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美麗
數學閱讀是一種從書面數學語言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和智力過程。數學閱讀能力是人的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人不斷發展、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礎。近年來,閱讀理解題成了數學考試中的常見題型,說明數學閱讀越來越重要。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求解數學問題,關注數學知識的演繹推理以及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同時還應該重視數學閱讀的教學,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了解數學閱讀教學的現狀,培養閱讀的意識
(1)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數學閱讀流于形式。閱讀教學雖被提上了日程,但受傳統教學的影響,不少教師跳不出舊的教學模式,總希望課上多講點知識給學生,不舍得給學生多留自主支配的時間,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僅僅停留在“看”和“畫”的基礎上,蜻蜓點水、草草而過,沒有讓學生真正去閱讀質疑、合作交流。在教研工作中,教師也沒有認真去探究閱讀教學的方法和模式,使閱讀教學流于形式。
(2)受定勢心理的影響,缺乏閱讀興趣。由于初中生自身認知水平及生活背景的制約,普遍對數學產生了定式心理:一是依賴性心理。部分學生認為閱讀只是老師的事,與自己無關。在學習中,他們依賴教師的講解和歸納,習慣模仿硬套。二是恐懼性心理。部分學生由于數學基礎差,學習跟不上,對數學“談虎色變”,對數學產生了恐懼的心理。由于定式心理的影響,學生對數學閱讀缺乏興趣。
二、關注學生,創設情境,培養閱讀的興趣
初中生缺乏穩定性,注意力很難持久。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基礎水平、教材的實際,采用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形式,才能達到目的。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我在“數軸”這節課設計了這樣的閱讀提綱:①問題中畫圖時,馬路用什么圖形表示?站牌起什么作用?怎樣確定問題中各物體的位置?②圖中,O代表什么?數的符號的實際意義是什么?③畫數軸的步驟是什么?原點起什么作用?怎樣理解“選取適當的長度為單位長度”?④數軸上,在原點的右邊,離原點越遠的點所表示的數怎樣?在原點的左邊呢?教學時也可引用經典數學故事、史料、課本上的閱讀材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三、發揮數學教材的作用,培養閱讀的習慣
教材是數學專家在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學質量、數學學科特點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的,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教材是教師授課的依據,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材料。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發揮數學教材的作用,引導學生做好數學教材的閱讀,培養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
(1)通讀:初步感受問題發生的背景及整體脈絡,了解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定理,會用通俗的語言將本章節的大致內容描述出來。以《多邊形》教學為例,教師先安排學生對多邊形的章節進行通讀,了解章節的內容;然后讓學生按照教材編寫的順序,用自己的話來描述這一節的內容。通過對課文的通讀,大部分學生知道了這節主要介紹了多邊形的定義、分類、角和對角線等內容。
(2)細讀、精讀:認真讀懂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每一個數據,把握文中關鍵詞、關鍵句,把握整體內容,認真注意每一個細節。通過細讀,學生會發現:不是任意的幾條線段放在一起就能組成一個多邊形,要組成一個多邊形,首先要注意線段的“首尾相接”。
四、重視閱讀過程,培養閱讀能力
(1)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善于質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質疑的過程是學的過程,也是思維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多邊形的外角和定理”,學生通過閱讀,產生疑問:為什么多邊形的外角和都是等于360°?通過對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等外角和的計算,發現所有的多邊形都具有這個特性。
(2)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合作、交流。合作交流的過程是取長補短的過程,小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共同閱讀、交流閱讀心得,分工動手操作、討論,讓學生盡情地自我表現、發揮潛能,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如“三角形的高”,我提出兩個問題:第一,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一個三角形有多少條高?第二,三角形的高都是在三角形內嗎?根據反饋,學生都能輕松地理解第一個問題,但對于第二個問題存在疑惑。我不急于向學生講解,讓全班學生討論交流,發揮集體智慧,合作分析解決問題。通過合作交流發現:不是所有三角形的高都在其內部,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閱讀中引導學生合作、交流,不僅使學生提高了閱讀能力,而且還體驗了合作學習的樂趣。
開展數學閱讀,培養數學閱讀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只有不斷地對數學閱讀進行研究和總結,優化閱讀策略,才能使數學閱讀教學的行為模式達到最優化,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嶺市大溪鎮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