.反饋。班主任要協調好家長委員會經常不斷地把家長的意見反饋給自己和任課教師,也要把自己和任課教師的想法反饋給全班家長。如有特殊情況,則應反饋給學校領導負責人。
班主任、家長委員會成員在具體工作中既要遵循這一工作流程,又不能太局限于這一流程。因為這一個工作流程不是單向延伸的,而是雙向互動的,要隨時根據學校建設以及發展的具體實際做出調整。
(三)建構“家校共育體”
家長委員會要做到對學校建言獻策參謀到位,觀察監督評價到位,助學合作支持到位。
1.定期聽取學校工作報告。
讓家長委員會成員列席學校會議,學期初,聽取學校發展規劃或工作計劃的報告,學期末,聽取學校工作總結,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
2.監督學校事務,確保健康發展。
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管理、監督依法辦學是確保學校辦學公平、公正的重要環節。家長委員會隨時對學校的辦學方向、教育理念、辦學章程、教育教學行為、規范收費、招生入學以及后勤服務等加以監督,使學校的各項工作陽光運行。
3.組織多種活動,支持家校溝通。
(1)參與校園大型活動。
邀請家長委員會成員參與學校重大慶典、節日演出,如每年一度的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等,或者是開展各類親子活動,如親子游戲、親子閱讀、親子對對碰等主題活動,既可以讓家長的自身價值得到體現,又可以與師生共同體驗精彩的校園生活,感受孩子們成功的喜悅。
(2)開展廣泛的義工服務活動。
如校運會時,老師不夠用,這時就可以邀請有時間、有興趣、甚至專業的家長來當裁判員、紀律管理員、宣傳大使,并協助班主任設計班服、班旗等,這不但減輕我們的用人之難,更激發了家長參與學校工作的興趣。
(3)邀請有專長的家長來校擔任“客座”教師。
例如:請消防隊工作的家長來校指導師生安全逃生演練、請醫院工作的家長來給學生作衛生習慣養成方面的講座、請書畫藝術界的家長給學生進行琴棋書畫茶食歌陶藝舞等體藝特長指導、請政法系統工作的家長給學生講解法律常識……家長是潛在的、有待開發的、非常豐厚的資源,作為學校,就要充分挖掘利用這一資源優勢。
4.建立立交橋式的溝通網絡。
如校迅通、家校合作QQ群、家校信箱、陽光家長委員會飄流日記、家長講壇等。
總之,只要我們建立良好的家長委員會工作機制,本著雙贏的原則進行廣泛的參與、交流和合作,家長委員會的功能就一定會高效發揮出來,就一定會走出一條“家校融合、共同育人”的陽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