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娟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學習變得更加豐富,讓溝通變得更加貼近。同樣,運用大數據能使得英語教學更加生動多彩,能使得學生在足不出戶的過程中感受到時代的脈搏和精彩的世界。運用互聯網+情境的方式活化課程資源和教學過程,能讓學生在色彩艷麗、動感十足、語音生動的教學過程中獲得豐富認知,讓課堂更有生命活力,更加趣味盎然。
一、音樂融入課堂,先聞其聲
音樂能起到撫慰心靈和鎮靜安神的作用,能使得在“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過程中積淀豐富感思。選用互聯網上各種音樂,并使之與課程內容進行融合,能讓學生在聆聽過程中觸動內心的情弦。
音樂融入,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如,在譯林版八年級上冊Unit 8 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 “An earthquake”的教學中,不妨播放位于英美十大悲傷音樂之首的《Because of you》,讓學生在感受到Kelly Clarkson(凱麗·克萊森)深情演唱的“Because I know that's weakness in your eyes, I'm forced to fake. A smile, a laugh everyday of my life...”的氛圍中思考:If you met the earthquake,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幫助他們在主動找出相關的信息中獲得深刻理解。同時,結合音樂背景,要求學生從互聯網上搜集“The knowledge of earthquake”相關內容,并鼓勵學生透過這些自然災害思考:人類怎樣與自然和諧相處?幫助他們深化理解感悟。
音樂融入課堂,給教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能使得學生在主動接受和自覺嘗試的過程中獲得不一樣的感知。關注學生的不同發現,可引導學生就自己的聆聽發現多對話,幫助他們在自圓其說的過程中豐富認知感悟。
二、人機互動交流,深化協作
互聯網下的英語教學應該是互動的,應該突破單一的人人交流模式,讓學生在更多虛擬的空間主動交流,幫助他們獲得豐富感思。借助課件形式創設豐富的對話交流載體,讓學生在與教材文本相似的情境中對話,更利于他們強化協作。
人機互動對話運用使得課程更有趣味性。如,在八年級英語下冊的Unit 8 的Reading“Green Switzerland”閱讀指點時,教師不妨運用人機互動交流的形式,圍繞“Switzerland is a beautiful and green world”表達主題,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Martina所描繪的場景,并運用游戲互動的方式予以教學引導。利用課件圖片展示澳大利亞、日本、美國以及其他國家不同的綠地場景,以“Can you guess where it is?”為話題,讓學生進行猜測。如果學生答對了,課件會彈出“Very good!”的字樣和喝彩掌聲。也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建議學生就“An organization for recycling clothes”“law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use energy from the sun, wind and water”等方面制作成精美的課件,并鼓勵他們在課堂上展現,讓他們有更多交流學習的機會。
人機互動對話,讓學生在深化協作的過程中獲得豐富思維靈感,讓他們有針對性地找出探究話題;突出人機互動交流的快捷、便利特征,多給學生自我嘗試和溝通學習的機會,能使得他們在彼此交流中捕捉敏銳語感,獲得深刻體驗。
三、展播原聲大片,情趣濃濃
讓課堂充滿情趣,幫助學生在栩栩如生的語言學習環境中獲得認知,有利于他們激活自身的潛能動力,便于他們其帶著激情主動融入課堂。教師可以截取經典原聲大片片段,精選其中的精華,讓學生在觀看欣賞中主動思考,有利于其識記運用。
展播原聲大片,使得英語學習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參與。如,在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When in Rome”教學中,為幫助學生理解“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我借助互聯網資源,截取了金凱利主演的電影《An American in Paris》,展現了本片以戰后的巴黎為背景,描述美軍杰利留在當地生活,以繪畫維生,展現當時的民情風俗的例子,引導學生思考:If you were in the situation, what would you do?讓學生從影片中感受“入鄉隨俗”的重要價值意義,幫助他們深化感悟體驗。
截取的影視片段在與教材內容契合的基礎上,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欣賞和自主表達機會,讓他們能通過相關的表達呈現自己的感知體驗。教師要突出指導性,建議學生從文本教材中篩選相關事例,讓他們能夠就其中的片段予以模仿,給他們更多的綜合實踐運用機會。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秦郵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