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來森
一種思想的力量
——讀蕾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
■路來森

1962年6月號《紐約客》,開始連載蕾切爾·卡森的環保文章,迅即,在美國社會掀起軒然大波,有震驚,有恐慌,更有,因文章內容,侵犯了某些產業集團的切身利益,而給作者帶來的人身攻擊。
這些連載文章,于1962年9月結集出版,就是后來震驚世界的《寂靜的春天》。
春天,應該是怎樣?
春天,應該是芳草萋萋,山花爛漫,鳥啼聲聲,到處充滿生機的;春天,也應該是喧鬧、熱烈的,在喧鬧、熱烈中,展現大自然活力。但蕾切爾·卡森,卻在《明日的預言》一章中,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寂靜的春天”:死亡的陰影無處不在,莫名其妙的疾病不期而至,成群的雞、羊、牛倒地死亡;原先小鳥覓食的地方,冷冷清清,僅剩的幾只小鳥,也已經奄奄一息,再也飛不起來,人們再也聽不到鳥兒的鳴聲,田野、樹林和沼澤里只剩下無邊的寂寞;母雞的孵蛋,不能孵化出小雞;花叢間,沒有蜜蜂飛來飛去;連河流、小溪的魚兒,也死光了;甚至,人類的生育能力也大為下降,一個面目猙獰的幽靈,已經向我們撲來……
這個“猙獰的幽靈”,就是“農藥和化學物”。
這是蕾切爾·卡森的“預言”,不過,讀了她的《寂靜的春天》,我們就會明白,如果不能引起人們對大自然的足夠重視,這種“預言”,就將成為一種“必然”。
在《寂靜的春天》一書中,蕾切爾·卡森依據自己親身考察的第一手資料,借助政府權威部門的“調查報告”,采用大量的數據,通過對眾多案例的分析,以科學嚴謹的態度,揭示了濫用“農藥和化學物”,給大自然和人類,帶來的方方面面的危害。
例如,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對土壤的破壞,對植被的破壞,對鳥兒的危害,對河流“生命”的危害,對人類身體的危害等等,觸目驚心,發聾振聵。
最可怕的是,反應是“連鎖”的。書中,蕾切爾·卡森例舉了一次森林滅蟲的危害:為了消滅某一種樹木害蟲,保護森林;于是,就對森林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飛機噴藥。但其結果又如何呢?特定的害蟲被消滅了,跟著,次生的災害卻也接連發生了:鳥兒吃了藥死的害蟲,大量死亡;野獸又吃了死亡的鳥兒,相繼死去;一場大雨之后,樹葉上的藥物,被沖刷流淌進河流之中,河流中的魚兒,因而大量死去,甚至導致某種魚兒徹底滅絕。
然而,蕾切爾·卡森的更深刻之處,還不僅僅在于揭示危害的“現象”,而在于她能夠更深刻地揭示危害的“原理”,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書中,幾乎在每一個章節里,都有對“危害原理”的揭示和敘述,特別是《透過一扇狹小的窗口》一章,詳細地揭示了濫用農藥對人體的危害;讀之,不僅讓人獲得一種科學的認識,更讓人心驚膽戰,沉痛濫用農藥危害之嚴重。同時,也見得出,作為博物學家,蕾切爾·卡森科學的嚴謹性。
有沒有“農藥運用”更科學的方法,或者干脆不用農藥,而達到消滅害蟲的辦法呢?
盡管屬于研究的初級階段,甚至是啟蒙階段,蕾切爾·卡森,還是在書中,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噴灑農藥,通常有兩種方式:地毯式噴灑和選擇性噴灑。蕾切爾·卡森認為:選擇式噴灑,更能減少農藥對人類的危害。最為前瞻性的是,蕾切爾·卡森,在當時的年代,竟然就提出了“生物滅蟲”的方法,“即用昆蟲控制取代化學藥物的一系列方法”。若干年后的今天,人類正大量使用“生物滅蟲”的方法,即此,就更證明了蕾切爾·卡森的正確性。
《紐約客》連載時,反對者(主要是農藥制造商和政府相關部門)群起而攻之,蕾切爾·卡森頂住壓力,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超凡的勇氣,奮起抗爭;該書出版兩年后,蕾切爾·卡森因患癌癥去世。而最新的研究證明,蕾切爾·卡森的疾病正是因為與有毒化學品的接觸有關。于是,前美國副總統戈爾,在為《寂靜的春天》一書寫的序言中,就評價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卡森的這本書,是在為自己的生命而寫?!?/p>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人類幾乎還沒有“環境保護”的概念,而正是蕾切爾·卡森的《寂靜的春天》一書,警醒了人類,才能在今天,“環境保護”的意識,深入人心。因此,同樣是卡爾,也由此得出了這樣的見解:“一種思想的力量,遠比政治家更強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