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祥
摘要:語文是語言和文化以及文學的簡稱。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的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以及新課程的實行,高中教學活動更加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語文教學工作者更加認識到語文素養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但是由于我國教育的性質,受到高考的影響,學生的語文素養教育一直被弱化,學生的語文素養不高。高中生對文化的感知力以及對語文美學的鑒賞能力非常缺乏。因此,探討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素養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語文;素養教育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教學質量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更重要是一種學習方法的傳授。所以說,不斷倡導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地學習,提升語文素養。其實語文素養的提升,不僅僅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同時還需要教師能夠做一個積極的引導,從各個方面感受語文素養的魅力。從新課標下高中語文素養教育研究策略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一、新課標下高中語文素養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閱讀方式的改變,語文深閱讀被邊緣化
伴隨互聯網以及科技信息的快速發展,很多的學生都是伴隨網絡成長的一代,他們身上有明顯的時代特征,以致于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方式和特點。電子閱讀、網絡交流等已經成為學生閱讀的主要方式,紙質的閱讀逐漸被電子閱讀所取代,學生通常喜歡通過網絡的方式來閱讀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而對于紙質的閱讀則逐漸失去了興趣。電子閱讀催生了學生瀏覽式的閱讀,這種方式的快速閱讀使得學生的閱讀處于淺閱讀層次,不利于學生從電子閱讀中獲取文章更深層次的理解,影響學生對文學知識的獲取和學習方法的掌握,不利于學生以后語文學習技能的提升。
(二)受高考的影響,教學重分數輕語文素養的提升
高考是人生第一大考,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非常重視考試分數的提升,這就導致教師在教學中以高考為導向組織語文教學,讓學生圍繞考試的標準和范圍進行學習,考試有的內容必須學,沒有的也要了解,一切圍繞分數的提升展開,自然就忽視了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學生只會紙面上的做題,所有的語文知識只能通過試卷來體現,無形之中弱化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交際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學生以后在社會上成功的交往和交際。
(三)學生基礎知識薄弱,語言表達能力有待提升
很多的學生由于高中學業壓力的加重,在語文的學習上沒有注重拓寬自己知識面的發展,學習的范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教師指定的內容。以致于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出現語言層次邏輯混亂,論述沒有重心等現象,不利于學生將自己學習的語文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語言表達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高中語文的學習在獲取語言知識積累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實現良好的人際交往和溝通。例如在鑒賞李商隱《錦瑟》的教學中,許多學生由于缺乏知識,很難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境。在詩中詩人大量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田生煙等意象,運用聯想與想象,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從而借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深思。這些意象構成的不是一個有完整畫面的境界,卻構成了詩歌的意境。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就很難理解詩的意境。
二、新課標下提升高中語文素養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提高高中語文教師自身的語文素質
要想更好的開展高中的語文素養教育工作,首先就需要高中的語文教師能夠具備專業的語文素養,并且能夠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知識積累,同時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才能對學生進行更加專業準確的教學,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標準。此外教師還應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全面的理解和分析的,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做好教案的編寫工作,掌握好課堂教學的節奏。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
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前提,就是要激發學生對于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因此需要教師合理的運用當前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工作,并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為基礎,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在課堂上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將語文素養教育滲透到日常教學過程中的方方面面,讓學生的文學素養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
(三)將語文素養教育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當前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工作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上,而應該沖破傳統教育模式的禁錮,讓教學工作真正的走進生活。尤其是對于語文這門需要長期積累的課程,要想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就需要在課堂之外積極的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充分的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去獲取知識,并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聽說讀寫的能力,積累知識,為自身語文素養的提高奠定基礎。
三、作文教學中的語文素養教育策略
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關鍵性的問題在于學生寫作積極性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在激發學生寫作欲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現寫作素材,抒發真實情感。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周記任務的方式讓學生記錄生活中的一些遭遇。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發現,身邊同學的趣聞、女生與閨蜜之間的點滴瑣事、寄宿生對家人的思念之情等等諸多問題都可以成為寫作素材。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教師在語文素養教育過程中從字詞入手,對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能力進行規范,進而通過改良閱讀寫作的教學方式來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只有這樣才能使語文素養教育真正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徐鵬.聚焦學科教學知識變革語文教學論課程[J].中學語文,2015(12)
[2]張吉武.聚焦語文課程改革深化課堂教學研究[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