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紅
摘要:對外漢語教學,指對外國人的漢語教學,作為一門社會實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其任務是培養和訓練學生正確地使用漢語語言及語法進行社交交流。而學習一門語言,我們首先要將它“讀”出來,在漢語學習中,這個“讀”便體現在了發音及聲調上。聲調的掌握對學習漢語的留學生們來說十分的重要,同時也是影響學生理解與表達的重要因素。長久以來,廣大的外國學者們在使用漢語進行交流時,經常會出現聲調的偏誤,這里既有不同地域之間語言障礙的原因,也包括在漢語聲調教學中,授業方法缺陷,系統性不強的因素在內。本文就漢語聲調教學的重要性、參考留學生在聲調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總結出漢語聲調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聲調;教學;重要性;偏誤;方法
一、引言
語言,是人類社會進行溝通的主要形式,它記載著時代的發展,印證了歲月的變遷。世界上的語言種類成千上萬,但在總體上可以分為兩類,即語調語言和聲調語言。語調語言是指那些在詞組或句子層面上用聲調區分意義的語言,例如英語和韓語;聲調語言是指在單詞層面上用聲調來區分意義的語言,例如漢語和越南語。對于來自語調語言國家的留學生來說,在學習漢語發音時,總會帶有很濃重的“外國味”;而對于來自聲調語言國家的留學生來說,在學習漢語發音時,卻又很容易受到母語體系的影響。
漢語系統是一個龐大、繁雜的系統,歷經數千年厚重文化的沉淀,“同字不同音、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義”的特點,成為了大多數留學生一道難以跨越的屏障,很多同學都無奈地表示自己說的漢語別人聽不懂,嚴重影響學習的信心,打消了求知的積極性。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各位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根據日常教學中發現的問題,總結出一套適合且高效的授課理念,所謂萬事萬物皆有規律可循。在實際應用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列舉一些實例,讓學生體會其中的變化奧妙,繼而逐步形成中國式的語言思維,那時“屏障”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對外漢語聲調教學中需注意的問題
我們知道,在對外漢語教學的授課中,起步階段就是關于聲調的教學,因為漢語的聲調具有區分語義的功能,聲調同聲母、韻母一樣,是漢語區別于其他語言的顯著特征之一,是漢語音節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另外,在緊接下來的聽、說練習課程中,聲調也是影響學生理解與表達的重要因素。[1]聲調教學是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主要包括:聲調的調類、調號、調值及聲調的實際讀法。“調類”指聲調的類別,就是把調值相同的字歸納在一起所建立的類。古漢語分:“平、上、去、入”四個調類,現代漢語普通話分為“陰平(一聲 -)、陽平(二聲 /)、上聲(三聲 √)、去聲(四聲 \)”四個調類。“調號”指聲調的符號,指標寫聲調所用的簡單明了的符號。如ē、é、ě、è。 “調值”是指聲調的實際讀法,也就是聲調高低升降的具體變化形式與幅度。它用數字來表現聲調的高低,由低到高分為5度,1表最低,5表最高,這種方法直觀、準確且易于接受。
聲調教學之難,原因大致可劃分為三類,即:來自教師的、來自學生的、來自教學系統的。
1、來自教師的:目前,隨著中國影響力在世界的逐步加深,越來越多的外
國學生、學者們來到中國學習有關漢語言文化的知識,在帶動我國漢語教學系統的蓬勃發展的同時,問題也隨之凸顯出來,就是漢語教師系統中教學水平的參差不齊,在龐大的教師隊伍中,存在一些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或是進行過專業學習的人,其自身就存在著一些弊病,例如:自己的標準普通話發音水平不過關,缺少從事相關教學的理論經驗,不顧及學生感受、只顧機械式、填鴨式的教學,照本宣科。
2、來自學生的:前文說過,語言分聲調語言和語調語言,但從實際教學過程來看,無論哪個國家的留學生,有無聲調基礎,他們都感覺漢語聲調是一個陌生并且全新的東西,而這種因素必然會導致學生們短期內難以接受漢語,或者接受了卻無法應用的尷尬局面。
3、來自教學系統的:目前、在我國有關漢語聲調教學的教材及相關文獻資料可以說是比較完善了,相關的理論體系、知識框架也都是有理有據、層次分明,但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反應在書中的單個字會讀寫,應用到句子中的時候卻不知所以了。這就映射出了聲調教學系統中,聲調與語流結合不夠充分的問題。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三、關于聲調教學方法的研究
針對上述提出的問題,本文歸納出以下幾點關于漢語聲調教學的策略。
1、從教師層面:在努力提升自身教學素質的同時,教師要多進行有關漢語聲調應用實例的示范,使學生能夠建立起相應的理性認識,把握住語句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并在其中體會聲調與意義的變化,然后逐步掌握聲調的特點和區分詞義的功能。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按照領讀、學生跟讀、老師糾正的步驟切入。在有了一定基礎后,在黑板上寫上一系列的拼音,讓同學們加以練習,做到發音飽滿、標準。接著,提升難度與關聯度,老師可以準備一些繞口令、同音的字或同字的音,作為同學們的輔助記憶。
2、從學生層面:在對單獨的字詞了解之后,要能夠將其聯系到具體語境中去,舉一反三,不能只是進行簡單的發音訓練和模仿練習。如果方法選擇錯誤的話,時間一長,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當然就不會有好的學習效果。另外,我們也可以針對不同的群體采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根據由易到難的教學原則,研究者提出了漢語聲調教學的順序。針對日韓學生,可以采用一、四、二、三的聲調教學順序;針對歐美學生,則采用一、四、三、二的教學順序,確定先交什么,后教什么,爭取效果最大化。[2]
3、從教學系統層面:不能將聲調教學作為單獨體系進行建立,因為在實際的漢語交流中,音節本就不是單一獨立的,聲調學習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語流應用的對錯。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到將聲調練習與聽力練習、實例運用相互結合,引導學生用嘴讀、用耳聽、用心學。一個正確的教學方法加上反復和循環式的操練,才能一舉攻克聲調學習這個難題。
四、結語
總而言之,有關于漢語語言聲調部分的教學是系統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也是教學中尤為關鍵的一環。從學習漢語的開始階段,我們就要重視聲調的教學,大量的練習聲調,特別是在語流中糾正和鞏固聲調,防止類似聲調偏誤的情況發生。目前看來,我們在外教中雖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經驗,研究的成果也比較豐富,但同時也要看到不足,就是學不足以致用,有的學生在文化課上已經做到無可挑剔,結果一應用到實際會話,便暴露出濃重的“異國風情”。所以,無論從教師還是學生的角度出發,我們都要知道,掌握漢語絕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教的過程中,不能急躁,要諄諄善誘;學的過程中,不可浮躁,要持之以恒。教的重點要放在培養習慣和糾正錯誤,學的重點要放在仔細對比和正確運用。教師們要在授業的期間里,不斷摸索科學高效的課程編排方法,總結經驗,給學生以更有依據性和實用性的語音學習指導,提高聲調教學的質量;學生們要在汲取知識的同時,反復練習書本上與現實中語言的互通互用,提高學習的效率。最終達成漢語聲調學習中“教與學”的真正目的,實現雙贏。
參考文獻:
[1]彭茹;劉珊珊;趙斌;對外漢語聲調教學探討[J];百色學院學報;2009年12月
[2]王彥蕊;論對外漢語聲調教學[J];亞太教育;2016年18期
[3]桂明超;楊吉春;美國英語語調對美國學生學習漢語普通話聲調的干擾[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1期
[4]譚靜;外國學生學習漢語普通話聲調和聲母方面容易出現的問題[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11期
[5]沈麗娜; 于艷華.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聲母教學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