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要:當下對于學習效率十分的看中,這也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充分的提高授課的有效性,尤其是化學這門課,更加是如此,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這門課是中學生接觸的最晚的課。九年級化學作為中學生第一次接觸的化學,老師的講課內容,方式,手段,無一不影響著今后學生對于化學的印象。對于初中生來說,課堂上的化學教學,會使得學生對于這門課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提高九年級化學的課堂教學有效性也成了化學教育的熱點話題。
關鍵詞 : 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九年級化學的學習內容并不是十分的難,作為入門教科書,其所講述的內容十分的淺顯,但相對于物理或是生物來說,作為中考必考的一門理科課程,它的學習時間只有一年,但卻同樣要為高中三年的課程打下基礎,所以許多初中化學老師十分的苦惱,若是只為了應付中考而教便是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不負責,可是深入,有可能會引起學生反感。顯然,利用好課堂時間,最大化的講授化學知識,提高課堂的有效率十分的重要。因此需要足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對于化學的探索性,提升學生課內外對化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很有必要。
一、抓住學生的視線,吸住學生的聽力
1.了解他們上課的心理,充分利用九年級化學的趣味性
每天上不同的課,在不同時間段上課,每個時間段學生對于課堂的興趣都會有所差異,心情也會有所改變。早上前兩節課,學生對于課堂并不反感,相對的,十分的積極,之后就會越來越覺得煩悶。這是教師們都有所體驗的,因此對于前兩堂課的老師來說,講課只要不干枯平乏,課堂的有效性都不會差。不過九年級的化學課通常都不會在這兩節里,所以,上課時需要充分的關注學生,不僅關注他們的回復,更關注他們說話的神態。好的老師知道如何讓學生卸下疲憊,可以通過過一些化學小笑話,講授些化學趣事,做些趣味小實驗,問些簡單的化學問題,比如說燃燒是不是一定要有氧氣參與?通過學生們的回答,在親自演示下不需要氧氣參與的燃燒反應,增加學生對于燃燒反應的理解。既可以解除學生的疲憊心理,又能夠加深理解,一舉兩得。當他們積極主動時,可以問他們如何分辨某個反應為氧化反應這類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使得每堂課的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2.善用教學工具,最大化形象化學知識
在講氣體這章,區別不同集氣瓶里的氣體(氧氣,二氧化碳等)時,可以當場展示,設置懸念,讓同學們親眼觀察到帶火星木條的變化,以此引出各種氣體的性質及特性,縱使早就從生活經驗中接觸過各種氣體,復燃的火焰讓人眼前一亮,自然能多吸引學生的主意,引起學生對氣體的疑問。或是利用好多媒體技術,通過動畫或是ppt來展示整個過程,讓學生們加深印象,形象化各種化學物質。如此一來,相對于干枯的講課,自然就抓住了學生們的眼球,讓他們愿意看愿意聽,好奇來聽,好奇去看,這樣的教學課堂能夠讓他們充分的思考問題,提出問題,關心生活,培養出他們對學科的興趣。
二、避免誤區理解,謹慎拓展知識
在九年級化學中,學生們由于是初學,很多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需要逐一的記憶理解,然而正是由于此,會出現很多的理解誤區,或是背誦理解。比如說對于燃燒反應通常都會覺得一定要有氧氣參與,酸一定要有氫離子,諸如此類的理解誤區。所以需要教師提前整理好資料,每過段時間進行一次知識的梳理,比如說學完酸堿這章后,將溶液這章的概念再過一遍,避免學生學完以后再次理解進入誤區,當然如何安排課程要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
除卻課本上的知識以外,更要注意下課外知識的延伸,圓要越畫越大,所接觸的面積自然也就越來越多,但是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課外閱讀涉獵要根據課內知識而定,尤其是化學。適當的課外引入自然是能夠提高學生們的興趣,但是過多的探究與課外內容,并不利于他們理解,反而會鎖住他們的思維。例如在學習酸時,多多介紹一些酸的種類和分類方式是好事,但是過早地引入有機酸卻不是什么好的選擇,因為它的知識面需要很廣,而且需要綜合性來思考酸堿各類物質分類的標準。所以在拓展知識時,盡量要在課堂上介紹些有助于理解的內容,才能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的理解加強,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避免寶貴的課堂時間浪費在沒必要的講解上。
三、結語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步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十分的重要。九年級化學是整個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增加九年級化學的課堂教學有效性,不僅要把握住學生的心態,充分掌握教學知識,還需要增加教學的合理性,教學的趣味性,教具使用的充分性。 要充分發揮九年級化學的趣味性,淺易性,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好奇心,最大化的提高學生的理解性,接受新的學科及學科知識。各種實驗的演示,會增加學生的注意力,抓住他們的視線,吸引住學生的聽力。進行誤區理解查處,能夠使得學生們的理解更加的透徹,合理的知識拓展,讓他們更加專注于學習。
參考文獻
[1]江存春. 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 學周刊,2014,31:57.
[2]苗慧,崔玉民,張文保,陳繼堂. 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與實踐[J]. 大學教育,2014,17:106-108.
[3]石先瑩. 有機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的探索與實踐[J]. 廣東化工,2015,19:17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