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鳳
摘要:目的 探討“整體化健康教育”模式在5年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方法 將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血透室進行血液透析的84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給予血液透析的常規健康教育手段,觀察組給予整體化教育護理模式,治療12個月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記錄兩組患者在血液透析中不良情況的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透析相關知識,合理飲食,維持體重,用藥護理,應急處理等知識的掌握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滿意度和內瘺通暢率明顯增高,導管相關感染率明顯下降,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整體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對透析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透析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同時也有利于加強護患溝通,規范血透室健康教育的管理,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整體化健康教育;血液透析;應用
血液透析是治療腎衰竭患者的方式之一,可以有效的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現如今隨著臨床醫療技術的逐漸發展,越來越多的患者接收到治療,但是在近5年內,由于該技術缺乏相應的知識,導致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出現焦慮,恐懼等負面心理,進而降低血液透析的治療,導致患者死亡,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保障治療效果,因此本篇探討整體化健康教育在5年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療中的應用[1],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4例,按隨機對照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84例均為終末期腎臟衰竭,需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觀察組男32例,女10例,年齡42~67歲,平均年齡(50.1±1.2)歲,病程1~5年,平均(2.5±1.0)年;對照組男29例,女13例,年齡41~71歲,平均年齡(52.1±1.1)歲,病程0.5~5年,平均(2.25±1.0)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本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措施,包括心理、臨床以及日常生活等。
1.2.2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上聯合運用整體化健康教育,內容如下:
1.2.2.1教育途徑 ①單獨教育:大多數剛開始做血液透析的患者不了解血液透析的相關知識,因此,要對患者灌輸相應的治療概念,進行個體教育,讓患者理解血液透析的基本情況、治療目的、不良反應及基本治療過程的介紹,分4次進行簡要介紹相關內容。②集中學習:科室建立健康教育小組,小組成員每月負責組織護理人員學習相關的血液透析的健康教育的內容,每月學習一個內容,對患者共同需要解答的問題進行專業的學習,并進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崗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學習內容如飲食食要求,動靜脈瘺日常自我護理形式,規范用藥等[2]。③定期教育:護士應每隔4次血液透析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內容應根據氣候、每個患者不同的情況進行教育,發現問題及時對患者進行指導,隨時進行健康教育,若患者有疑問時,也可向經管醫生進行報告,解答患者疑問,同時,在血透室張貼各種健康教育的宣傳海報,LED顯示屏等對患者進行潛移默化的健康教育。④電話隨訪:科室每人分配具體電話隨訪人數,電話隨訪1次/月,并告知患者在透析間期如有疑問可撥打本科室電話,解答疑問。
1.2.2.2教育內容 ①基礎知識宣教:通過上述單獨、集體的方式向患者介紹血液透析的目的、步驟、注意事項,可能會產生的副反應及醫院的聯系方式等,使患者對透析知識有一定的了解[3]。②心理護理: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易發生多種并發癥,以及對疾病的恐懼不了解,透析時的痛感以及透析間期的飲食結構的注意事項,易加重緊張,出現恐慌,會導致其消極對待治療,因此,需適當進行患者的心理輔導,與家屬進行溝通,使其盡快適應其角色,避免緊張情緒,樹立信心。③用藥護理:血液透析患者需要輔助使用,如促紅細胞生成素,降壓藥等,此時需要囑咐患者遵從醫囑,堅持服藥,告知患者服藥的必要性、副反應以及正確劑量,指導家屬監督藥物使用情況。④飲食宣教:告知患者和家屬飲食控制的必要性,有針對性地根據患者的病情、經濟條件,制定每天食用的食物品種、數量、飲水量,可做成相應的告知書逐條羅列患者所需注意的飲食控制內容。⑤控制體重:使患者了解干體重的定義(是血管系統穩定,無水鈉潴留情況下的體重),指導患者在透析期間主動控制體重增長,合理飲食飲水,每天在特定時間進行體重和血壓的監測,做好記錄[4]。⑥血管通路的自我護理:針對性指導患者不同血管通路類型的自我護理,學會內瘺患者如何正確止血及動靜脈瘺的護理,功能鍛煉,特別是要教會患者判斷內瘺是否通暢,一旦發生異常,立即就診處理。⑦生活護理:指導患者在治療期間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規律,避免勞累,適當鍛煉,如散步、打太極、慢跑,避免過度運動造成低血壓的發生,可制定相應鍛煉計劃,指導患者家屬進行監督保護,有利于患者恢復體力,回歸社會。正確自救,指導患者及家屬判斷危急情況以及簡單的自救方法,如患者出現頭暈、乏力等低血壓癥狀時,可給予適量的1∶3淡鹽水飲用,適當補充血容量,若發生心慌、出汗、饑餓感強烈等低血糖癥狀時,可服用適量的葡萄糖水或食用巧克力,糖類等自救[5]。
1.3評價指標
1.3.1依從性 對患者護理前和護理后1個月采用問卷調查,計算患者治療前后的情緒,正確用藥,合理飲食,維持體重,正確自救等五個方面的治療依從性情況。
1.3.2生活質量 對患者護理前和護理后1個月采用問卷調查,運動SF-36生活質量評定進行判定,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健康、日常活動功能、日常精神活動功能、身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動、社會活動功能8項。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6.0對結果進行統計,計算資料結果統一以(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檢驗取0.05,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差異性不大,但是在治療后,其數據均明顯優于治療前,同時觀察組患者在情緒控制,正確服藥,合理飲食,維持體重和正確自救5個方面,有一定程度上優于對照組,見表1。
2.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在軀體功能、心理健康、日常活動功能、日常精神活動功能、身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活動能力等方面,護理前后均有明顯差異,但是觀察組患者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要依賴治療,患者本身情況以及治療過程中心理生理的不適感,依從性不同[6-7]。同時患者的知識水平不相同,對疾病的認識程度也是有一定的差異,通過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并且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情緒,使患者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因此在本研究中得出,實施相應的家尼康教育后,患者在情緒控制、正確服藥、合理飲食、維持體重和正確自救5個方面的依從性顯著的提高,而常規護理僅是一定程度的改善。表明患者對信息均有不同程度的接受,維持透析的基本知識得到普及,心理疏導有成效[8],在飲食和體重方面得到控制。同時患者在危急時進行自救能力、自我保健意識和自我護理能力也同樣得到提高,在健康方面的掌握主動性,使健康宣教內容得到貫徹落實。本研究發現,整體化健康教育的患者在總體健康和心理方面要顯著優于常規組,表明該教育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起到了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整體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5年內維持性血透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以及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羅利娟.問卷式健康教育效果評價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5):690-692.
[2]余麗萍,楊金芳,董書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對生存質量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3,34(23):4802.
[3]洪冬梅.健康教育聯合心理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2):126-127.
[4]袁宇紅,趙秋艷,楊尉,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況及護理干預[J].西部醫學,2012,24(5):1006-1008.
[5]高山.淺析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護理方面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4):94.
[6]馬愛莉,邵文慧,覃艷斯,等.系統化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透析與人工器官,2011,22(2):34-36.
[7]魯軍,程雪濤,周西豫,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系統化健康教育的討論[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18):1966-1968.
[8]沙慶焰.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療依從性相關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09,16(12):2125-2126.
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