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久霞
摘 要:客觀因素、護士自身因素和微粒污染是導致門診輸液室安全隱患的重要原因,有效管理護理缺陷和差錯,可有效防范與杜絕護理事故的發生。要根據各醫院門診輸液室的實際,采取與之對應的制度化的管理對策,通過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提高護士專業技能,防止微粒污染,強化健康教育,建立朋友是護患關系,加強老年輸液患者的規章制度建設、安全管理、強化無菌操作、加強巡視管理和用藥后觀察,預防不良事件,顯著提高護士的護理質量和整體素質,避免和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實現門診輸液治療安全的最大化。
關鍵詞:門診輸液 安全隱患 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2(a)-0238-02
門診是患者疾病早期治療的關鍵,門診輸液可反映出醫院的工作水平。醫院門診患者人數多,病情復雜,輸液難度及壓力也隨之增大,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這要求護理工作者要分析護理安全隱患的發生原因,強化了護理安全管理工作,降低了護理差錯發生機會,減少了護患糾紛和投訴,不斷地提高護理質量。
1 護理安全隱患的發生原因
1.1 客觀因素
由于門診醫生并非固定,輸液室需接收來自不同科室醫生診治的患者,當患者出現病情變化或惡化,需對其及時做出處理,然而首先到場的并不是首診醫生而是護士,如果護士缺乏了解和不熟悉患者病情,就會延誤處置時間。而老年及兒童患者由于具有較為復雜的病情,且存在較為低下的抵抗力,加之受到門診環境限制,相對較為擁擠,容易造成醫院感染的發生。
1.2 護士自身因素
首先,護士配置不足,要承受過大心理壓力。門診輸液室容納病人的數量有限,每天需要接待輸液患者數量多,就診時間相對較為集中,病情多變復雜,這就對患者穿刺提出了較高要求。護士多數時間均花在應對治療上,對于患者病情變化方面的觀察卻難以及時細致的完成。
其次,護士責任心不強,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安全及法律意識較為薄弱,缺乏廣闊的預見性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的能力。一些護士在專業技能方面還不牢固,不能依據操作流程開展護理輸液工作,不能及時完成巡視,缺乏與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易造成護患糾紛的發生。
靜脈輸液是一項技術性強、要求高的護理操作,穿刺技術要嚴格要求。個別護士沒有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穿刺技術不熟練,導致穿刺失敗,這極大地增加了患者痛苦,患者在自身病痛下還要承受穿刺失敗帶來的痛苦,引發患者不滿情緒。在輸液前期,護理人員沒有向患者交代輸液所帶來的反應、對患者健康教育的宣教不到位、患者輸液次數記錯、病歷本弄丟等情況都能夠作為護患糾紛的原因。
1.3 微粒污染問題
臨床治療過程中聯合用藥較為普遍,同一種藥液混合多種不同藥物后,便會發生各種化學及物理反應,促使pH值出現降低或升高狀況,可導致不溶物質的形成;對于西藥針劑和中藥注射液配伍也可能發生禁忌,產生鞣質樣絮狀的結晶物,而通過敲打安瓶,以及重復加藥所造成的脫落的瓶塞微粒,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2 護理對策
2.1 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
合理配置有效的人力資源,可實行具有彈性的排班制,可在輸液高峰時段以及小夜班和上午增加上班護士數量,并嚴格遵守及執行護理操作規程及擬定規章制度,將“三查十一對”制度真切落實好;即基于原有“三查八對”制度下,再實施醫生簽名、就診科室和就診時間的查對工作。
2.2 提高護士專業技能
鼓勵護士多參加醫學繼續教育培訓活動或擴展訓練,實現自身能力技能的擴充與提升,更新現有知識理念及架構;通過強化護士護理技能培訓,促使護士熟練且全面地掌握各種操作技術,促進自身業務素質的提升,提高其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進而將差錯事故扼殺于無形之中。
2.3 防止微粒污染
使用正確方法切割安瓶進而完成藥液的抽取,針對同一瓶藥液應盡可能地減少加入多種藥物,嚴格詳細地掌握藥物配伍禁忌。應選擇相應溶劑將粉針劑藥物充分稀釋操作并搖晃均勻后,利用針孔于側面位置,選用圓錐形9號針頭注射器完成藥液的抽取操作,注射器僅可使用一次,一次實現穿刺瓶蓋塞微粒污染的較少。
2.4 強化健康教育
在輸液室內,依據病種的不同,發放相應的健康宣教材料。護士在進行巡視或治療時,不僅要密切觀察患者病情,還要開展現場健康教育工作,為患者或其家屬講解靜脈輸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并將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提高患者認知水平,獲取患者治療配合的依從性,切地消除護理安全隱患。
2.5 建立朋友式的護患關系
護士要強化主動服務意識,改變以往的服務態度,盡可能地滿足每一位患者的需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充分保證護理服務質量。其次,開展人性化護理服務,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對患者講解有關疾病的情況,讓患者了解自身患有的疾病,指導患者積極治療,提高忽視綜合素質,提高靜脈穿刺熟練度,強化責任心,充分保證醫療安全。
2.6 老年輸液患者的護理管理
健全規章制度:(1)輸液管理,建立相關的藥品管理、輸注管理、腕帶標識、首診插隊、藥后觀察、合理用藥以及用藥咨詢等制度,強化輸液的安全管理,禁止在門診使用毒麻藥品和化療藥品,提升用藥安全度。(2)安全教育,不易空腹進行靜脈輸液,避免引發不良反應,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要在家屬陪同下進行輸液,根據藥品種類控制滴速。
安全管理:(1)用藥查對,首接護士應當仔細核對醫囑單、藥物種類、用量以及患者姓名等信息,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證輸液過程的準確。(2)用藥試驗,第一組藥品滴注之后使用生理鹽水對輸液管進行沖洗,再滴注第二組藥液,嚴格配制皮試液,積極預防過敏反應。
穿刺準確: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皮膚松弛,血管彈性低且淺,血液粘稠,凝血速度較快,難以進行穿刺,通常情況下,應當選擇5.5號針頭,保護血管,交替穿刺兩側的肢體,防止長期刺激同一部位損害血管內膜,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要對年輕護士進行指導,減少穿刺失敗。
無菌操作:老年人有較多的皮膚褶皺和皮屑,膚色黯淡,穿刺部位在經酒精和碘酒消毒后仍然保留顏色,應當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操作前后護士嚴格進行六步洗手,保持輸液室的通風,使用紫外線燈殺菌,避免出現交叉感染。
巡視管理:老年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低,較易感染細菌,因此,注射藥液應當現用現配,嚴重控制注射速度,加強巡視,查看患者情況,是否存在腫脹、疼痛、皮疹等癥狀,提倡老年患者臥床輸液,減少體力消耗,防止漏針。
用藥后觀察:靜脈輸液完成后,要仔細查看病人針眼按壓情況,并觀察患者輸液后的機體反應,避免藥敏反應的遲發。
預防不良事件:老年患者感覺遲鈍、體力不支、動作緩慢不協調等,都易導致發生摔倒等不良事件,應當在輸液室門口安放警示標志,提醒老年患者避免摔倒,及時提醒患者家屬進行防范,保證患者安全。
有效管理護理缺陷和差錯,可有效防范與杜絕護理事故的發生。要根據各醫院門診輸液室的實際,采取有針對性的、制度化的管理對策,通過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不斷地提高護士綜合素質,采取具有彈性的排班制,強化安全教育等舉措,顯著提高護士的護理質量和整體素質,避免和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實現門診輸液治療安全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袁湘珍.健康宣教對門診老年輸液患者安全管理參與意識和行為的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11):134-135.
[2] 平榮,徐春艷.安全隱患管理在門診輸液室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4):69-70.
[3] 張碧.門診輸液室的安全隱患和環節管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0,8(33):168-169.
[4] 譚瑋瓔,康小瑜.門診患者集中輸液潛在的危險因素及防范對策[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26(2):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