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萍
一、增加材料,讓探索“留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活動材料的投放和提供是幼兒學習、游戲的重要依托,孩子是通過與材料的互動來獲得發展的,自主性游戲則是孩子通過材料來學習和獲得發展的典型。當然,有些材料不需要我們精心準備,但需要我們學著保護和等待。
案例1:“讓水流出來”
雨后的早晨,孩子們迫不及待地來到“滾滾樂”區,輪胎車是很多孩子首選的玩具。沒多久,選擇輪胎車的孩子愁眉苦臉地來找我想辦法:因為淋過雨的輪胎車里積滿了水,他們已經嘗試過多個方法,還是沒有把輪胎車里的水弄掉。老師不忍心,并將輪胎一個個翻了過來,里面暫時能坐人,玩輪胎車的孩子就開心地拉著同伴進行拖車游戲去了。可豪卻不走,他對大家說:“我能把輪胎車里的水都弄出來。”旁邊的幾個孩子表示懷疑。看著大家似乎不相信他,豪急迫地轉向我。面對孩子求助的眼神,我以肯定的態度告訴他:“試試看,沒事!”他二話不說抬起輪胎車的一邊,做起了講解:“你們看,每個輪胎車都有繩子,穿繩子的這里有個小洞,我把車子側過來,水就會從這個小洞里流出去。”話音剛落,我們真的見證了奇跡的發生——水都流出去了。此時,圍觀的孩子有的拍起了手,有的更是發出一陣驚呼聲。
這是一次與意外材料互動的典型例子,孩子們為了這些水從苦惱到釋然,再到后來的驚喜,孩子們圍著這個“水”的意外材料爭執許久、探究許久,這其中教師一直呵護著孩子們的童心,保護著不算游戲材料的意外之“材”,孩子們似乎也很爭氣,用自己的發現最終得到了一個非常滿意的解決方法。
是呀!材料的留白是一種等待、一種呵護,它賦予了孩子們更多的實踐和探索!
二、減少規劃,讓空間“留白”
科學規劃場地不僅影響游戲活動的有效性,而且直接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專注性和持久性。有研究指出,空間的分隔會影響幼兒游戲活動的效果,還會影響幼兒的社會性交往。所以我認為多樣性、開放性的游戲場地是開展游戲的重要資源。為何“草地”是孩子永遠玩不膩的游戲場地,因為那里沒有太多的規劃與預設,孩子們可以在草地上任意馳騁、嬉戲、辦家家、閱讀……為何“課程游戲化”進入幼兒園后,幼兒園的玩具柜沒有個個規劃在游戲區,但是孩子們搬得卻是樂此不疲?這都可以歸功于“留白”的力量,我把這種“減少規劃”的策略視作空間的“留白”,這樣的空間“留白”打破了區域界線,讓孩子們在其中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從而得到心靈的快樂、能力的發展。
三、增加時間,讓時間“留白”
幼兒自主性游戲是否開展地有深度有質量,游戲時間的長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多數班級可能會因為幼兒園制定的其他活動而匆匆地結束游戲,這大大地打擊了幼兒的興致和游戲進一步深入的效率。“課程游戲化”的提出給我們一個保證幼兒游戲時間的保障,一日活動的彈性作息,讓我們能靈動地調整自主性游戲、集中教學活動等環節,如玩“開心樂園”區時,孩子們從計劃游戲—選擇材料—游戲體驗—游戲評價,短短的半小時肯定滿足不了孩子們的充分游戲與師幼的充分互動,那么我們只能去除這一天的集中教學活動,讓時間多留一些白,以讓我們的游戲能更深入地開展與探討。
四、減少設計,讓自主“留白”
案例2:“我班有個小警隊”
我們班有一隊小警察,辰XX是小隊長,負責發號施令,他帶領著一隊小警察“做任務”—— “快!我們去抓小偷吧!”于是一隊小警察有的拿著用水管拼成的槍,有的拿著像槍一樣的積木開始“抓小偷”,抓了一會兒,發現沒什么“案情”,便開始自己打起了槍戰。有時候,飛總是會扮演持刀砍人的“匪徒”,于是,一幫小警察便去圍攻他。天可能是警隊里的接線員,有一次,他抱著一部座機走過來對我說:“這是警察的電話。”過了一會兒,又對我說:“現在沒人報警。” 其他小警員的活動也同樣豐富多彩,涵做小警察,假裝接到報警電話去“巡邏”。峰有一次看到辰躺在地上,就趕緊去喊醫生:“醫生快來啊!有人受傷了!快來救他!”良、宇兩個總是喜歡變裝自己的槍,一會手槍,一會機關槍,甚至還能變出火箭。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要求:“幼兒園應多為幼兒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戲的機會,鼓勵他們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開展活動,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游戲或其他活動。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支持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案例中的小警隊都是孩子自主、自發選擇和開展的游戲,游戲中教師只是一個旁觀者。此刻,教師只需做一個支持者,支持他們的設計和想法,支持他們所需的游戲材料和環境,這樣孩子們才會有足夠的自主空間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去專注地游戲和發展情節。
“留白”是一種藝術、一種智慧,也是我們組織自主性游戲的一種策略,如何讓“留白”在我們的組織策略中大放異彩,這就需要教師的思考與放手。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湖花園小學附屬淞南陽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