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美苓+吳麗君
摘要:目的 探討血液透析患者自我鍛煉護理指導的價值。方法 收集近幾年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基礎疾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等。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接受自我鍛煉護理干預,對照組不接受自我鍛煉護理干預,僅接受常規護理。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護理前、護理后疲倦得分、睡眠質量;研究組和對照組護理前后焦慮評分。結果 研究組和對照組護理前疲倦得分、睡眠質量比較無差異(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護理后疲倦得分、睡眠質量比較有差異(P<0.05)。 兩組護理前焦慮評分結果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護理后焦慮評分結果比較有差異(P<0.05)。結論 自我鍛煉護理指導能夠減少血液透析患者焦慮情緒,對提生活運動能力,改善睡眠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血液透析;自我鍛煉;護理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終末期腎病是各種慢性腎病的終末階段,患者只能通過血液透析延長生存,血液透析患者生理機能顯著下降,運動能力下降,患者易對自己失去治療信心,而且在長期接受透析治療的同時會伴有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問題,如何讓血液透析患者在延長生命的同時,提高運動耐受力,提高生活質量,成為本次研究的重點[1]。有學者指出通過自我鍛煉護理可以讓血液透析患者改善不良心理,促進健康行為的形成,從而形成正確的認知功能。因此本次研究擬收集2013年2月~2015年7月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探討自我鍛煉護理指導對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生理機能、心理狀態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近幾年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基礎疾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等。文化程度小學、初中、高中、大專、本科等。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接受自我鍛煉護理干預,對照組不接受自我鍛煉護理干預,僅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平均年齡(58.6±8.5)歲,男24例,女26例;對照組平均年齡(59.1±9.1)歲,男25例,女25例;兩組人員性別、年齡、基礎疾病,文化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入選標準 ①透析史 3個月以上;②無低血壓、休克、感染。
1.3排除標準 ①納入研究時腦、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②嚴重軀體疾病者;③認知功能障礙者。
1.4自我鍛煉
1.4.1肢體鍛煉 ①動-靜脈造瘺術后行抬高肢體運動,使其稍微超過心臟位置,空中停留時間約6 s,15 min/d,3 次/d;②手掌做用力握拳動作(要領為五指盡量散開,再握拳伸指),腕部關節做背伸、屈彎、內旋、外展運動,10 min/d,3 次/d;以促進患肢靜脈回流,減輕水腫;③每天用術側手捏橡皮球,10min/次,3 次/d。肢體鍛煉目的為促進血管擴張、充盈,增強血管的彈性,促進靜脈動脈化,保證血液透析的血流量。
1.4.2有氧運動 運動前穿著與環境溫度相適應的寬松、舒適的衣服,運動前需做暖身運動或慢走,運動后補充適當的水分。①項目:可選擇步行、上下樓梯、踢腿運動、太極拳等。②運動時間一般控制在20 min/次;③運動時機:一般在中餐或晚餐后2 h,空腹避免運動;④運動強度:脈搏達最大心率的 60%~80%為宜;⑤注意事項:鼓勵患者家屬陪同患者一起參與運動。發熱或感冒后應在臨床痊愈3 d才恢復運動。
1.4.3健康教育 了解患者對運動知識的掌握程度,為患者提供全面、連續的健康指導,教會患者帶病生存的技能, 注重患者的個體需求,引導患者感受運動帶來的益處。請血液透析病友進行“現身說法”,激發患者的運動興趣。
1.4.4家庭訪視 每2個月進行家庭訪視1次,觀察和評估患者的生活環境、家庭關系,指導患者飲食、飲水、瘺管護理等,根據居家有氧運動日記調整運動方案。
1.5評價方法 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護理前、護理后疲倦得分、睡眠質量;研究組和對照組護理前后焦慮評分。
1.5.1疲倦得分 總分為 0~220 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疲倦越嚴重。
1.5.2睡眠質量評分 睡眠質量總分為21分,5 分及其以下表示睡眠質量良好,5 分以上表示睡眠質量不良。
1.5.3焦慮評分 分界值為 41分,分數越高,抑郁程度越高。
1.6統計學分析 研究數據錄入SPSS18.0分析系統,計量資料采用x±s描述,使用Student's t檢驗,判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疲倦得分、睡眠質量對比 研究組和對照組護理前疲倦得分、睡眠質量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護理后疲倦得分、睡眠質量比較有差異(P<0.05)。
2.2兩組護理前后焦慮評分 兩組護理前焦慮評分結果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護理后焦慮評分結果比較有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眾多學者指出血液透析患者長期受到疾病折磨,體力活動嚴重不足,并且存在久坐的生活方式,逐步造成患者體能的下降。當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倦越重,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越高,而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越容易感受到無法正常工作、行走困難、睡眠障礙、頭暈。本次研究發現研究組和對照組護理后疲倦得分、睡眠質量及焦慮評分結果比較有差異(P<0.05)。可以看出通過積極的自身鍛煉可讓患者具備足夠的體力活動能力來完成日常生活活動,對減少不良情緒有積極的意義。還有學者指出有氧運動使肌肉和關節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心排血功能和肺通氣量;快走運動能鍛煉上下肢協調能力,而規律的運動鍛煉對于阻止患者活動能力的退化。對于自我鍛煉依從性差的患者,護士要督促患者將功能鍛煉繪制在圖表中,按步驟、計劃能持之以恒進行完成。同時患者家屬要做好患者精神和經濟上的支持,多關心體貼,滿足患者需要,讓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狀態。同時對有抑郁、自卑的心理狀態的患者,護士盡量開導,緩解其對經濟、家庭、未來生活的擔憂[5]。因此,我們認為自我鍛煉護理指導能夠減少血液透析患者焦慮情緒,對提生活運動能力,改善睡眠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春燕,王文娟,應迎娟,等.血液透析患者內瘺狹窄球囊擴張治療的術后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7):660-661.
[2]楊荊遠,馬春玲,朱高峰.循證護理在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動靜脈內瘺中的應用[J].中國血液凈化,2011,10(4):219-220.
[3]巍華英.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的循證護理[J].現代護理,2009,33(11):129-130.
[4]全麗霞,李家蓮,韋麗玲.循證護理對延長血透患者中心靜脈置管時間的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0,30(10):8-9.
[5]Listed N.IV.NKF-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Anemia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update 2000[J].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2001, 37(1 Suppl 1):S182.
編輯/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