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冰
摘 要: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關系到革命前輩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后繼有人的大問題。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小學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中心任務。當前我國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改變我國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內容以及大環境,探究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對策,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已經成為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急迫任務。
關鍵詞:中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2(c)-0242-02
1 新時期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特點
思想品德是一種內在修養,可以體現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方式和對待他人、對待社會的態度。擁有好的思想品德可以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相應的道德標準,并且以正確的思想和態度面對所處環境,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中學生作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力量,以及推動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人才資源,其思想品德如何,關系到我國的長遠發展,甚至是民族的興衰。
對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黨和政府一直都高度重視。新時期隨著國家經濟的高層次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總的來看,我國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是好的。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是當代中國中學生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是,我們還應該清醒地看到新時期中學生思想道德狀況也存在不少問題,少數中學生心理素質差,一遇到挫折就委靡不振等,以上存在的問題,說明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還存在種種弊端和誤區。
2 新時期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1)社會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
在我國現有的教育體制中,學生仍然沒有脫離應試教育的羈絆。在這種教育觀念的影響下,造成了考試分數成為師生共同追求的法寶,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的發展被淹沒在分數的光芒下。學校過度注重學生的升學率,家長只看學生的成績單,雖然,學校年年日日的思想政治課也照上不誤,但其實質意義卻被大大的削弱了。
(2)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素質不高,教學方式過于簡單化、機械化。
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特殊職業,其對象是極為特殊的,這是一個塑造人、培育人的工作。但有一些政治老師在講臺上把自己打扮成道德模范,可是一走下講臺卻做一些與自己身份不符的事情。教師自身素質不高,直接影響了中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
(3)社會環境的急劇變化,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全新的挑戰。
隨著改革開放的全方位、多層次深入發展,社會大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高科技的廣泛應用,網絡技術的廣泛傳播,使“大世界”變成了“小村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了,信息的傳播也更加迅速了。西方資本主義的各種思潮隨著改革開放都一一涌入了中國,在一定程度上侵蝕著人們的思想領域,這也成為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此外,某些新聞媒體的負面報道,也會成為影響中學生健康發展的絆腳石。另一方面,家庭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青少年的思想發展變化。首先,家長自身思想素質的高低也決定著子女的思想發展。他們積極正確的引導必然對孩子的健康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反之,家長的放任不管或者自身的不健康言行及思想也必然會成為影響中學生健康發展的絆腳石。
3 新時期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對策研究
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紛繁復雜的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是以社會的需求發展為依據的,也是以學生思想特點的發展變化而因時制宜、因材施教的。如何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呢?我們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找出一條最適合的發展道路,使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開展下去,從而保證青少年一代的思想政治素質得到有效地提高。
(1)進一步明確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德育”與“政育”雙管齊下的狀態下,注重德育的基礎性,構建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評估體系。
新時期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突出德育的重要地位,注重德育教育的基礎性,用德育去塑造和發揚自然人的“人性”,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主,以人性為綱。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素質培養之前,必須先培養其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為其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打好堅實的基礎。政治課教學要改變“重智輕德”傾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與時俱進,政治課教學應增加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新內容,密切聯系實際;遵循學生認知、品德形成和發展規律,從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身心特點出發安排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手段,探索思想政治學科考核方法,不以一張試卷定成績。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可以促進學生不斷充實自己,具有自身獨立的思想,認可社會的道德標準,并以之嚴格的要求自己。
(2)提高教師自身素質,轉變教學觀念,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理論灌輸要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建設一支專兼結合、功能互補、信念堅定、業務精湛的師資隊伍,是提高德育實效的保障。為此,我們必須加強對教師經常性培訓,提高教師的思想業務素質。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帶頭作用,老師和學生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形成團結、合作、平等的良好關系,教師不再單純是教材知識的講解者,而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組織者、合作者,建立既是良師,又是益友的新型師生關系。以學生的實踐為教育的基礎,采用不同的規格和標準來評價所有的學生,注意他們的閃光點,以贊賞鼓勵為主,時刻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學生樂觀的人生態度和積極的處事原則。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交流”。
教師應該將學生的課下生活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帶領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開展多樣化的活動,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去感受生活。學生優秀的思想品質只有通過社會生活才能夠形成,并在實踐中不斷的培養提升。
(3)凈化社會大環境,搞好家庭小環境,為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設和諧美好的教育環境。
所謂“近墨者黑、孟母三遷”,都是講環境對一個人的重要影響,內因固然起著決定作用,但外因也斷然是不可忽視的。所以,凈化社會大環境,搞好家庭小環境,為中學生營造和諧美好的成長和學習氛圍已成為了刻不容緩的工作。綜合運用各種執法手段,加大執法力度,采取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結合,嚴厲查處和打擊網吧違法接納未成年學生、超時經營、網上傳播有害文化信息等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努力凈化中學生的成長環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就是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終作為工作靈魂的“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中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形成和培育十分重要。要通過入腦入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將中國夢作為青年學生的共同時代理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青年學生的價值取向標準,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瑰寶中汲取豐富營養,引導學生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上下功夫,踏實做人,錘煉本領,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真正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參考文獻
[1] 李寶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與出路[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15):34.
[2] 彭楚明.探析新形勢下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5(1):57.
[3] 顧暢.當代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2 (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