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蘇燕
【內容摘要】在中學階段推行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在新課程標準改革背景下的必然發展趨勢下,對于奮戰在教學前線的政治教師而言,為了順應潮流,應當構建開放的教學系統。要求我們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無論是課堂上還是課下突出政治課知識在橫向及縱向聯系,使其符合當代社會的發展潮流,注重教學的實踐性,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注重時政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素養,同時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政治學科的必要性。
【關鍵詞】政治學科 課堂教學 時政
將時政融入到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是踐行新課程標準的體現,也是新型政治課堂教學的明顯特征,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于高中生來說課業負擔比較重,一般來說沒有過多的時間去關注時政,但是學習政治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用政治的思維去分析和處理問題,也就是用理論去指導實踐。因此,將時政融入到高中的政治教學之中,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學習政治課的重要性,提升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要求高中政治教師通過改革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因素打破教師中心和教材中心,解除傳統課堂教學有形或無形的限制和封鎖。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主體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自主學習,自主創新,使政治課堂教學“活”起來,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一、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作用
長期以來,應試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手段等因素導致對教學、對學生的評價過分側重于考試成績,從而教師的學生觀也較為落后,單純地將學生看作“知識的容器”和被動的接受者。學生在枯燥的政治教學中難以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而且所學內容與日常生活往往聯系不大,使得學生認為所學的政治學科在將來的生活中并不都能用得上,因此,就更加喪失了學習的興趣。眾所周知,隨著社會形勢地不斷變化,國內國外政治局勢日漸復雜,政治課理應是學生認識社會發展規律與社會現狀的主要視野,可是,在大多數學校里,教師為了自己的工作成績,只是生硬地向學生灌輸課本上的考試內容,多余的一句不講,這無疑是蒙蔽了學生的雙眼。實際上,國家開設政治課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提高政治理論素養,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用政治的眼光去辯證地分析和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因此,將時事政治融入到高中政治課堂之中,不僅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政治學科的目的,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就目前江蘇所使用的政治教科書而言,其內容主要是對普通高中生進行一些基礎的政治理論教育,而且內容多年幾乎未變,時政的內容非常少,可以說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聯系性有限。因此,可以說將時事政治的內容融入到高中政治教學之中,正是對政治課本內容的一個補充,同時,對于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一樣大有好處。正所謂教學的目的全在于應用,教學的最終目的也體現在受教育者能力的提高上。如果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與好奇心,那么往往就不會主動去學習,更不會發現學習的樂趣,可以說教學就是失敗的。
二、如何有效地實施時事政治教學
1.自主選擇課堂教學內容
教材內容是開展政治學科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但是還需要教師在不偏離教材的基礎上不拘泥于教材,盡可能地超越教材,使教材成為課堂教學的真正“跳板”。教師可以根據學情,在保證教學大綱與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整合課堂教學內容,融入一些時事政治的內容。改變過去以學生考試成績為主的舊觀念,強調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為主的新教學目標。作為一名高中政治課的教師,應該努力去探索自己的講課風格與方式,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將深奧的政治知識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這要求教師能夠在平時的備課過程中,主動去瀏覽一些先進學校的公開課視頻、網絡新聞熱點、頭版頭條等,或者去借鑒同事的優秀的教育教學方法,為提升自己課堂的趣味性與教學有效性。
2.根據教育大綱與教學目標選擇時事熱點
高中政治教師可以主動去尋找一些時政熱點,自主地去整合教學內容,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毫無目的地去組織教學內容,還是應該按照教育大綱與教學目標的要求來組織課堂教學。教師在選取時政熱點的時候必須要仔細考慮與探索,所選擇的內容一定是要符合新課程改革標準的,積極向上的,并且是符合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對于那些雖然是時政熱點,但是并沒有多少教育意義的內容應該舍棄。
3.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多元
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情,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靈活使用不同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例如,一些書上帶有明顯的故事情節案例,就可以指導學生將課文內容組織、編演成小短劇,由學生在短劇中分飾不同的角色然后進行演繹,這樣不僅達到了學習課文的知識目標,也培養了學生聯系實際的能力目標以及表達內心感受的情感目標,用表演的方式詮釋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情境表演中,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和魅力,在快樂中學習。