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
摘要: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時下最普及的通訊工具,并且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隨之所帶來的“手機依賴綜合癥”危害困擾著許多學生,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較為薄弱等問題。為了加強學風建設,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無機課堂·有機生活”學風建設主題活動從幫助學生戒掉手機“癮”入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上自覺脫離手機,課下因手機軟件受益,并針對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提出了相關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無機課堂;自我管理
現如今大學生從被管理的高中生涯步入自我管理的大學生活后大多表現出不適應的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學生自律性較差,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意志力薄弱。當下“手機低頭族”、“手機強迫癥”等詞語頻出,與時下大學生的生活習慣緊密相連,他們對手機等電子設備的依賴性強,筆者有幾次悄悄去教室門口察看,發現課堂上學生低頭看手機的現象非常普遍,這嚴重影響了學生聽課效率和課堂秩序。經過在我院432名大一新生中調查,90%的學生上課對手機有不同程度的依賴。
綜合其他高校無手機課堂的做法,不難發現,大多以條例約束和懲罰上課玩手機的學生為主,對于手機基本上持否定和禁止的態度。經過前期對我院432名新生的匿名調查,大多數學生并不支持上課強制收手機,對于懲罰措施更是反感和排斥。為了加強學風建設,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無機課堂·有機生活”活動從幫助學生戒掉手機“癮”入手,化堵為疏,摒棄了傳統的強制沒收學生手機或者是對上課玩手機學生進行處罰的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上自覺脫離手機,課下因手機軟件受益。
一、“無機課堂·有機生活”主題活動回顧
該活動包括“無機課堂-手環挑戰”和“有機生活”兩大板塊。前期利用新媒體平臺(微信、QQ、微博等)積極倡導“無機課堂·有機生活”的活動內容、規則和意義,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中期由輔導員和班委帶頭示范。方式包括學生上課自愿交手機和“無機”手環挑戰自我約束兩種。無機課堂方面由班干部制作上課期間專門呈放手機的箱子,安排指定班委管理學生的手機,給每名學生的手機配備信封,上面由學生寫上勵志語。輔導員進學生課堂交上手機陪學生聽一堂課,班委帶頭上交手機,其他學生將手機調成靜音模式,本著自愿而非強制的原則上交。活動結束時,根據學生上交手機次數給予其不同獎勵。在“手環挑戰”方面,用當下最流行的手環代替手機陪伴學生度過課堂學習。通過學生自我約束和同學之間的相互監督,寓樂于學,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有機生活方面學院通過學生測評推薦選出三款對學習有益的手機軟件,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學會用手機幫助自己提高自律性,便捷學習生活。
活動結束后,在參與的432名學生中進行匿名問卷調查,在無機課堂環節其中78%的學生認為“無機課堂”對自己的學習成績幫助較大,22%的學生認為幫助有限。53%的學生在活動中表現積極,16%的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一般。64%的學生表示課堂效率改善顯著,25%的學生表示課堂效率有一定的改善。在有機生活環節,45%的學生對所推薦的軟件利用到位,43%的學生安裝了推薦軟件,并有一定的利用。同學們還積極獻言獻策,提出了繼續改進的意見,其中有學生提出活動時間不僅放在考試周前,在平時都可以持續進行。有學生認為有機生活中推薦的軟件太少,可以多推薦幾款。大多數學生由起初的不適應逐漸轉變為認可和支持,更有學生發出感慨:“上課又回到了高中時代,當個學霸的感覺真不錯。”
二、“無機課堂·有機生活”主題活動在學風建設方面的成效和不足
(一)“無機課堂·有機生活”主題活動在學風建設方面的成效
1.由強制轉變為鼓勵,調動學生積極性。活動在新生年級開展,432名學生均參與其中。當看到其他同學都積極上交,并且有一定的獎勵措施做為激勵時,學生會產生從眾心理,不自覺得也參與到活動當中。每個班的手機上交人數從剛開始的屈指可數,到后來的幾乎全班學生主動上交。參加“無機”手環挑戰的學生,每天記錄挑戰歷程,自我控制上課玩手機,90%的參與者挑戰成功。將是否參與活動的權利賦予學生,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了較大的提高。
2.任課教師紛紛點贊,學生學習成績明顯提升。通過任課老師的反饋了解到,上交手機期間,課堂秩序有了明顯改善,學生能夠專心聽講,老師上課較之前也有了勁頭。從上學期期中考試成績來看,在收手機前的模擬考試中,每個班的及格率只有50%。而通過課堂交手機,學生專注聽講,認真備考,期中考試每個班及格率達到90%以上,甚至出現不少滿分試卷,該活動的進行對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明顯促進作用。
(二)“無機課堂·有機生活”主題活動在學風建設方面的不足之處
有學生反映,雖然上交了手機,但有些課堂知識比較枯燥,對此學生感覺上課沒有興趣,上交了手機則會選擇睡覺、看小說來打發課堂時間。由此可見“無機課堂·有機生活”主題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聽課效率,但只是學風建設的一個層面,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則是制約該活動有序進行的關鍵性因素,學生在自我管理能力缺失方面主要表現出自控意識較差,自主管理不善;自我資源管理能力,尤其是在時間分配方面的缺失明顯。[1]
大學生自我管理不僅是指學習方面的管理,還指對自己的大學生活的規劃,制定長遠的奮斗目標。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其大學生活質量以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對策
學生課堂上表現出的手機依賴對課堂教學帶來了諸多的負面影響,也引起高校管理層及一線教師的高度重視,究其主要原因,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缺失明顯,自控意識較差,自主管理不善。要消減這些不良影響,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的共同努力。
學校方面:首先可以通過新生入學教育、講座、團體活動等形式開展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提倡理性使用手機的理念;其次嚴格規范管理,制定課堂教學規范的有關制度,并且使制度的實施實現常態化。[2]同時,高校管理者要樹立尊重學生主體性的新觀念,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和潛能,要敢于將權利下放,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管理中來,形成良好的互動管理,引導學生發掘潛能,促進其自我管理能力的發展。
教師方面:教師本人應嚴格遵守課堂教學規范,在進教室之前關閉手機,不以任何理由在課堂上使用手機,以自身行動去帶動學生,營造優質的課堂秩序。教師要提高教學水平,豐富教學內容,增強課堂吸引力。隨著網絡媒介的便捷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和平臺日益豐富,作為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對手機的利用,化不利為有利。大學課堂應該更加具有自主性,教師可以適時將課堂交給學生,增添課堂上課形式,采用學生講課,學生討論等多樣方式來激發學生對教學課程的興趣,幫助學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3]
學生方面:無論是學校、教師的作為,都是作為外力來推進的,關鍵的主體還在于學生本身。學生應盡快自主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明白個人的角色,在實踐中明白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制定切合自身的目標。大學生應合理分配課外時間的使用,不應該將課外時間全部用在網絡游戲等事情上,應對課堂上學習的功課有所復習和補充,合理利用網絡了解需要的信息,多參加文體活動,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大學生應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培養樂觀積極的心態,能夠敢于面對挫折,克服困難,從而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
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需要大學生對自我認同與肯定,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密切的關系。大學生要從自身努力做起,完善自我,提高認識,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明白自身才是自我管理的主題,學會為自己制定未來發展的目標,根據自身意愿更好地為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服務。
參考文獻:
[1]郭立.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及對策研究[J].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11
[2]施光榮.大學生手機依賴對課堂教學的負面影響及對策研究[J].實踐·探索,2016.10
[3]陳名琛.“無手機課堂”學風建設主題活動綜述[J].教育探究,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