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聰
摘要:外科學實驗教學是外科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培養合格的醫學人才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學生對外科學實驗課重視程度不夠,而外科學實驗課所培養的無菌觀念及動手操作技能,是作為臨床醫師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對臨床醫療工作具有深遠的影響,不容忽視,如何提高外科學實驗教學質量,現結合幾年實驗教學的工作經驗提出幾點建議進行探討。
關鍵詞:手術學;建議;實驗課;教學質量;醫學人才
隨著21世紀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對臨床醫師的整體素質和臨床技能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新形勢下,醫學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而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和臨床基本技能的培養,對培養合格的醫學人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外科實驗教學為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和臨床工作起到了橋梁的作用,其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不光是外科學的基礎,而且臨床的許多科室在疾病的診斷技術和方法上也都在運用,并且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和臨床基本技能的培養,不僅貫穿于大學校本科教育階段,甚至將會覆蓋于醫學生畢業后整個臨床工作過程中,因此,為了學生以后更好的進入臨床實習和臨床工作,現對提高外科學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提出幾點建議。
1 加強實驗室師資隊伍建設,統一授課標準
實驗室人員分為實驗教學老師和實驗管理及實驗技術人員,各人員應遵守實驗室規章管理制度,明確責任分工,保證教學質量,然而實驗室師資力量相對緊張,實驗人員目前較少,上實驗課的專職老師就更少,由于高校擴招,上課的實驗學生數量又較大,因此常常需從臨床上抽派臨床醫生過來教學,過來上課的老師水平稂莠不齊,臨床和教學時間上常常出現沖突,影響教學質量,教師本身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因此必須擴大師資隊伍,優化師資結構,著力培養一批臨床及教學經驗扎實、有責任心的專職老師統一進行示教,示教前,各個老師都要參與集體備課,針對每一個實驗內容都要進行討論,得出最佳的實驗方案,每個實驗內容選出一名主講老師,與其他示教的老師相互配合,邊操作邊講解,在通過攝像機錄像,傳送到各教室的錄像電視上,這樣有利于統一標準,操作規范,學生可以通過直觀的觀看實驗操作,為熟練掌握外科基本知識和技能奠定基礎,同時,鼓勵實驗教師不斷學習提高,定期去醫院進修,創新教學,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具備了高素質創新能力的老師,才能提高外科學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才能培養出高素質具有創新能力的醫學人才。
同時對實驗管理和實驗技術人員,使他們安心于本質工作,加強培訓,鼓勵外出學習、交流先進的管理技術及實驗技術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實驗技術水平,只有對實驗室有效、科學的管理,保證實驗儀器設備正常使用,才能保障實驗室教學的有序開展,才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效的發揮實驗室教學功能。
2 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創新教學
學生應是學習的主體,而外科學實驗教學的目的在于掌握外科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那么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應使學生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提高教學質量,作為老師應多鼓勵學生組內進行討論,經驗交流,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要創新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及求知欲。
學生在上每次實驗課前,應自主預習當天的實驗內容,每小組4~5名同學組成,實驗操作開始前,每個小組內各個成員自覺分配好自己的角色,主要分為麻醉師、主刀、一助、二助、器械護士、巡回護士等,依次輪換,讓每位同學都能動手操作,再對本次實驗操作做術前討論,包括實驗的步驟及注意事項,最終小組內的成員自己制定出操作計劃,實施手術,如果操作過程中遇到困難,先由小組內的成員自己討論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再向輔導老師請教,通過這樣有利于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術后再對這次操作跟老師講解的作對比,總結經驗教訓,彌補自己實驗操作過程中的不足。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故意插入一些錯誤動作,例如,練習洗手的時候,故意手抬得過高,穿手術衣時,使腰帶交叉,而不是手交叉,觀察學生對這些錯誤操作的反應,再以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判斷這些動作有沒有錯,如果有錯,錯在哪里,讓學生指出錯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加大實驗教學經費的投入,修建病情觀察飼養室,購買消毒設施,開展活體組織、全程無菌操作進行實驗教學,包括實驗準備,如手術器械、物品敷料等均按手術室消毒滅菌處理,實驗操作過程都按無菌原則進行,術后再對實驗動物飼養觀察,這樣避免了術后對實驗動物立即處死,實驗的動物病情得不到觀察,學生對整個實驗操作的無菌觀念不重視,手術操作動作粗暴,不規范,不珍惜動物,對動物隨意對待的情況發生,通過逼真的實驗操作,術后動物病情的觀察,可以對培養學生的無菌觀念,規范的技能操作,心理素質和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起到重要作用,還能使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外科學實驗課,加大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為以后成為合格的臨床醫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課余時間,還可以開展第二課堂,定時開放實驗室,設專人進行輔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及興趣愛好到實驗室進行操作練習提高,同時老師為學生準備好練習操作用的實驗物品及操作模型,學生只有通過反復的練習才能形成無菌觀念,外科操作技能才能得到提高。另外,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外科技能操作比賽,以賽促學,激發學生的激情,通過比賽學生可以在發現自己的問題后,加以改善,同時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基本技能都能得到進一提升,這些都對以后從事臨床工作都起到幫助的作用。
3 安排合理的教學進度,提高教學質量
為了學生更好的學好外科學,外科學實驗課安排在外科學理論課之后,便于理論聯系實際,我們在大三下學期開設了無菌術、清創縫合、股靜脈切開,大四上學期開設了腸切除腸吻合、盲腸切除、脾切除,根據學校的教學計劃,學生人數,實驗教室間數,外科學實驗課按小組重新編排上課時間,合理安排外科學實驗課的教學進度,這樣利于增加學生動手的機會,保證外科學實驗課有效地展開,提高教學質量。
4 編制配套的實驗教材,注重圖文并茂的直觀教學
外科實驗教學所培養的目標,離不開相應的實驗教材作指導,目前外科實驗教學缺少配套的實驗教材,為此我們參照其他高等院校,收集相關的教材,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組織一些教學經驗豐富的外科實驗教學老師編制適合的實驗教材,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外科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根據教學大綱,結合教學內容,從實驗教材里面精心選取無菌術和基本操作中重要的圖片,或將專職老師規范操作拍成相片,制成連續的圖板,掛于實驗室走廊兩邊,同時配上簡要的文字說明,玻璃展示欄里掛上常用的手術器械,標注上中英文對照,這樣可以把繁瑣的實驗內容變得簡易易學,學生也可以通過這樣直觀輕松的學習知識,并且通過對照的學習,印象更深,記得牢固。
5 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
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是教學質量的保證,對掌握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學生實驗成績比例應加大,為外科學成績的30%,由理論考試、操作考核和平時成績三部分組成,全面考核學生,其中理論考試占20%、操作考核占50%和平時成績占30%,因為外科學實驗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所以實驗操作應作為考核的重點,操作考核的內容分為洗手、穿手術衣、戴無菌手套、鋪巾4項無菌技術和切開、縫合、打結、止血4項操作技能,可分別由兩名同學組成一個小組,互相配合、協作完成考核,考核成績除了以熟練規范操作作為標準外,還要注意團隊配合的體現,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操作不合格的學生,督促加強練習,組織第二次操作考試,直到合格達標為止,另外學生對活體實驗動物病情觀察及存活率也應作為操作考核的一項內容,綜合得出實驗操作考核成績,平時成績以學生的學習態度、實驗報告書寫為主,要求格式規范,思維連貫,書寫整潔美觀,通過嚴格的考核制度可以檢驗教學質量,同時又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醫學人才的重要措施。
總而言之,外科學實驗課教學各個環節的加強,直接關系到整個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必須注重教學的各個環節,只有通過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更多的醫學合格人才,為醫學事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周榮祥,孟慶海,劉玉河.外科學總論實習指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01-204.
[2]張劍權,吳海紅,黃桂林.加快外科學實驗室建設加強學生素質培養[J].農墾醫學,2004,26(2):135-137.
[3]趙良瑜,王來根,季華平,等."小組式"學習在外科手術學教學中的效果探討[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9,18(2):122.
[4]王艷.外科手術學中無菌術的教學體會[J].當代醫學.2013.19(12):162.
[5]范宇濤.合理利用實驗室資源提高外科學教學質量[J].基層醫學論壇,2009,13:1038-1039. 編輯/高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