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
——江蘇陽光集團質量發展30年

在陽光集團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有序作業。 30年前,它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毛紡小廠,設備簡單,技術薄弱,產品單一,年銷售不足百萬。
30年后,它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毛紡生產企業和高檔服裝生產基地,年產高檔服裝350萬套、高檔精紡呢絨3500萬米,2016年上半年營業收入超10億元,名列行業前茅。
在第二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大會上,陽光集團憑借基于新木桶理論的經緯編織法質量管理模式榮獲中國質量獎。
“不斷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彌補短板,構筑競爭優勢,使陽光集團始終處于市場競爭的領先地位。縱觀陽光集團的歷史,每個階段都緊扣時代發展脈搏和市場競爭特點,不斷‘拉長板、補短板’,取得了一步步的成功。”董事長陳麗芬在采訪中表示,陽光集團目前已經實現了“從羊身上到人身上”的全產業鏈條,同時,結合戰略環境發展、競爭態勢演變和自身優劣勢分析,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屬于自己的質量管理理念與方法——基于新木桶理論的陽光經緯管理模式。
眾所周知,傳統的木桶理論,是指一只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板。而當把桶傾斜時,一只桶能裝多少水就由長板決定,這就是陽光集團在傳統木桶理論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新木桶理論。
陽光集團技術中心主任曹秀明介紹,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陽光集團對該理論有了進一步發展,形成了有容乃大、邊際最佳;揚長補短、長短并蓄;長中見短、短中見長;長短交融、經緯交織;構筑桶底、拓展底蘊等5方面的新木桶理論特性。“經緯管理模式的‘緯線’,是指引和決定紡織類企業競爭制勝的關鍵成功因素,陽光集團在30年的發展歷程中,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競爭制勝的關鍵因素,先后有品質、創新、服務、標準和品牌5個方面;陽光經緯管理模式的‘經線’,是指經公司多年探索實踐形成的充滿陽光集團特色的一套改進工具箱。在眾多的質量改進方法中,經過不斷探索改進和創新,陽光集團逐漸形成了標桿對比、紡織精益管理、穩健六西格瑪、整合型管理體系、五鷹工程等有效且適用的改進方法集群。”
在“陽光新木桶理論”的指導下,陽光集團以標準為緯線、以改進為經線,將陽光“編織”成為市場占有率第一、品牌價值行業第一的紡織服裝企業。
“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技術、三流企業做產品”,這是陳麗芬開會經常說的一句話。
毛紡產品是陽光集團的核心產品,而如今,陽光集團生產的面料早已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毛紡產品的印象。走進面料產品開發中心,琳瑯滿目的面料產品讓人眼花繚亂。除了多變的花紋樣式,這些面料還被賦予了諸多特殊功能,比如新型再生纖維、永久性抗靜電面料等。
憑借業內領先的面料和服裝設計制作工藝,陽光集團參與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新式禮賓服的設計、制作工作,這份榮耀背后,有個關鍵人物——于燕。作為陽光集團服裝研發中心主任,于燕不止一次參與過這種重大設計項目,她曾為人民大會堂和中南海服務人員、60周年國慶慶典設計服裝款式。
“閱兵是9月份,天氣比較熱,所以服裝不僅要挺拔更得透氣,一來神氣,二來舒適。”于燕表示,為了實現“輕薄透氣”,從運動球鞋的設計中聯想到3D網眼墊肩,使用后更加透氣和精致。此外,無夾里設計的里縫實行包邊工藝處理,減少了毛邊和繞邊現象。
產品研發設計,讓創意變成現實。據介紹,在“中國羊毛大獎”上獲得“最佳品質獎”的“超級精品薄花呢”,呢面光潔平整、彈性好,物理指標達到行業優質品標準,是制作高檔西服的最佳面料,深受客戶歡迎;獲中國流行面料入圍評審金獎的“溫馨彩虹”面料,手感柔順,具有防風、保暖、透濕的功能;獲“唯爾佳”優秀設計獎的“絲毛薄花呢”采用2D真絲與毛紗并捻紡紗,運用組織的底片翻轉原理生成,體現了設計師獨特的設計藝術。這些功能面料均出自陽光的研究與設計團隊之手。
在陽光集團,概念、研究、設計與技術、生產、市場實現了無縫對接。
“我們設立了集前沿理論研究、流行趨勢把握、面向市場應用于一體的綜合式、立體化的面料開發、設計部門,運用了諸多材料學和仿生學的技術,讓設想、創意和技術有效融合,從而推動了制造向創造轉變,進而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曹秀明指出,陽光集團注重新材料運用和功能性開發,注重產學研結合,設計手段不斷提升,開發速度顯著提高,從接單拿樣到產品送達客戶,最快只需71個小時。陽光每年推向市場的產品中,90%以上為新產品、新技術,使得毛紡服裝產業利潤的70%來自于新產品和特殊產品,實現了科技內涵與產品質量的雙提升。
“一站三中心”,讓陽光集團走出技術領先之路。陳麗芬表示,從1995年開始,陽光集團開始由做生產向做科研轉變,每年以銷售額的5%作為研發經費,著力建設科技研發平臺。目前已經建立了組合科學、分工明確的“一站三中心”技術創新體系,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級毛紡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毛紡技術開發中心,配置了國際一流的先進設備,采用先進的檢測手段,跟蹤和研究世界毛紡前沿的最新技術。
在多層次、有重點、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保證下,陽光集團以平均每天50個新品的開發能力,始終在國內乃至國際同行中保持領先水平,做到生產一代、開發一代、研制一代,天天有新品、年年有突破,形成層出不窮的新品鏈。資料顯示,截至目前陽光集團已承擔了39個國家科研項目的科研攻關任務,完成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26項、國家火炬項目16項、國家重點技術創新項目7項、國家863項目4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累計申請各類專利785項,獲授權專利576項。
陳麗芬表示,技術路線與時尚手法,理性功能與感性符號,這將是陽光塑造未來領導型品牌的兩個重要戰略基點。
如果說,管理模式和技術創新是陽光集團發展的重要課題,那么,品牌的預先布局是其保持快速而穩健前進的有力支撐。
“布局必須科學,而且是靈活的。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品牌,有了品牌就有了市場,我們打造的是百年企業、百年品牌。”陳麗芬認為,轉型升級的最終目標,是打造屬于陽光、屬于中國的世界知名品牌,讓中國的紡織行業在全世界的版圖上重新定義。
在陳麗芬看來,中國已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但打得出、叫得響的自主品牌建設相對滯后,因此打造自主品牌刻不容緩。為此,陽光集團自2000年開始,接連推出威尼帝高級訂制服裝、龐貝職業裝等服裝品牌。威尼帝全套引進意大利完整技術、管理與文化,是高級定制界的頂級品牌;龐貝職業裝年銷售超過150萬套,成為07式軍服和高檔禮服的定點生產廠家;2008年推出的年輕、時尚商務裝品牌“陽光時尚”,在全國一、二線城市開設多家連鎖店,2011年被評為“中國服裝科技首席品牌”。
對此,曹秀明表示,1999年陽光從意大利引進了“威尼帝”品牌,2000年到2006年期間,當時的威尼帝車間員工全部在意大利輪訓,有著生產技術、生產工藝、手工定制,技術水平以及品質和品牌方面的優勢。目前已經針對客戶開發了線上體驗、預約下單、上門量體等服務,已形成O2O格局,并依靠大數據庫的優勢,通過云計算支撐進行數據自動匹配,50多個點細致計算,中間還有半成品試樣環節,從而保證品質。
陽光集團全體員工有著統一的認識:品牌是企業進入和占領市場的通行證。只有依靠培育自主品牌促進發展方式加快轉變,依靠培育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才能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2006年到2007年間,我們在外貿方面進行了調整,減少了出口比例,到了2008~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我們的外銷比例從70%下降到50%,事先的布局讓陽光順利渡過了難關。而現在,外銷的比例又有所回升。與我們合作的大客戶,他們有著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有著豐富的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意識,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學習如何平衡海內外市場,平衡近期目的和遠期目標”。陳麗芬介紹,陽光集團的品牌銷售和加工生產各占半壁江山,國際國內市場也是各占一半,大客戶小客戶均衡。“為了進一步提升品牌附加值,2017年,我們將繼續加大走出去力度,將一部分出口產能轉移至非洲,而在出口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質檢部門的支持與幫助。”

江蘇江陰檢驗檢疫局局長顧高浪表示,在了解陽光集團準備在埃塞俄比亞設立分廠,建立從毛條染色、紡紗、織造、后整理及成品服裝的完整生產鏈的信息后,第一時間主動上門了解企業實際需求,解答企業疑問,成立專門工作組對接陽光集團“走出去”,實施精準服務。積極向上爭取,發揮“中國出口質量安全示范企業+”的優勢,在企業制造環節轉移、技術法規交流、檢驗標準培訓、出入境人員流動等涉及檢驗檢疫的環節提供通關便利和高效服務,為企業新一輪轉型升級發展保駕護航。
在江蘇江陰檢驗檢疫局的指導下,陽光集團一直致力于在國際市場上唱響中國品牌。2006年,陽光出口男裝西服榮獲國家質檢總局“出口免驗”殊榮。2015年,經過對申報企業的嚴格篩選和考核,江陰市政府向國家質檢總局推薦陽光集團等2家企業躋身首批中國出口質量安全示范企業。
“通過示范區創建,我們正努力讓‘陽光’灑滿出口品牌創建之路。”顧高浪表示,通過強化對示范區建設的政策引導和扶持,檢驗檢疫部門積極推進示范區向“高端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打造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形成“產業優勢明顯、管理機制健全、質量安全穩固、社會影響廣泛”的示范格局,對全行業起到輻射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